秦嗣德|案头碎语

古琴之音,弹抚在指,然其声在意。弹者非妙手而意流于心,为之心弹,听者不以耳取,而在心闻,可为知音。所畏弦外之音,可指琴音即心声。中国画的意境如是精神亦如是。

对生活的不深入体验,又要去表现生活的情节,是无法达到深入讲述的。要讲述生活,就应当理解摆布生活中样式的关系,去掌握和积累生活中的词汇,观察提取,才能表现生活的主题,并通过主题的表现来释怀生活的内涵和精神的外延。

《厚土》局部细节

不同的艺术题材要有不同的要求,作品要达到自身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对不同的作品要有不同的要求,不能绝对的完整。艺术的本质就是对人本性的看法和表述,人本身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人的本性,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包括社会最后还是还原人的本性,回归朴素,回到简单与单纯。艺术的样式、语言及精神品质,都应该是艺术家心性的揭示与流露,进入由技入道的自由之境。

传统是一个时代形成的风气,文化艺术价值核心并不呈现具体的价值,不是同在一个时代的人所能说清楚的,因为它最终的价值体现,是要看它给一个民族和社会,甚至是给人类留下怎样的精神指向,留下了怎样的精神崇高和朴素品质的传承,然而这些都需要过程的体验。当我们去评判传统时,我们是否具足了点评的能力和标准呢?

《厚土》局部细节

笔墨的语言是一种传承并不断发展的视觉形式和情感释怀。笔墨是一种心态和情绪的传达,甚至是才情的体现,而不能单指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与组合,笔墨有延续性,同时也存在偶然性,笔墨更是一种理性思考与经验积累后自然心路的抒怀。笔墨是静的是内敛的,静是动的一种形态,是主动的,而非是静止的死寂之态。表面的静是蕴涵着一种内在的动,表面越静,内在越是激烈运动,外部运动越强,内部运动越少。鲁迅讲:“地火在运行着”,它一刻也没有停止。笔墨之性内敛与外延犹如此境也。

创作的欲望应该是一种对生活历程的积淀与流露,是对平凡岁月的感受,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心路释怀。它潜在着一种自我的文化主张和感同身受的思考,从而延伸在艺术创作的语言表象和精神内涵之中,发出独立的宣言,让注目者如临其境,憾其心神。艺术创作的外延张力来自于创作者在生活中的经历,而不是对生活简单的体验与经行。创作不仅只是对生活情节的苍白讲述和画面语言的形式表现,而是一种自我意识和客观再现的统一。

作品《厚土》的选题和表现,引申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人内在的思考。画面是一群劳动群体对土地耕耘后的期待和沉思,凝聚着对乡土的情感与渴望。那些嵌在泥土中的守耕者,呈现着朴素与厚重,甚至在有些忧伤和沉重的眼神里,都透露着坚韧与平和,并不因为生活的困苦而丢失享受生活的快乐。默默的淡然自己的得失,同时也敞开宽容。生生不息的信念形成守耕者的品质,承载着普通人精神世界里的净水蓝天,自由往返于朝出暮归的家园。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然而所有文明的进步与产生,却胎生于这片厚土之中。这里每个人对厚土的情感,都是用生命去体验的。不同的体验与经历,生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也生成了这群芸芸众生相。

秦嗣德《厚土》 2008年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