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抗美援朝视阈下的战火和“人之常情”

影片简介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文/郁妍捷

影片《长津湖》作为一部红色主流之作:它关乎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战场上,中美两军交战的历史视阈;它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国家边境遭遇敌军进犯的存亡关头时,跨过鸭绿江,英勇悲壮地与美帝国主义军队进行殊死战斗。
所以,全片始终是以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与人民为核心构建剧情系统、设定英雄形象,并将一部分的意识形态铭文落在我党领导人的孩子身上负载。为此,故事专门设置了一段紧张胶着的支线场景:在喜庆热闹的天安门广场画面之上推出时间“1950年10月4日”——那是中国当代史的开篇,是中国革命胜利后的新气象,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光辉正在照亮百废待兴的中国大陆的好日子。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领导人面色凝重地登场了:中南海办公室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人物日以继夜地召开会议,研究朝鲜战争形式,商讨出兵援朝方案;复古的红色漆门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伫立门口,一有机会就跟匆匆来去的彭德怀表达自己的态度,希望能够跟着彭总司令一起前往朝鲜战场,到前线浴血奋战。他说:普通人家的孩子一个命令就要离开家庭,他也可以——青年毛岸英说话时的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将志愿军战士同美军的英勇不屈斗争的历史情境映射进他有所憧憬、有所感悟的目光之中,也间接为电影确定了主线里战争的基调格局。同时借着毛岸英的语句,故事树立起片中所有不惧生死保卫家国的刚烈血性男儿形象——他们是普通的一名士兵,是人民百姓中的一员,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儿女。
因此,《长津湖》注定要成为一部“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教科书,主创人员们也在对胜利者的历史进行再确认的同时,试图去完成英雄,以及共产党员战士群像的镜像式刻画。而影片的断代截取长津湖战役胜利过程中,志愿军战士遭遇失利、极寒天气、缺衣少粮、备尝艰辛的画面,无一不在向我们这群后人印证着我们党、我们军民修复创伤、战胜劫难,无坚不摧的力量!
的确,大导演们企图通过“炮弹下坠”和“血浆残肢”,以及两处全景镜头下的“冰雕尸体”来复原这场战役,营造出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慷慨悲壮。但在我看来,这一切只能充当为影片的“历史背景”——导演们并没有过多展示战场上的死亡,相反将更多的叙述细节融入进战士们的日常生活中,围绕母子情、兄弟情、父女情、战友情架构起的一个顺时叙述、有层次的“人之常情”戏。
剧情的开头段落中,电影叙事人便以别具一格的讲述方式缝合起一个哥哥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和一个弟弟炮火青春的成长之旅。那是充满清溪竹筏、微风掠动的画面,没有战火硝烟的弥漫,只剩湖州江南水乡的风情,主角伍千里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坛到渡口乘船。周围是一番祥和、熙熙攘攘的氛围。河流上,渔民们打着渔,闲话家常,伍千里捧着骨灰坐在竹筏上,平静地向艄公介绍自己所在的部队,打过的战役和兄长的牺牲,在一种“回归热土”和“落叶归根”的中国式日常生活中给定了一个持重、平实的军人表象。弟弟伍万里的出场方式是典型的“不见其人先闻其声”:镜头里,竹筏被突如其来的小石头打中,随即岸上跑过一群打打闹闹的男生,为首的男孩子偶尔停下来当众表现“打水漂”的高超技巧,又随手将手中的石子一丢便准确越过艄公的头打中遮雨棚的竹竿,嬉笑着对艄公嚷嚷:这是对向爹告状的“报复”。一手精准的投弹命中率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也在话语间展露无遗——兄弟俩见面非常热闹,两人用小时候最熟悉的方式打闹,呼喊着曾经的昵称,浓浓的兄弟情并没有因为战争和离别而生疏。正是因为哥哥对弟弟的这份爱,所以在出征前,伍千里才会对伍万里说道:我们兄弟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不用你上战场了!而伍万里偷偷跟着哥哥上战场,除了效仿哥哥保家卫国,更是为了像二哥保护大哥那样,保护好自己的哥哥。
伍千里见到在船上劳作的父母后,先是磕头,表达对父母的愧疚,又在吃饭的时候跟父母郑重提出要为父母盖房子,要为兄弟说媳妇;晚上军队来传令,又要上战场了,伍千里起床去看父母,却看到父母已经起来正与他几目相对,可相顾无言,伍千里便转身离去——这是一个异样朴素的独立语段:没有党旗,没有誓言,没有激昂的音乐,没有任何刻意渲染的“不可或缺”的经典标志,只有最平常的父母和子女。
在去往中朝边境的路上到第九兵团上战场,有梅生想念女儿的父女情,还有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的兄弟情与“类父子情”。一上车,为了让偷偷入伍的伍万里能快速融入自己的连队,余从戎、平河追着伍万里满车厢跑,就是为了摸透伍万里的脾性,挫挫他的锐气;伍千里向自己弟弟介绍连队士兵的时候让他们报序号——序号是按入队的顺序来的,伍千里都记在一本专门的本子里,除了序号,页面上还记录了他们的姓名,出生日期,牺牲时间与地点,不管是否牺牲,序号一直保留。伍千里用一个常见的方式铭记队伍里的每一个兄弟:每一次战役结束,他都会拿出红铅笔在过世的战友名字上画框,又仔细揣进怀里。无言的兄弟情始终流传,而伍万里成为了这支队伍里的第六百七十七名士兵。而战士与雷睢生“雷公”的相处中,除了兄弟情还夹杂着对父辈的尊敬与爱:伍千里为了锻炼弟弟,把伍万里安排进了“雷公”的炮手排里——自己和哥哥都是“雷公”带的,算是一种对父辈的传承;修整间隙,伍千里也邀请“雷公”打完仗后一起去湖州,给他盖房子,给他养老,给他说个媳妇。“雷公”与伍万里之间的感情也是亦父子亦兄弟:火车上,“雷公”给伍万里一些没用的弹壳,诓骗他到目的地给弹头;上战场前,嘱咐伍万里跟紧他哥哥,保护自己的生命;埋伏在雪地里时,又拿出稍微软一点土豆给伍万里补充能量。伍万里会跟“雷公”开玩笑,在他耳边大声说他“坏话”;会在“雷公”牺牲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
这些普通将士和人世间常见的情感,才是“创造战胜敌人动力”的肉身呈现,而且是冲破硝烟的拯救力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