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期 : 小讲堂《端午》作者 : 周丽君/飞雪护寒梅】

作者简历:

周丽君,女,笔名:飞雪护寒梅,一九七八年七月出生,祖籍湖南衡山,嫁夫浙江金华,暂住湖南衡山,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是古典诗词爱好者。从小对国学耳濡目染,零八年末起步拜师学习格律诗词。性格恬静,不喜嘈躁,诗词多属自娱自乐,从不投稿,故其诗词未发布于任何诗刊报纸。

碎玉诗词学院高级群2019年6月份第一期作业:

出题:沧海云翥。

小诗作者:心静如渊。

收集:管理/漂泊伊人。

点评老师:飞雪护寒梅。

编刊:孙桂红/岁月静好。

3.《端午》作者:心静如渊

荷包五色锦丝盘,艾草菖蒲驱瘴寒。

千载屈平悲壮志,离歌天问后人看。

这期作业命题端午。“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而五月在地支中排为午,所以后来也把端五叫成端午,这是用地支来名命五月这个端五日来区分其他月份端五的一个办法。

心静如渊的作业直接用命题做题目。《端午》平起平收入韵,依韵上平十四寒,格律韵正确。这种题目,落笔的范围很广,可以涉及很多内容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给我们怎样的展示。

起拍:荷包五色锦丝盘。

用荷叶包裹着染了五色的糯米,再用锦丝盘绑(住就做成了粽子)。

这个起拍,由描写来切入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食品粽子。相传,粽子是当时楚民为了祭奠投江殉国的屈原而作。粽子的起源地与真正的始作俑者,已不可考。但将粽子与祭奠屈原联系一起的这个版本一直在秦以后的历代流行。这个起拍,严格说只是描写了粽子的在外在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是不能全面反映出这里是交代描写粽子的。所以这个起拍尽管用词色彩绚丽,但表意存在不足。只是通过题目而联想这里写的是粽子,假如不看题,真看不出是写什么。

承句:艾草菖蒲驱瘴寒。

艾草,菖蒲,民间都认为是可以祛邪除之物。瘴,南方草木多,天气炎热,会诱发杂湿不透之域的草木杂气,这种杂气通常对人体健康不利。端午是阳气最盛,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故有在端午除瘟、驱邪、以求吉祥的各种风俗。这个承句大概就是通过民间习俗来表达加深诗文的内涵。起承两句,起句交代不足,承句有些连承不畅。

转句:千载屈平悲壮志。

屈原的壮志让千载以来的人们怀念,悲痛不已。

这个转句,词序或者用词可以调整的。关键的是,起承两句一写粽,二写风俗,就转句来说,意转却没有适当的铺垫。笔转却还是停留在继续叙述。这个转句,除了感觉有些突兀以外,立意章法都需要再推敲。

收句:离歌天问后人看。

屈原离开了,但他的不朽精神却与后人流传唱颂。

离歌,指《离骚》,与《天问》一起,都是屈原的代表作。这里借指屈原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

这个收句,与转句还是有一定关联,但也是停留在各自叙述的不足上,虽然立意不错。

整首作业,四句基本各自为政,都是叙述式,缺乏连贯性。而立意来说,属于平淡交代,没有感觉到期待的感动。请心静如渊进一步针对上述的不足修改。辛苦了

点评老师:飞雪护寒梅

一:学习诗词报名平台

碎玉书斋诗词学院招生部,QQ群号:488237235欢迎您

二:诗友投稿联系方式

敬爱的诗友们:

我们深圳珠江文学社,刊物赞赏费新拟如下:

2.刊物赞赏作者占百分之七十,平台占百分之三十。

②刊物内容要求:原创首发,三百字以上,相片一张,简历一份。

谢谢大家一路的支持,欢迎大家投稿,投稿请加我微信:13028808322。

深圳珠江文学社。

:沧海云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