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砚”之“文气”“匠心”和“艺境”

广告很多,精彩正文在最下方,请使劲向下滑动

诗书画砚,性情毕现!

松月山房鲁之揅,用匠心手作有味的文创器物,用器物承载传统的民族文化,用文化呈现艺术的生活方式。鲁之揅文房,一个文人文房文化雅集的地方!

论“文人砚”之“文气”“匠心”和“艺境”

浏览数:44次

文/赵桂炎

摘要:“文人砚”某种程度上是“文人画”之影射,然而又不尽然,“文人画”的作者必然是文人雅士,而“文人砚”的作者不仅仅是文人雅士,还是艺境高远的能工巧匠。“文人画”以笔墨为主,诗文金石相映成趣,“文人砚”以刀代笔,可以有诗画入砚,也可以不着一字一画而尽得风流。笔者认为,“文人砚”至少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文气”、“匠心”和“艺境”。

关键词:文人砚 匠心 文气 艺境

“文人砚”始于何时.学界和砚界并无定论,一般认为始于宋元,围绕又人画而演生,但“文人砚”和“文人画”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人画作者可以随心所欲,直抒胸臆,而“文人砚”的制作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随心所欲,直抒胸臆”。以端石为例,由于石材本身就有天然纹理,而非白纸一张。这就要求“文人砚”,制砚者必须先选材,然后根据砚石“因材施艺”、“匠心独运”、“显文气于砚上”。笔者从事文人砚研究和创作实践近三十年,深知“文人砚”绝非仅仅是“文人或文人画家创作的砚”,“文人砚”至少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文气”、“匠心”和“艺境”。

日月双辉砚

一、“文人砚”之“文气”

“文人砚”是文人精神之载体.文人重精神,精神表于气质和意趣,“文人砚”之“文气”就是文人之精神气质和文人意趣,这种精神意趣主要体现在砚之形制、砚之铭文以及与形制铭文相得益彰的图案之上。“文人砚”之形制不拘一格,以“重简约,轻繁复”为主旨,文人最为钟爱的古琴砚、风字砚、抄手砚、平板及各种随形砚式均以朴实大方,素雅清新,线条挺拔圆润,方圆之间可以不着一字却能成为当今传承有继的经典砚式。“文人砚”之砚铭内容丰富,言志有之、寄情有之、自勉有之、记事有之、感怀有之、赞美有之,品评亦有之。砚铭展示了文人的才情,大文豪苏轼一生写砚铭近三十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文人砚”之图案往往是文人精神意趣的直接写照,可以完全人工雕琢,也可以人工天工相得益彰,更可以完全保留天工,从而达到“不着一笔,而尽显文士风采”。

“文人砚”之“文气”包含“文人情怀”浸泡下的“天工之文”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历史人文”。就端砚而言“天工之文”就是石品文化,石品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些大自然的杰作之所以能在端砚作品上恰到好处的呈现,必然浸泡了端砚艺人的汗水和文人墨客的情思,体现的还是文人情怀,因此,天工之文是石品花纹和文人情怀的“天人合一”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砚”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这些与文学、历史、书画、金石、哲学、美学融为一体,是体现着“时代精神”的“历史人文”。当然,“文人砚”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文人砚”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国文人特有的文人精神,这也是“文人砚”在中国砚文化的千年传承中独具魅力的关键所在。传统“文人砚”的设计制作者通过将诗词书画、人文典故融入到砚的设计之中,从而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寄托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的文人志趣和精神追求。某种意义上讲,诗词书画、人文典故的融入是“文人砚”“文气”的直接体现,是“文人砚”本身艺术之理与文人之趣的生动对话。在“文人砚”设计过程中,文人往往会直接参与砚的设计,他们经常会用简练的诗句勾勒出“文人砚”设计之主题思想,并画出草图,和工匠们一同仔细体味诗文意境,构思“文人砚”设计的组成要素,设置和经营符合诗意景物,力求使“文人砚”设计充满文人意趣。如兰亭砚就是以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意境为蓝本进行设计,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加之序中记录的人物皆为名士,他们的活动代表着东晋名士潇洒超脱之胸襟和风度,于是兰亭砚很自然的成为成为文人墨客的宠儿,在文人墨客们看来,“兰亭砚”代表着“魏晋风度”,体现着砚台主人的超凡脱俗。然而,时代在发展,文人砚不应该拘泥于前人的诗词文章、风格样式,应该注入新的内容,甚至新的理念,比如,古时的“文人砚”也不一定都要雕刻上诗词铭文,有的只是形制的改变就足以彰显“文气”了,比如“古琴砚”、“莲形砚”、“荷叶形砚”、“玉台砚”、“钟样砚”、“圭样砚”的出现都带有浓厚的“文气”,“文人砚”所固有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砚材和雕刻是“文人砚”的载体,“文气”是“文人砚”的灵魂,越是富有文人意趣,就越富有生命力、超越历史、恒久不息。

生命砚

二“文人砚”之“匠心”

“文人砚”之“匠心”主要体现在“文人砚”的设计与制作者们必须深谙砚台制作工艺,必须做到“因材施艺”、“匠心独运”、“文人砚”不能完全脱离“器物之用”换言之,“文人砚”还是砚,其必须具备砚台的一切特征,否则与一般的工艺品摆件无异。因此“文人砚”也必须讲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理性与性感的统一。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了它的适合的形式”,显然,在黑格尔这里内容和形式的、是有高低之分,内容决定形式,甚至认为“形式的缺陷总起于内容的缺陷”。“文人砚”设计与制作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黑格尔的这一理论。恰恰相反,有时是“内容的缺陷总起于形式的缺陷”,因为在文人砚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以做设计和调整的,正所谓“因材起意、因材施艺”。“文人砚”设计与制作的最高境界是匠心独运,技近乎道“,“匠心独运”的设计辅以“技近乎道”雕琢,“匠心”统摄了内容与形式。“文人砚”之“匠心”其买就是制砚艺人的技艺和见识与天工造化、文人情怀相得益彰,这谈何容易,制砚艺人只有和又人共同参与选材和设计,充分交流,彼此心通,这样才能依据石形、石色、石品随感而创作,直抒胸臆,从而达到“心景相融,砚人合一”。唐代诗人李贺在其烩炙人口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写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诗句道出了美如“紫云”的端石开采之难和端州石工的“如神之巧”。美如“紫云”的端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的恩惠,然而仅有大自然的恩惠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端砚艺人的匠心独运一一“如神之巧”,“如神之巧”从何而来,当然是隐藏在“技艺”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浓浓的文人气息,因此人工、天趣和文心的相得益彰是“文人砚”的“匠心”所在。“文人砚”之作者需要深谙砚台制作工艺,并且在传统思想和文化精神中吸取营养,既要继承传统,还要紧随时代,引领风尚。以端砚为例,古人通常将端砚石品花纹分为“佳品”和“瑕品”,如将“青花”、“鱼脑冻”、“天青”、“冰纹”、“火捺”等称为优良石品,而将“翡翠纹”、“金、银线”、“麻雀斑”、“玉点”等称为“石疵”。时至今日,古人所谓的“佳品”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但笔者坚信,只要“匠心”不失,那些被古人称为‘,石疵”的石品花纹,其形态也可以是和婉多姿,其色彩也可以是缤纷灿烂。正如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把砚石上的绿色石斑“翡翠纹”描述为“凝绿若洒汁,谓之翡翠”,以想见,在黑紫的砚石上点缀着块状或条纹状的重绿、浅绿色调,即使不加雕琢,也可以使砚石增添些许生机,况且这种“翡翠纹”还不影响研磨。又如:“金线”、“银线”、“黄龙”等,这些当初古人称为石疵的或金黄,或银白的粗细相间的纹线天然镶嵌于紫黑的砚石中,恰如闪电,‘哈如细柳、恰如江河、恰如水平线,具备“匠心”的制砚艺人(包括参与端砚设计和制作的文人墨客)如遇这样的石品花纹,不就是遇到了施展艺术才能的机会了吗,非但没有任何遗憾,反而会感谢大自然之恩赐。此外,还有珠光宝气、神采奕奕的“五彩钉”,鬼斧神工、天然成趣的“虫蛀”、洁白无暇、圆润可爱的“玉点”,只要砚台设计者“匠心独运”,这些“石疵”完全可以为砚石增光添彩,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文人的精神意趣,从而使得普通的砚石变为意蕴丰富的“又人砚”。

生命之幽砚

三、“文人砚”之“艺境”

“文人砚”之“艺境”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意趣盎然”。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文人砚”的设计和雕琢要因材施艺,人工天趣合而为一。文人墨客不一定要自己操刀雕砚,但一定要参与设计和指导自己所请一人所制2砚。当然,文人墨客能亲自操刀那是最好,值得庆幸的的事,现今的砚雕大师越来越重视文化修养,也有不少文人墨客爱好并精于操刀雕砚。“文人砚”必须重视制砚者本身学识、涵养以及个人的品德、修为;恰如郭若虚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人品”如“砚品”,“人品”贵重,“砚品”自高,“人品”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行,还包括高深的艺术品位和“近乎道”的雕刻技艺。要达到“近乎道”的雕刻技艺,就要使所雕之物达到形神兼备之美,要使所雕之物达到形神兼备之美就要掌握砚雕本身的艺术语言特性.既要与绘画有所区别又要领会其结构常理与画理之同妙,以刀带笔,所雕之线条、应疏密有致、繁简适中,块面要高低错落,整体砚面要做到视觉顺畅,呼应合理,纹理清晰、手感舒适,有雕塑美学之整体感。

所谓“意趣盎然”,是指“文人砚”要体现文人意趣,和文人画相比,“文人砚”之文人意趣主要体现在构图创意、以刀带笔上。构图创意在“文人砚”中极为重要,“文人砚”构图要尽量做到“气象清新、格局广大、简构雄浑、巧丽朴茂”,整体气韵联动,气脉贯通。“文人砚”之所以能“意趣盎然”,主要还是“以刀带笔”,传统“文人砚”讲究砚铭书法美,砚雕绘画美。古代文人墨客都懂书法,善金石,对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也理解透彻,他们往往用绘画的审美用笔要求来衡量用刀之法则。如此一来,刻砚用刀有如工笔白描,要见刀法之节奏,如行云流水、折带、钉头等用刀之法,几乎和笔法一致,这样就不会伤神失本。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摸索,用刀之法逐渐完善,并各有其含义,如圆刀浑厚,单刀萧简,尖刀流畅,平刀淡远,冲刀斑驳,切刀利索,钝刀朴拙。文人用刀法赋予砚雕以生命,在气韵品格上达到“意趣盎然”状态。当代“文人砚”刀法更加丰富,并注入了新的理念,所雕刻之内容和主题更加广泛,或诙谐,或反讽,或歌颂,或鞭挞,或高深,或浅显或崇古,或前卫,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充满文人气的“意趣盎然”。“文人画”以笔墨为主,诗画铭文相映成趣,“文人砚”则以刀代笔,可以有诗画入砚,也可以不着一字一画而尽得风流,笔者对此感悟良深,《生命》、《深洞之幽》、《日月相辉》等就是根据次理念而进行的创作实践,此类作品力求用最简单的符号来展现新时期文人对于宇宙生命的终极关怀,造型简约,哲思深远,既有满载现代气息“形式美感”,又很好的体现了中国艺术所特有的“天地氨氢,万物化醇”的艺道境界,这些作品是笔者对于宇宙生命的思索和体悟,这也恰如宗白华先生所言:“中国哲学就是‘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总而言之:“文人砚”之魅在“文气”,在“匠心”,在“艺境”。“文气”是“文人砚”之灵魂,越是富有文人意趣,就越富有生命力、超越历史、恒久不息;“匠心”统摄了“文人砚”的内容与形式,决定着“文人砚”之品相形制;“艺境”是“文人砚”之艺术格调和艺道境界。

鲁之揅,原名鲁志深,文学学士、经济管理学硕士,从政十余载,宦海沉浮、案牍劳形,后辞职创业,屡不得法,乃重操祖上旧业,转入翰墨丹青,或以砚为田作杂文激浊扬清,或以石为纸展平生雕虫小技,刀笔合一、自得其乐。近年来,以手作匠人、文房器物收藏爱好者的身份活跃于文艺圈,又以“大王左中右”的笔名在公众号上创作“字体设计文章”,发起国民户外阅读运动、成立“匠人读书公社”、旧石器研习所、砭石砚开发工作室,倡导“天人合一不二”艺术理念;担任松月山房艺术馆顾问、八艺堂设计总监、不器斋常务理事、三文余文化传播投顾。现居深山,隐而不见,作品多发在朋友圈“aidushuxuexi”或公众号“鲁之揅文房”,性情志趣,略窥一二。

正文

(读罢有何感想或者指教?请在最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0)

相关推荐

  • 浅谈匠人工坊张勇刀剑作品里的文人意趣

    中国文化提倡阴阳相合.文武兼修,绝对的文人就是迂腐,绝对的武者就是莽夫,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武将往往不输文采,如关羽.曹操.岳飞.文人也不忘刀兵,如李白.杜甫.辛弃疾.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中国的传统冷 ...

  • 紫石凝英——广东省博物馆回顾(三)端砚艺术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砚赏 文/摄/张越 广东省博物馆,应该是端砚藏品数量最多,藏品质量最好的博物馆了. 到了展厅看端砚真是目不暇接,如果观摩这些砚台真是要化大半天的时间才会了解一二的. 因为展厅实在是 ...

  • 松乔工匠乔子龙谈「文人家具」

    "文人家具,非文人家具,是名为文人家具." 继"工匠精神"之后,"文人家具"又热闹了起来."文人家具"一词,有多重意义: ...

  • 砚边随笔│文人的文气

    "文"在甲骨文里面,其实是一个胸前有好多花纹的人挺胸站着,文字最早其实就是纹身.古代的人,他们把纹身的图案叫做"文". 仔细想想,在远古或者说更早的时候,大家在 ...

  • 临沂砚味儿,琅琊文气,就在这里了!

    文 章 在 最 下 方 ! 留言 和 转发 划 到 最 下 方 ! 扫码关注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讲述沂蒙故事 研究沂蒙文化 展现沂蒙风采 不求高深,但求有趣 不求广博,但求独特 本期文章 临沂砚味儿, ...

  • 纪晓岚书法对联,文气十足!

    111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 查文人与查文文化

    查文文化是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时期的文化.得名于秘鲁利马以北270千米处的查文德万塔尔遗址.从公元前900年左右开始,持续至公元前200年. 已发掘的遗址多为宗教祭祀中心.神庙有石构廊庑曲折穿越.典 ...

  • 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中,他的书法最文气!

    革命先驱--董必武 老一辈领导人中,董必武是很特别的一个,他是一个清末的秀才,又参加过辛亥革命,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具备"科学发展观&q ...

  • 大明两百多年:崇祯这朝瓷器最文气!

    古玩圈一直都很推崇"明三代"(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一直以来"盛世出好瓷"的想法占着主流位置.近20年来,随着 ...

  • 溥心畬花鸟:清新雅致,文气十足!(高清50幅)

    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 ...

  • 读《中央党校学习笔记》:信仰坚定 文气沛然

    偶读<中央党校学习笔记>(作者:李宜航),越读越有含英咀华之酣畅痛快!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作者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反复研读,读之愈多,思之愈深,信之愈笃:本书探寻思想火炬,追逐真理 ...

  • 大明两百多年:这朝瓷器最文气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古玩圈一直都很推崇"明三代"(永乐.宣德.成化)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