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学新坐标 ——《哈民玉器研究》读后
哈民玉器看似普通,只有八十余件,且没有重器。《哈民玉器研究》却异常精准入微又深远辽阔,树立了玉器研究新典范。一般认为哈民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大同小异,可以看成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地方类型。邓聪等独具慧眼,发现了红山与哈民玉器玉料来源不同,还有加工技术差异,探讨了东北亚中俄日玉器共同性和萨满文化独特性,将玉器加工技术追溯到了旧石器时代,提出了欧亚白玉文化带概念,不仅为鬼方或北狄文化起源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华夏文明形成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哈民遗址位于大兴安岭东缘松辽平原西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十多万平方米,是北方草原地带难得一见的居住遗址。相继五次发掘清理了房址78座,17座出土玉器84件,其中F57出土最多达18件,F45、F46、F47、F37较多,分别为16、16、8、6件,其他12座出土1至2件,人骨数量最多的F40只出土了一颗珠子。哈民遗址是举世罕见的灾难遗址,因其独特性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哈民遗址发掘领队吉平介绍了遗址出土玉器状况,并与朱永刚合作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物摄影高手邓聪立体展示了每件玉器各侧面,并用长达一米原色插页分室集中展示了房型和全部出土玉器,让人赏心悦目又一目了然。玉器大都不中规也不中矩,原始璧或璧形器最多,最大的一件是方璧,只有148.5克,最小的一件仅有0.515克;稍微像重器的勾云形玉器十分简陋,最大的一件是戉,重379克。一批貌似普通,总共千余克的玉器,碰到了研究玉器三十年的邓聪,深入细致分析之后又与其他玉器综合比较,出版了重达十斤的八开巨著,令人眼界大开。
两大玉料来源
首先邓聪等分辨出哈民玉器玉料有两大来源:贝加尔湖玉和岫岩玉。通过多年综合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东北本地玉料制作玉器以黄绿色调为主,未见白玉;而贝加尔湖玉以白玉或青白玉为主,也有黄绿色软玉和蛇纹石玉。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存在丰富软玉资源,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马尔他遗址出土玉器就是代表。萨彦岭和安加拉河上游是软玉主要产地,1955年奥克拉德尼科夫博士论文中就统计出上述地区出土过141件软玉制品,多为玉环,也有璧形器或坠饰。中国东北地区双塔、小南山、后套木嘎、哈克、哈民、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了类似白玉环和璧形器。另一方面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玉玦、勾云形玉器、筒形器、玉龟、玉人都是黄绿色。光凭肉眼不足以确定玉料性质与来源,邓聪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基础研究来证明其大胆推想。哈民遗址中F45-46多为黄绿色玉,F56-57多为白色玉,根据书中高清大图,不仅可以欣赏玉器的质感和工艺细节,也可大致分辨玉料来源。
两大技术体系
其次分辨出东北亚玉器存在两大技术加工体系。谢苗诺夫《史前技术》系统论述了中孔轴心旋截技术。所见略同,邓聪在澳门黑沙玉器作坊独自发现了轮轴机械加工技术。东北地区正是两大玉器技术交汇区,可以见到两种不同技术加工玉器。中孔轴心旋截技术就是在中心钻一小孔,以小孔为中心旋转截断玉器。轮轴机械加工技术就是轴承支持玉器转动进行旋转加工。西边赛伊姆-图尔宾诺文化圈普遍出现白玉环,加上东欧平原切博克萨雷、西西伯利亚奥库涅沃、贝加尔湖畔舒米利哈和我国黑龙江乌裕尔河大桥、肇源望海屯、吉林通榆新兴乡、内蒙古哈克、南宝力皋吐遗址亦出土了类似白玉环,邓聪认为是以中孔轴心旋截技术制作,称之为格拉兹科沃玉环体系。与此对应,越南种家禾,中国岭南宝镜湾、江淮凌家滩和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以轴承支持加工制作的玉环,称之为牛河梁玉环体系。
玉器起源与萨满
第三,归纳出中日俄史前玉器大同小异,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图十五(402页)生动展示了中国兴隆洼遗址、日本桑野遗址和俄罗斯远东鬼门洞遗址均出土了精致的玉玦、玉管和玉匕,称之为七千年前东北亚玉器文化金三角,标志着真玉文化成熟。马尔他遗址出土玉器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玉文化萌芽,东北亚玉器从玉料、器型和加工技术可以追根溯源到贝加尔湖地区。
与以往墓葬或祭祀遗址考古发现玉器不同,这是首次在房址中发现大批玉器,应该是死者生前佩带之物。奥克拉德尼科夫认为玉器是萨满传统文化体现。旧石器时代马尔他遗址璧形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衍变成玉璧或玉环,原是萨满法器象征太阳。邓聪由此还特别探讨了萨满日月崇拜与倒挂传统。当代萨满服饰多用铜器而罕见玉器,萨满法器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发生过革命性变化。
白玉文化圈
第四,明确提出了欧亚白玉文化带概念:源自贝加尔湖畔,从乌拉尔与东亚东西上万公里,从贝加尔湖到黄河流域南北仅千余公里。格拉兹科沃遗址表明安加拉河和勒拿河上游地区四千年前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流行白色玉环和璧形器。东北哈克遗址出土了成批白玉器,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类似白玉器,西北齐家文化亦出现了白玉琮、璧和有孔斧,标志着四千年前从东北到西北进入了白玉文化圈。此书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到石峁白玉独目人,一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另一件在私人收藏家手中。石峁遗址也已进入白玉文化圈。已知青铜、小麦与游牧文化来自大西北,以白玉为代表的萨满文化亦是北方传统,为我们探索鬼方或北狄文化提供了确凿线索。苏武牧羊北海并不遥远,二十年前杨伯达提出鬼方玉概念确实与贝加尔湖畔有关。安阳殷墟与叶尼塞河流域卡拉苏克均处于白玉文化带,有许多相似性也就不足为奇。
小题大作,该书浓缩近一百年国内外玉器研究精华:从哈民玉器出发比较研究了中日俄三国玉器,将玉文化源头追溯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兴隆洼遗址玉玦是兴隆洼文化象征,标志着真玉文化成熟。立足香港,邓聪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不仅与内陆同行深度合作,也与日本俄罗斯学者亲密协作。1998年他主编《东亚玉器》,奠定了玉器研究基础;2007年与刘国祥等合著《玉器起源探索》,走进了中国玉器研究前列。此次与吉平等全面合作《哈民玉器研究》,是邓聪本人集大成之作。既是学术专著又是艺术精品,值得学习欣赏和珍藏。
(《哈民玉器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编,吉平、邓聪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11月出版,定价680元)
审核:贾昌明
本文刊登于2019年4月16日
《中国文物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