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江永河渊村:那庭院深深的神秘传说
【永州古村落】江永河渊村:那庭院深深的神秘传说
河渊村在江永东北部,与道县相邻,坐落在铜山岭脚下的四周丘陵中的盆地地带。原属上江圩镇,1981年划归铜山岭农场,2016年重归上江圩镇管辖。
猜测村名,“河”就是河流,“渊”字,《说文》中解释: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但据我观察,这里并没有河,也没有渊,村名因何而来,不得而知。一条平坦的公路直通村里,远山绵延,黛影跌跌,近处田畴中依稀点缀着形似馒头的小山峦,河渊村就像一块璞玉静静地躺在山丘与田垄的怀抱中。村前中央矗立一座门楼,如江永古村所有的门楼一样,硬山顶飞檐,立柱鼎立,有厅有石鼓有雕刻,村里办大事进出之处,旁有侧门,供村民方便出入。
进入门楼,就是纵横交错的巷道,全由完整大块的青石板铺就,连接着各家各户,厚重光滑整齐的墙体给人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每条主巷道连接着支巷道,支巷道都设木制门楼,门檐非常讲究,都装饰雕刻。
在主巷道中,还特设一个凉亭,供族人休憩用,木结构,单檐歇山顶,8根木柱,每边4根,用木板坐凳相连,据碑刻记录,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横梁和屋顶都装饰有图案雕刻。
每户人家都非常讲究,门楣设彩绘图案,花草虫鱼,栩栩如生,门楣中大多有门匾文字,诸如“是吾家” 、“奕华策昌”等颇有韵味和意境的话语,门框上装饰门簪、门槛两旁有石雕门墩,石雕动物活灵活现。
室内大多为两进两层木结构,左右各厢房,中间为青石板砌成、排水性能良好的天井,后为堂屋,供奉祖先牌位、宴请宾客场所,所有门隔和窗户都是精致雕花, 楼上都设围栏,家人卧室,女性闺房,估计是女书文化诞生之地。
据说,最后一名女书自然传人阳焕宜居住于此。村里能唱女书、写女书、刺绣女书的有很多传人。阳焕宜清宣统元年(1909)出生于阳家村,21岁嫁到上江圩新宅陈家,2年后改嫁到河渊村何养正家。古村后有一后龙山,有一个叫“白沙坛”的佛地,村民称“坛坞公”、“社坛”,供奉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石雕像”,头部呈锥形,和道县鬼崽岭的石像类似。每年大年初一和村里生小孩等大事,村民都会去那里烧香敬神。据村民反映,河渊村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以来,曾经村里还有白沙庙、盘古庙、武帝庙、万岁庙、水源头庙(1)、水源头庙(2)、龙母庙、皇凤庙、姑婆庙、养真庙、亭占庙、水川庙、青草庙等许多庙宇,至于这些庙宇的修建时间和祭祀何人,无人知晓。“白沙坛”现存3块古碑,一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二是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是清道光三年(1823)。
据村民介绍,河渊村以何姓为主,是明洪武年间从山东青州搬迁而来,立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十七年(1539)纂修的何氏族谱序云:“始祖正余公,民籍山东青州府安邱县梁朝人也,至洪武十一年戊午春,七世祖纵太公,藩孽陈友谅扰乱天下,避乱于长沙。洪武十四年干戈尚犹未息,斯时也,欲归故土,然而贼势猖獗,于是决计远迁,不惮风尘之劳苦,夙夜匪懈,来至营浦文德乡铜岭脚下,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而仆宅于斯,因名之曰河渊。”
岁月的痕迹将古村雕刻成种种记忆与传说,爱恨情仇都被抒发成看不懂、弄不清的文字刻录,那幽深的青石板上依然留存着彷徨踱步的身影,一颦一笑,一喜一忧的情怀恍惚还在那哀怨的眼神中流淌和穿梭……也许就是封闭的城堡,也许就是森严的家规,那壁立的墙体流传的总是那种威严与不可突破,文字背后的心酸,不知有谁还能知晓?河渊,莫非是爱之河,泪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