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一件事,明朝大臣多次要求废除,没成功,被清朝嘉庆废了

宫里的太监也叫内监,宫里的市场就叫内市。

内市,明朝即有。

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篇》记载,“内市在禁城之左,过光禄寺入上,自御马监以至西海子一带皆是。每月初四、十四、廿四三日,俱设场贸易。”

说起来,明朝内市之所以出现,原因还蛮搞笑的,有点臭不可闻。

设市的三天,正是“令内中贱役辇粪秽出宫弃之”的时间。因此,这几天“各门俱启”,一路畅通无阻。

有生意头脑的人们看到了商机,趁着一条大路通宫里的机会,“陈列器物,借以博易”,赚点小钱。

(明朝皇宫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我们知道,这里毕竟是紫禁城啊,皇上的安全,可不能不顾。因此,到了嘉靖隆庆年间,因倭寇扰边,到处不得安宁,有人上书请求禁止内市,怕有人勾引奸细,窥伺皇宫,那是要出大事的呀。

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诚如沈德符所言,“内府二十四监,棋布星罗,所设工匠厨役隶人圉人,以及诸棋僮奴亲属,不下数十万人,朝夕出入”,禁得住吗?

此办法不可行,又有人上书,请求禁止内市刀剑利器交易。沈德符直斥“尤为舛谬”。因为如果有人要害皇上,宫里到处是好兵器,哪里用得着内市里的“刓(音:完 义:损)缺残物”?

是故,明朝内市一直都有,且也没发生什么重大纰漏。皇帝们的致命弱点,并不在宫外小民,而在宫内。比如,嘉靖皇帝就曾被宫女们围攻,差点勒死。

(嘉靖皇帝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朝这个传统,被清朝继承并发扬光大。

清末民初人李岳瑞在其《春冰室野乘》中记载,“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内廷诸臣听剧于此。高庙时每至新岁,特于园中设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酒肆茶炉,无所不备,甚至携小筐售瓜子者,亦备焉。”

在这里开店的,都是太监。商品都提前从京城的店里借来,造好册子,标好价。卖出去的,就把钱给相关店铺;没卖出去的,就退还给人家。

开市之日,“各大臣入园游览,皆竞相购买”。生意火爆得很。

除了卖古玩字画,这里还有饭馆茶楼戏院,大家可以尽情在此一乐。皇帝有时也会来,“每驾过肆门,则走堂者呼菜,店小二报帐,司帐者核算,众音杂沓,纷然并作”,搞得像真的一样,逗皇上开心。

(乾隆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皇上呢,也做出很高兴的样子来,配合大家表演,显得普天同庆,与民同乐。

因此,尽管清朝也有内市,也会有真正的交易,但更多的,是在玩;而明朝的呢,则是真正赚钱。

可能正是因为基本是为谄媚皇上而作,“嘉庆四年,高庙上宾,此例遂停。”

好玩的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就把这传了明清几百年的传统给废了。

不得不说,废得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