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第三体育场
徐家模 |
小时候我生活在河北区小关大街,虽然离第三体育场不远,却从来没有去过。直到1955年我考上天津第十四中学,才知道这个体育场。1958年我初中毕业时,它还没有改名,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改叫北站体育场了。
第三体育场距十四中很近,几乎每个周末那里都会有足球比赛,平时体育场也对外开放。体育场后面还有很大一块场地,专门给年纪小的足球爱好者使用。当时足球氛围浓厚,天津市有规模的足球队有近百个,大企业、大中院校都有自己的代表队。十四中的校队很有名气,曾经和师范学院比赛,那场比赛就在第三体育场进行。我们全校师生几乎全员跑上看台兴奋地观看比赛,我们的体育老师孟兆让担任守门员,扑出了点球!虽然比赛结果是我们小输,但是我们全体师生都无比自豪,毕竟当时我们只是个初中校。据说1957年我校毕业的校队队员有两人进入了天津青年足球队,一位叫宫子龄,另一位的名字忘记了。宫子龄速度快,传球准,门前还有一脚,我很崇拜他。
这座体育场建于1934年,据说能容纳三万名观众,很多重要的足球比赛都在这里举办。记得当年苏联有名的泽尼特足球队就曾在这里与我们的火车头足球队比赛,那时我们的足球水平很高,这样的比赛输赢也就在一两个球之间。体育场每周都有足球比赛,每场比赛都是人山人海。当时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公共汽车和电车只通到北站,过了北站地道往东就没有公交了,观众只能步行一公里左右去看球。
当时足球场没有草皮,下雨后得养护几天才能使用。好像是1957年从苏联引进了草皮,我们学校化学组的老师还帮助他们化验土壤。经过一段时间,草皮适应了,足球场更兴旺了。我上中学的那几年应该是第三体育场最辉煌的时期,以后经历了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它就逐渐衰败了。改革开放以后,天津新建了一些体育场馆,到2011年,这座年近八旬的体育场被拆除了。
想起第三体育场自然想起儿时对足球的痴迷。那时的十四中还很简陋,两大片平房加一个小楼,院子很小,就在对面用铁丝网圈一块场地做运动场。每天下午下课后,男生们都抢着去体育组借足球,这块操场能同时进行十几场足球赛。抢不到场地的就到第三体育场的外场去踢,球门就是两堆书包。我们每天踢到天黑得看不到球才回家。那时候最让人犯愁的是鞋,家里穷,存半年钱买一双力士球鞋,一个月就踢废了。刚穿上新鞋时,为了省鞋,我就去当守门员,可过不了三天,又忍不住冲到前场去了。
我们踢球基本上没有什么章法,都奔着球跑。踢球的人太多,老师指导不过来,只有进了学校的球队才能得到系统训练。由于踢球孩子的基数大,所以出的足球人才也多,我们这样的非专业学校也能为天津青年足球队输送人才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绝大多数没有走向职业化道路的足球爱好者,也有很多收获,比如我现在年近八旬,走路仍然平稳。我至今仍痴迷足球,时时想起那座体育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