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康熙赞为天下第一好提督,被雍正立为武将标杆,死后坟墓被盗
雍正三年五月初八日,福建台湾总兵林亮写了封谢恩折。
四月二十七日,巡台御史景考祥到台传皇上谕旨……臣跪聆听受,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随即转传臣属大小狩官一体钦遵,小心谨慎,安分尽职……伏念臣以滨海武夫,最为庸劣,蒙皇上格外隆恩,畀以重任,虽捐靡顶踵莫报高深。
折上都是些套话,无非就是小臣本无能耐,又庸又劣,皇上不嫌弃,还委以重任,我肝脑涂地无以为报啊……
雍正是怎样批的呢?
开始三个字——
知道了。
然后开始谆谆教诲——
诸如尔等建立些战功的人,多有恃自己微劳,做官贪婪不法,必将自己体面坏了,加朝廷以负功之名,甚属可惜。你当不要法从前武夫之所为,做官第一件操守要紧,如吴升、魏经(漏写国字)何等体面平安。勉力为之,莫负朕企望之至意。
雍正身居紫禁之巅,对整个世事的把握十分精准。他知道武将读书不多,脾气暴躁,容易居功自傲,看不起文官,处不好同僚之间的关系,导致文武不合,百姓受累,辜负皇帝之期待。所以告诫他,作为武将,操守最为重要。还要他向吴升、魏经学习。
那么,吴升是谁?做了些什么事?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清朝前期,吴升也算得上是个传奇了。
其一,身世坎坷。
他父亲名叫黄瑞庄。两娶妻子无所出,后纳妾姚氏。姚氏肚子争气,连生两子。顺治九年(1652)年,黄升出生。
大家可以想见当时黄家该是如何锣鼓喧天,而黄升这个满崽又是如何被当成掌上明珠。然而,好景不长,黄升十六岁时,父亲去世。
(清朝女子)
替黄家生了两个儿子,并不能使姚氏妾室身份变得更高一点,反正,不知当时是经过怎样的家庭争斗,不堪排斥的姚氏带着小儿子投奔自己的姐姐,也就是黄升的姨妈。
姨妈夫家姓吴,住福建同安。姨父对这个在黄家没有立足之地的孩子视为己出,十分优待。后来,黄升随姨父姓,改为吴升。
其二,立下大功。
《同安县志》记载,吴升成年后从军,因功升总旗,御贼于果塘。之后授千总。
康熙二十二年,从施琅“征金门、厦门、澎湖、台湾”。
之后,“以功升陕西游击,擢广东副将,调琼州”。
之后又调定海总兵,升浙江提督。
县志忽忽几十字,世上已过数十年。此时已是康熙五十几年的事了。
康熙没忘了这个给大清立下赫赫战功、又清正廉洁的老臣,他称赞他为“天下第一好提督”。
(清朝剧照)
其三,巡视“三沙”。
三沙即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如今设有三沙市。
《同安县志》中有写,调任琼州之后,60岁的吴升不顾年事已高——以那时的标准——历铜鼓,经七州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
文中的七州(洲)洋即是如今的西沙群岛一带。作为水师提督,巡视国土自然是他的职责所在。“地方宁谧”四字,可见当时的渔民们安然生产,与世无争。
据专家考证,吴升乃是清朝巡视南海诸岛的第一人。
其四、皇帝亲自赐匾。
康熙五十四年,“吴升请旨回家建造祠宇。蒙上敕,命海澄县李奎督造衙署一座,三进”。
房屋建好之后,康熙御笔亲书“宽惠纠桓”四字以赐,赞扬他宽容仁和,健壮威武。
如果说考中进士、当上武官都能光宗耀祖,那么,能得皇上的墨宝,可就真是不得了啊。不知多少年修来的福分呢。
此匾木制,长284厘米,宽135厘米,厚约8厘米。中部上方乃是两条龙围着的玉玺印章图案。匾左写着,赐浙江提督吴升;右下为日期落款,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初六日。
其五、雍正立为官员的标杆。
前文提到,雍正皇帝要林亮向吴升学习。这并非他唯一一次赞美吴升。
据《雍正实录》记载:
雍正三年,谕内阁,“署总督岳钟琪……提督吴升、魏经国,在圣祖仁皇帝时,服官有年,勤劳素著。自朕即位以来,以能洁己奉公,深知大义,不附邪党,不事钻营,居官行己,俱属可嘉,应沛殊恩,以风有位。岳钟琪……吴升、魏经国俱著加太子少傅衔……以示朕嘉奖优眷之至意。”
雍正四年,上谕,“福建提督吴升前以老病乞休,情词恳切,朕不忍准其所请,令高其倬到任后,看其年力如何,再行具奏。今据奏称:吴升年老有病,精力衰迈,吴升准其原品致仕,仍给与提督俸禄,以终其身。示朕眷念旧臣之至意。”
(吴升墓 图源厦门网,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实录里还有件事未记,那就是70多岁的吴升,在奏折中请求复姓为黄,得到恩准。
雍正六年(1728),吴升以76岁高龄去世,谥勤恪,赐葬祭。
据说墓周十里不得有其它墓葬。这应该是假的,哪怕是皇帝,也没这么大格吧。但他的坟墓很阔气倒是真的。清末民初时,被盗墓贼炸开大洞,洗劫一空,墓碑亦断……
我查了下资料,他的墓已由其后人复建,以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