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饮食=折寿4年?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碳水化合物,简单来说就是各种糖类,它们的主要来源是淀粉类食物,如土豆、玉米、大米和各种谷物等,同时也包括蔬菜,水果。
近年来由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短期内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重效果(比如阿特金斯等减肥法),这种饮食方式受到了大量健身人群的推崇。但是,就在2018年8月,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全球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物)刊登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将预期寿命缩短长达4年。
在研究人员随访15428位45岁~64岁受试者的25年间,总共出现了6283个死亡案例。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日常饮食习惯为中等碳水化合物摄入(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到总能量摄入的50%~55%)的人群风险最低,碳水摄入量过低的人群寿命减少风险最高,碳水摄入量过高的人群也会出现风险增加。
依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算了不同饮食习惯人群的预期寿命。
如果一个50岁的中年人,保持碳水化合物在50%~55%,则预期寿命为83.1岁。
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低于30%,则预期寿命为79.1岁,折寿4年!
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超过65%,则预期寿命为82.0岁,折寿1.1年!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食物类型后发现:
通过增加动物性蛋白摄入来替代碳水化合物摄入(即多吃各种肉类、乳制品,少吃主食、蔬菜水果)的人群,死亡风险增加。
通过增加植物性蛋白质摄入来替代碳水化合物摄入(即少吃各种肉类、乳制品,但增加豆制品、坚果等食物,适当减少主食以其其他果蔬的摄入)的人群,死亡风险降低。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往往导致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摄入量增加,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死亡率的升高,长期食用还可能会诱发炎症的发生、生物老化与氧化应激。
亚洲国家的饮食习惯与欧美不同,发展中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饮食大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往往包含大量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这种糟糕的饮食质量,容易导致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的发生。
综上,亚洲人群的饮食习惯相对于欧美更为健康一些,但可以通过调整食物的品种,将碳水化合物换成更多植物性脂肪和蛋白质,优化饮食质量,且有可能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3:e419-e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