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戳心电影:女人总是孤身一人,拿什么和命运抗衡?

最近,奥斯卡获奖影片《罗马》,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由墨西哥著名导演,“墨西哥三杰”之一的阿方索·卡隆编剧和导演,讲述了一户居住于罗马区家庭的故事。

影片在平淡中静静地开始,没有音乐,没有色彩,只有女佣克莱奥洗涮、打扫、整理、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日常,拖地的水声、克莱奥跑上跑下的脚步、汽车的鸣笛,都在安静中被放得很大。

克莱奥是女主,饰演她的演员雅利扎·阿巴里西奥,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完全没有演绎经验,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说,自己也是在重现自己祖母和母亲的故事,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墨西哥底层人民的生活。

是的,这里没有超级英雄,没有浪漫激情的画面,它呈现的就是一位普通女佣的生活。

杨绛先生说过:“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相信当你静下心来观赏时,一定在沉浸式体验中,为之惊叹。你会发现,原来,看似是“小人物”的琐碎生活里,却有一个大世界。

01.

背 景 

罗马(Roma)是墨西哥城的一个区,不了解墨西哥的人,可能认为它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我的先生是墨西哥人,我们每年都会回墨西哥城生活一段时间。

如果朋友中有人家来自罗马,或者在罗马有套房子,大家马上便会断定,这个人一定极其富有,因为罗马自西班牙人殖民墨西哥以来,就是一个上层精英阶级的聚居区

在墨西哥,种族分化非常严重,贫富差距也极为显著。到现在,仍然是3%的人口掌握着71%的财富。

旧时候,以白人为代表的“精英阶级”,大多是早期被派到墨西哥巩固殖民统治的欧洲贵族。他们得到了土地和农庄,可以自由地做生意、旅行、打猎;

而原住民们则被强征土地,从一开始的奴隶,渐渐变为从事低等级劳动的被雇佣者。

虽然两个阶级有着极大的差距,他们确是彼此深深依赖着的——白人们需要原住民的服侍和帮助,而原住民们也期待着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所以,电影的名字《罗马》,从一开始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中,注定包含着巨大的差异,它讲述的是一段深刻且至今也发生着的历史。

影片带我们回到1968年。那年10月,墨西哥将举办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在奥运会召开的前几天,墨西哥发生了针对学生运动的残酷镇压。为奥运安保筹建的团体——奥林匹克营,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火,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亡。这也是影片中一直弥漫的背景。

导演阿方索出生在墨西哥城的罗马区,实际上,电影中的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

阿方索曾说,《罗马》是他的一封私人家书

“这部影片描述了我生命中的那段历史,深深刻下的社会与时光,如留下的伤疤一般,让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发生转变。时间和空间包含着我们个体,既定义了我们,也将我们与同一时空下的他人联系起来。

这是一次关于墨西哥社会阶层的探索,其中的等级与种族问题盘根错节;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幅养育我、与我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们的肖像画,它关于爱的识别、认同,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

02.

真 相

《罗马》主人公是叫克莱奥,是家里的女佣,她和另一位情同手足的女佣阿黛拉,一起在女主人索菲亚家做工。索菲亚和丈夫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家里还有索菲亚的母亲特蕾莎。

很多人认为克莱奥遇到了一个好雇主,会在她怀孕的时候带她买婴儿车,孩子们也都爱她如家里的一份子——这就是克莱奥和她的群体所经历的——她们仿佛是家里的一员,却从未真正是家里的一员。

克莱奥每天唤孩子们起床,哄他们睡觉,陪他们度过生命中的低谷,甚至救了孩子的性命,同时她又一直住在进门处阁楼狭小的空间里。

当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开怀大笑时,她只能跪在旁边看一会儿,马上又忙着洗碗洗盘子。

克莱奥怀孕之后,女主人索菲亚带她去医院,实际上是为了去见一位夫妻二人的共同好友,希望朋友劝丈夫重返家庭。

后来,索菲亚被丈夫抛弃,便喝酒发泄,恣意撞坏了车和墙,而刚刚失去孩子的克莱奥在身体还没恢复的情况下,还需要继续做家务,在索菲亚醉酒的时候跑去搀扶她。

虽然索菲亚说是为了帮克莱奥疗伤,带她去图斯潘港度假,其实是让她帮照顾孩子……

爱的确在这个家庭中流淌,但主仆之间,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之间,永远存在着令人窒息的鸿沟。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可怕的是愤怒和绝望的能量在社会底层蔓延着,人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便去伤害无辜。

03.

爱 情

克莱奥曾经约会的小伙子费尔明,是奥林匹克营的一份子,他出身底层,从小被欺负,期待通过练习武术让人生有所变化。

而动乱发生前,克莱奥挺着大肚子去训练营地找费尔明,费尔明却挥舞着棍棒恐吓她,对她吼道:“你不过就是一个该死的女佣!”

“该死的女佣”翻译成中文已经丧失了很多力量,因为在西班牙语里,费尔明使用的这个形容词,是一个充满着唾弃、鄙夷,专门用来侮辱下人的词汇。

可笑的是,费尔明在将对他一心一意的克莱奥侮辱到极致的同时,却完完全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只是一颗被掌权者操控的小小棋子。

克莱奥付出一片真心,永远保持善良,却换来所有人的践踏,无止境的践踏。当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首先想的并不是男友混蛋,而是哭着问雇主会不会辞退她。

索菲亚失恋的时候,能够发疯、哭闹、破坏,而克莱奥失去了孩子,却仿佛连悲伤的资格也没有,所有的泪水,只能往肚里咽。

影片结尾,她继续抿着嘴,跑上跑下,默默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家务,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04.

孩 子

影片中,克莱奥失去孩子的场景尤为揪心。

当男友抛弃她逃跑后,她独自挺着大肚子继续着各种各样的家务时,人们很难揣测她对于孩子的到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

临产前,克莱奥和特蕾莎在逛母婴商店时遭受袭击,惊恐之下羊水破了,这时镜头移向了持枪证对着她们的人——孩子的父亲费尔明。

两个人瞬时都愣住了,原以为不会再相见,却不知你我的命运却如此紧密地联结着。当日,你给了我一个孩子。那日,你挥舞着棍棒叫我滚。而今天,我的命就在你手中。

仿佛作为一个女人,克莱奥永远是被动的那一方,永远等待着命运的判决,直到万般挣扎之后,孩子死去,只剩无奈。

失去孩子的克莱奥,继续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只不过她变得沉默抑郁了,孩子们都说:“克莱奥静音了。”这其实就是追随逝者而去的隐秘动力。

在心理学中,家族系统排列的创始人伯特·海灵格曾提出,当家族中的某个人逝去,活着的人出于内疚或不舍,经常无意识地寻死,包括表现得没有生命力、像行尸走肉般活着,寻求冒险刺激或者做一些不顾个人安危的事。

就像让很多人感动的,在影片末尾,克莱奥为了救索菲亚的孩子而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

05.

新 生 

当克莱奥冒死从海里救下索菲亚的孩子们,六个人在岸上拥抱在一起时,她终于哭着说出:“其实我并不想要那个(我自己的)孩子。”

与其说克莱奥救了孩子们,不如说孩子们也救了克莱奥。在巨大的身体、情绪冲击之下,深藏的罪恶感终于见光,克莱奥便自由了。克莱奥终于承认了——自己在命运面前,是有选择权的

这和女主人选择了重新开始生活一样,只不过她付出的代价,是一条生命。两个阶层,两个女人,同被抛弃,却都活出了独立和坚韧。就像索菲亚所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最后,索菲亚一家人坐在海边,克莱奥站在他们身边,每个人都在内心和过去告别,不只是克莱奥,索菲亚和孩子们也在接受着丈夫/父亲的离开,旁边的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庆祝人生的新开始。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结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新的开始。

《罗马》虽然讲述的是小人物的历程,但世界不就是一个个小人物,一个个你和一个个我组成的吗?

这里的每一个角色和命运,都是你,是我,是墨西哥,是中国,是我们人类这个集体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