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一个人想要成大事,能力之外还需做到这四个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博采众长】
一个人想要成大事,能力之外还需做到这四个字
一个人,想要成大事,能力之外,还需做到这四个字——因时而动!欲成大事者,需因时而动!否则,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这是“谋圣”鬼谷子很重要的一条智慧。
鬼谷子在著作中借圣人之名指出:“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这句话大意是说,圣人做事情,不但看环境,也讲究时机,能做到因时而动。一旦时机合适,就会果断进取,成就一番大事;时机不合适,则隐藏起来,躲避危险。所谓明哲保身,时机不合的话,能力再强,再过努力,往往也是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招惹灾祸。
比如,战国初期,秦国秦孝公对外求贤,身在魏国的卫鞅敏感地意识到,是自己大显身手、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好机会,于是果断前往秦国,与秦孝公君臣联手,通过变法使得秦国成为“强秦”,为之后秦统一六国打牢了根基,这就是因时而动,是卫鞅的高明之处。
而卫鞅的不智在于,成就功业之后,形势逐渐对他不利。秦孝公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之前所得罪的秦国世族遗老们蠢蠢欲动,正伺机找他报复。而卫鞅却不能做到鬼谷子所说的“世无可抵,则深隐”,依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最终落了一个“作法自毙”的下场。
所以,鬼谷子告诉人们,欲成大事,需因时而动,看准时机,时间不到,该忍则忍,不要强出头。时机一到,就可因时而动,千万不要再犹豫。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与吕布是一对冤家。刘备以仁义待吕布,在其落难时,将其收留,可吕布却趁其不备,抢夺了徐州。面对这样的无义之人,刘备肯定是心有怨恨、想要报复的,但他知道吕布的勇猛和其军队的实力,时机不利于自己,所以忍气吞声,虚与委蛇,隐而待时,最终,终于等到了机会。
曹操率大军征徐州,吕布兵败,退入下邳城坚守,后被其手下趁其熟睡时,捆了送给曹操。在白门楼上,吕布向刘备求情,希望刘备能帮忙,劝曹操不要杀他说,刘备表面上答应了下来。
没多久,曹操上来了,吕布表示自己愿意投降,替曹操打天下。曹操就问刘备的意见。可刘备是怎么说的呢?这时,他不再顾忌什么仁义之名,紧紧抓住时机,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言下之意,吕布已经有过多次的背叛行为,难道你曹操想成为下一个吗?于是曹操心领神会,下令杀死了呂布。
刘备这一招,表明上是借刀杀人,除却自己的敌人,但本质上,用的却是鬼谷子的隐而待时、因时而动之道。平时,吕布势大,自己不敢还击,现在曹操好不容易把他逮住了,怎么还能错过这样的时机?所以,赶紧落井下石,除去心头大患,这时,就不必再讲什么仁义了。
鬼谷子说,一个人,只要懂得了因时而动,就“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也就是说,想成大事,能力和努力之外,时机是最重要的。时机不对,再努力也是事半功倍,甚至是会起到反效果,为自己招来祸端,这是我们每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应该铭记在心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