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刘石平大师( 大愚)‖ 《济源文学》2021(146)
追忆刘石平大师
大愚
记忆深处的刘石平大师清晰而又模糊。
清晰的是我与刘老有一次真正面对面的接触,模糊的是他一直在我的印象里却不全面,直到今天也是。
登上山顶,沿着山一侧的一条并不平坦的沙石路,弯弯曲曲地前行。不多远,路的上方孤零零一座土坯筑就的房舍,就是刘老师的画室。这种房舍是太行山前人家最普遍的建筑样式,墙壁用夹板打成,不仅结实,甚至有的可以延续一百多年之久,而且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很适合太行山地人家的居住要求。
画室门前拥着五六个人,两扇木质老式门开着,里边的画案前有三五个人在看刘老作画。刘老抬头看看我们,本想说些什么,王伟先生与中央电视台的周亚菲编导同时压了压声音,示意不让惊扰大家,让刘老师继续作画。于是,中央电视台的同志麻利地架好机器,在刘老师流畅的笔意和挥洒行墨之下,顺利地拍完了作画过程。
因为事先约定采访,刘老师诚意地要送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一幅画,被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婉言谢过了。刘老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再说话,把刚刚画完的京剧人物贴在画板上,回头看了看大家,自然有不少人在啧啧称颂。画没有印章,但有题款,有名字,题名《打渔杀家》。我不懂得戏剧,当然也不懂得京剧,更不懂得画意。后来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出《水浒后传》的戏,讲的是惩处黑恶势力的故事。从此以后,我便对京剧开始有了了解,并喜欢听京剧了。
接着是拍刘老师隐居的居舍,居舍叫“二翁草堂”。草堂里的二翁,当然刘老算上一个,另一个是他的老伙计,名叫宗福元。其实宗福元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早年他在徐向前部队是一名卫生员,1947年9月山西的东山战役,一颗子弹从他眉角穿过,留下了一块伤痕。1948年7月太原外围大战,一个弹片进入了他的右腿,被送往了后方养伤,遂与部队失去联系,无奈之下辗转回到了家乡。宗福元老人家在湨水岸边,以农为生计自然家境不宽余,但他从不向国家伸手要救济。后来,宗福元老人年纪大了,又相识了刘老,两人志趣相投,说话投机合得来,就一起在这太行山上住下来,相互有个照应。
“二翁草堂”拍得也很顺利。二翁草堂,上下都是梯田。梯田中,长满了山萸肉树。草堂四周,爬满了凌霄花藤。记得尹吉甫在《诗经-苕之华》中唱道: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凌霄花开放,望去一片黄。心里正忧愁,更有多悲伤!凌霄花缤纷,枝上叶青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母羊身瘦头特大,星光静静照罶下。若说人也可以吃,太少还不够塞牙。)
想到这里,我便问及凌霄花栽植情况,宗福元先生告诉我说,他不喜欢这种到处攀援爬的紫藤,每到夏秋季节,满地生长,到处攀爬。但是,刘老师对凌霄花有一种独有的喜欢,闲来无事,四处扦插,亲手栽植,一手打理。
由是,我便揣测起刘石平大师的内心与性情来,只是不便言说而已。
从此一别,再也没有机缘与刘老相见。2019年,我完成《济源金石录》的编撰离开人大,应有关部门约谈要求自愿退居二线。写完申请之后,我一直居住在家里读书,整理碑刻资料,这时便有一帮朋友邀来写一些关于刘石平老师的稿件,才对刘老师有了小许了解。特别是作家协会换届之后,我被套上作协主席这个笼套,也有幸与一帮美协的朋友混在一起,耳濡目染了一些美术画作,对刘石平大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济源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年轻收藏者,名叫赵明会,他送我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刘石平作品集》,向我详细介绍了刘石平老师,给我提供了刘老自传体文稿,我了解到赵明会二十年前认识刘老,曾以刘老助理的身份,独自出资八十多万元在北京为刘老举办了个人画展和刘石平作品研讨会。前不久赵明会邀请济源部分著名画家到他设立的刘石平美术馆参观,大家都为刘老的艺术造诣深深折服。著名画家徐卫伟老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和刘老一起作画,相处六十多年,与刘老结下深厚情谊。品味刘老的画作,徐卫伟感慨万千,希望赵明会能珍惜刘老这批艺术瑰宝,为传承刘老的美术艺术作点事情。著名画家李中伟是刘老师在济源招收的第一批四名画徒之一,那一年李中伟只有十岁,还不到上初中的年龄,几十年间李中伟陪伴着刘老走过春夏秋冬,帮助刘老追回了数百幅流失的画作,守护着刘老人生之路的安全,他对赵明会收藏刘石平老人数以千计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赞赏。面对恩师的画作,李中伟百感交集,除了对刘老作品感叹与震撼之外,许多作品让他能回忆当年刘老作画的风彩。追忆往事,徐卫伟老师与李中伟老师对刘老追求艺术的执着和正派一生的做人品格,格外看中。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作品。刘老作品、人品,都是当代画坛和现代画坛的楷模与典范,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与敬仰。
先后采访徐卫伟、李中伟和杨东风三位济源美术老师,得知刘石平大师出生于1921年,与中国共产党同龄,如今去世已经五年了,无论作为愚公家乡的人,还是作为艺术界的朋友,都非常怀念大师的人格风范,怀念大师留给国人的艺术精神财富。
刘石平大师有着传奇的人生。五岁学画,21岁考入当时中国美术教育最高学府重庆国立艺专,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成为全国八名水彩画专业生之一。因为家境窘迫,他第一次出远门,就独自一个人步行几千里抵达武汉,从武汉乘船西行山城重庆。读书习画间隙,他爱上了京剧,与同年级的周佩珠同学等一帮学友,自拉自唱京剧,那时周佩珠唱京剧很有名气,刘石平老师的二胡拉得很出彩。从此,刘老和京剧相伴一生,直到六十岁之后,画京剧人物变成了他笔墨下的艺术。他一生未婚,很少与异性往来。但是有细心人发现在他的笔墨之中也有两位女性,一位是朴实自然的周佩珠同学早年的形象,另一位则是日本电影明星山口百惠。1989年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播出,女主角山口百惠深得观众喜爱,刘老一边追剧,一边用碳铅笔画出了山口百惠写真,后来这幅珍贵的写真画流失到了民间,而刘老的同学周佩珠少女时纯真朴素的画像,一直留在他的身边,陪伴他度过了快乐的京剧人生,既便是后来刘石平大师隐居王屋山林,他依然一边拉二胡,一边唱京剧,一边画京剧人物,直到2016年仙逝于王屋山中。
刘石平是一位被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大师们培养出来的艺术大师。师从丰子恺、林风眠、李可染、倪贻德、傅抱石、关良等艺术大师,与著名画家李可染、席德进、吴冠中、苏天赐等师出同门。油画、水彩画艺术造诣深厚。后来,他把油画水彩画溶入了国画艺术,成就了他独有的绘画风格。写真与写意的挥洒,现实与浪漫之风以及构图的大开大合,从刘石平大师的笔墨之下流泻出来,便是别有一番滋味。庄重,厚实,拙朴,深遂,让刘老的画变得格外耐人思想。很多时候,人们欣赏的不是他的画,而是他这个人。晚年的时候,他大部分作品都以京剧人物为题材,曾经一位京剧大师看过刘石平老师的画作之后说:“京剧文化有多厚重,刘老的京剧人物就有多精彩”。如果你想知道刘老笔下的京剧人物,不妨可以去了解了解中华京剧的前世今生。
刘老很少把画当作商品,在封丘一中、温县一中等地教书多年,难以数计的作品都送给同事了。后来的日子,除了出版画集筹一些钱之外,刘老的画大都为爱好者所收藏。刘老平淡而深沉的一生,只为作画,只为艺术。正因为如此,刘老的人生才如此生动,如此让人怀念。
好在济源有一批刘老画作的追随者,他们将刘老的画作为艺术珍品,收藏,展出,传播。有一位退休老师名叫任再禄,年过七十,依然在为刘老的画展奔波、操劳。还有一位名叫赵明会的年轻收藏者,与汉唐文化公司董事长张垒先生合作,成立了济源“汉唐美术馆”和“刘石平美术馆”,他们正倾其所有收藏刘老的作品,希望有一天能筹集千万元资金为刘老建一座像样的美术馆,实现刘老先生生前建造“刘石平美术馆”的夙愿,将刘老生前为他们留下的“刘石平美术馆”馆名,堂堂正正地挂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也愿赵明会的收藏者之路,走得顺利、稳妥,愿刘老遗愿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大愚,邵州人。喜文字,多一知半解。好睡眠,多长卧不醒。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由济源示范区文联主管,济源示范区作协主办。每周两期不定时刊发,特殊情况会连发。暂无稿酬。
投稿邮箱:jyzx999@126.com(稿件须原创首发)
主 编:赵公文
副主编:姚永刚 刘旭升 刘帆 王展
本期执行主编:刘 帆
本期责编:姜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