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山东老农砍柴,挖出三条腿文物,后续发现340多件国宝

我国文物被发现的途径比较多,山洪暴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后,就会有大型古墓破土而出;另外就是被盗墓后专家介入,还有就是人为偶然发现。

可以说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对研究古代人文、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老话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满大街都是”。

这句话运用到“三条腿”的国宝上,仿佛也毫无违和感,而这个“三条腿”的文物,就是春秋青铜簋。

作为2010年发现于山东济南,长清仙人台的青铜器,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一、隐匿于仙人台的春秋青铜簋

2010年长清当地农民,在前往仙人台水库附近砍柴时,刨出来一个“三条腿”的东西。它的外形酷似一个锅,亦或是一个收纳东西的器物。

实际上经过专家研究考证发现,这个铸造于春秋时期的青铜簋,应该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因为重启名字中的一个“簋”字,便可以得知是古人盛食物的器物,因为“簋”的外形,多以圆口、两耳为主。

这件春秋青铜簋拥有一个半球形盖,上面的钮微也是圆形的,并且盖面微鼓附带子母口。盖子的边缘与口部还饰有曲纹,盖顶与腹部的棱纹更为精细。

同时,还有兽头形双耳,完全符合“簋”的形态。“双耳”内侧无须下有垂珥,“簋”下面带有三个兽面形足,这也正契合“三条腿”的描述。

“足较宽矮,触地部分呈爪状”,说明铸造技艺十分精湛。尤其是圈足饰重环纹,更是令专家为之赞叹。

“簋”不仅是春秋时期盛放食物的器皿,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礼器。在一些较为隆重的祭祀和宴飨时,会和鼎等青铜器皿等配合使用。

这一点在《周礼·舍人》,以及《易·损》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从外观上来看,这款春秋青铜簋通高24.1、口径20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双耳。

这完全符合青铜“簋”的结构特点,作为春秋时代的重要文物之一,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乃至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很大帮助。

第二、春秋青铜簋差一点被倒卖

最开始时刨出这个文物的农民,认为春秋青铜簋可能是一个香炉。他怀着好奇的心态继续在原处挖掘,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青铜器被挖了出来。

他将这些极具考古价值的青铜器,分多次带回自己的住处,但是纸里包不住火,很快就被村子中传开了。

很多文物贩子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都纷纷来到这个农民家,希望可以通过高价把这批文物买走。

很多文物甚至开价几十万,这一点也着实令这位朴实的农民动心。但是他知道私自倒卖文物是犯法的事情,所以一直都没有和文物贩子交易。

后来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当地文物局,于是文物专家来到了这个农民的家中,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这是一批价值连城的春秋青铜器。

文物局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挖出这批文物的农民上交给国家。后来有一支考古队开始进入仙人台,并经过几个月的发掘,挖出了300多件文物。

经过专家研究后,春秋青铜簋,乃西周末年至春秋邿国贵族陪葬品,邿国又名寺国、诗国。

《公羊传》中将邿写作“诗”,它是周代东方一个附庸小国,国君为妊姓,受当时的诸侯国鲁国控制。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三年夏,邿国发生内乱,分裂为三,鲁国出兵救援邿国,并乘机吞并了邿国”。

但《公羊传》另载:“诗”乃邾国的邑,后被鲁国于前560年攻取。按照现代地理分布来看,应该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一带。

春秋青铜簋出土于邿国贵族墓,虽曾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未曾遭盗掘扰乱。这座贵族墓随葬品十分丰富,出土文高达340多件(套)。

除了青铜器之外,还有玉石器。陶器、骨角器、海贝等。可以说是我国考古史中,又一次十分重要的发现。

结 语

一次偶然的发现,成就了考古史上的奇迹,一尊春秋青铜簋,牵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邿国虽然只是周代诸侯国的附属国,但是其贵族墓葬群却不亚于其他诸侯国。春秋青铜簋的精湛铸造技艺,彰显出了西周青铜器的伟大与高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