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诸侯—流淌辉煌的青铜时代:铸客分享信阳博物馆青铜器系列
淮上诸侯—流淌辉煌的青铜时代
信阳博物馆青铜器
铸客分享
铸客 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
醉心青铜之美 徜徉青铜文化天地
信阳博物馆坐落在羊山新区百花园西北隅、百花馆南部。馆藏文物逾万件,其中一级品119件,二级品638件,三级品2061件。
淮上诸侯—流淌辉煌的青铜时代
商周时期,这里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号称“小殷墟”的罗山天湖出土大量精美青铜器,经研究是商代息国墓地;由商继周,淮河上游一带星罗棋布着申、息、江、黄、弦、白、赖、蓼、番等10余个诸侯方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兼具南北特征而又独具过渡风格的“淮上文化”。
信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出自古代墓葬,经过科学考古发掘,不但精美,而且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如息国的青铜器、黄国的青铜器。
商代 云雷纹提梁卣
1980年信阳市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
高29.6厘米,底部直径18.4厘米
外形呈扁圆形,带盖,盖上有蘑菇状钮,卣肩部有两个半圆形的钮环与绳索状提梁相连,在卣盖与卣肩部都装饰有云雷纹和兽面纹。卣中有液体存在,因保存完好,至今仍未打开,专家推测其中液体也应该是商代的美酒。
商代 鸱(chī)鸮(xiāo)提梁卣
1987年信阳市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
通高25厘米,通宽20厘米,腹径20--17.2厘米
鸱鸮提梁卣是罗山县莽张乡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器中的精品,其全身布满精致的花纹,盖顶有一蘑菇状圆柱钮,盖上饰两组饕餮纹,鼻部凸出。卣的主题花纹为鸮两翼,腹饰卷尾和4只小鸟,器底有一龟纹,四足饰夔龙。
商代“息父辛”爵
1980年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
通高19.7厘米,流至尾端16.4厘米,腹径5.9厘米
西周 父丁提梁铜卣
1986年8月,浉河港乡的农民在浉河滩修建水坝时,发现一批青铜器,被哄抢一空。相关部门前往调查后,共收集到13件西周早期青铜器。西周父丁提梁铜卣和“角王”均在其中。
父丁提梁铜卣上面铸有简短的铭文。它的颈部用写实的手法铸造了两条完整的牛,全国仅此一件,堪称“西周第一牛”。
父乙卣盖
西周初年 “父乙”角
1986年信阳浉河区浉河港乡出土
通高28厘米,通宽22.5厘米,口径19—19.8厘米,腹径8.4厘米
角是由爵演变而来的饮酒器,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gū),三升曰觯(zhì),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商周之际墓葬所出土的酒器中有以角代爵的现象。
“角王”是2个青铜角,制作精美。1992年12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朱家蟳、杜皕松见到两件相同大小的铜角,不由赞叹说:“器形这么漂亮又这么大的铜角全国仅此两件,可称‘角王’。”于是,“角王”说法不胫而走。
父丁簋
黄君孟霝
黄夫人鬲
通高11、口径13.8厘米
该鬲为敛口,宽平沿,束颈,折肩,腹下收,弧裆,蹄足,三足微外张,腹饰兽体卷曲纹,并有3条扉楼与足相应。肩上有一行16字铭文:“黄子作黄甫(夫)人行器,则永宝宝,霝(灵)冬(终)霝后。同出另一黄夫人鬲铭文有:“孟姬”之名,但铭文无后半段,说明黄夫人为周族姬姓。
两夔共目簋
春秋 牺尊
1986年信阳市浉河区五星乡平西村出土
通高17.4厘米,口径6.7—5.8厘米,通长21.6厘米
春秋“黄夫人”壶
1983年光山县宝相寺出土
通高30.7厘米,口径10.3—12厘米,底径11.9—13.5厘米
长颈鼓腹,矮圈足,两耳作虎型。盖顶有一钮,盖面饰窃曲纹,腹部纹饰分三组,最上面是对环纹,中间是三角纹,下面是蟠虺纹。颈部铸有铭文四行十六字:“黄子作黄甫(夫)人器 则永宝宝霝冬(终)霝後”。黄夫人壶是春秋时期的盛酒器。孟姬是春秋黄国国君夫人,器身上的自铸铭文为我们研究其身份及信阳楚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圆穿钺
兽面纹钺
息父乙鼎
商代 饕餮纹鼎
1979年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
通高19.4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6.1厘米
春秋 兽首方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