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藏礼——承前启后的夏代各种青铜礼器
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图1),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jiǎ)(图2)、盉(hé)和食器鼎。本文将带你步入夏代青铜礼器的殿堂,领略其独特的时代风采。
图1 夏代晚期 青铜爵
图2 夏代晚期 乳钉纹铜斝
一、青铜鼎
提起青铜鼎,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古代青铜器中最主要的器类。在商周时代还是贵族等级地位的象征,国家权力的标记。青铜鼎也是我国青铜器行用时间最长的礼器之一,最早出现于夏代,流行于商代至汉魏时期。
图3 夏代晚期 网格纹铜鼎
我国最早铸造铜鼎的传说可以上溯到黄帝,关于铸鼎最广为人知的传说,莫过于禹铸九鼎,从此鼎就成了王权的象征,国家权力的标记,王朝覆灭叫“鼎迁”,王朝建立叫“定鼎”。 1987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属于夏代晚期的网格纹铜鼎(图3)为我们揭开了夏代青铜鼎的神秘面纱。网格纹铜鼎铸造具有朴素粗拙的风格,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相比,略显矮小、稚拙。耳足呈四点配列式,这与商周时期青铜鼎耳足五点配列式有明显的区别,是早期鼎、鬲类青铜器的典型特征。夏代青铜鼎体型小而纹饰简单。
二、青铜爵
图4 夏代晚期 青铜爵
爵始定名于宋代,它是一种器口前有长流、后有短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承三足的特殊形态的酒器。爵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它在夏代初露头角,即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未遭破坏的墓中铜器,其中必有爵。
图5 夏代晚期 乳丁纹铜爵
青铜爵是夏代数量最多的青铜礼器。均形体扁圆,体截面呈橄榄形。上有“H”形或三角形镂空装饰(图4);平底,三足较细,触地的一端较尖,这是夏代青铜爵区别于商周青铜爵的显著标志。
从总体特征看,夏代青铜爵可分两种类型:一种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另一种则较为精巧成熟,器壁匀薄,造型相对优美、挺拔(图5)。另外,夏代还有一种特殊形制的青铜爵即假腹爵,爵身分为两段,上面有圆形镂孔数个(图6)。
图6 夏代晚期 青铜假腹爵
夏代青铜爵以素面为多,有纹饰的少见,仅个别青铜爵的杯体一侧饰以乳钉纹。乳钉纹是夏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体现了夏人率真的审美倾向。
三、青铜斝
青铜斝是盛酒器兼可做温酒器。其作用是行裸礼时,将酒浇在地上,用于祭奠天地和祖先。青铜斝最早出现于夏代,盛行于商至西周早期,以后少见。
图7 夏代晚期 青铜斝
青铜斝是夏代最重要的青铜酒礼器之一,数量相对较多,呈现出青铜器的初始形态,器壁较薄,制作粗疏,形制大同小异,均为圆体,口沿上立两个钉状矮柱,距离很近,商周时期,两柱越来越发达,两柱间距离也变大;根据底部不同可分为圜底斝和平底斝两种。其中圜底斝较多,圜底斝一直延续到商代和西周早期(图7)。平底斝少见,夏代青铜礼器以平底居多,平底斝应是夏代青铜斝的代表,但它仅在偃师二里头出土一件,没有在后代或其他地区继承繁衍(图8)。
图8 夏代晚期 青铜斝
青铜斝的纹饰相对比较丰富,在颈的下部饰弦纹和乳丁纹,纹饰简洁明快,这是夏代青铜器装饰艺术的典范。圆饼形纹饰或为商周时期火纹的滥觞(图9)。
图9 夏代晚期 乳丁纹铜斝
四、青铜盉
青铜盉为盛水器或调酒器。盉是用来调味的器皿。而考古发掘中,经常看到盉与盘组合在一起,说明盉还是盛水器,与盘相配,用于盥洗。青铜盉最早出现于夏代,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一直延用到战国时期。夏代的青铜盉呈现较为原始的形态,整体器壁很薄,铸造粗糙,这与商周时期的盉不同。盉一侧有扁平带两个长条形镂孔的半环形鋬。足为四棱形空心锥足,底平。盉整体看上大下小,整体感觉不稳。它是青铜盉最早形式(图10)。青铜盉素面无纹,造型简单古朴,铸造不精。
图10 夏代晚期 青铜盉
五、青铜角
青铜角为饮酒器。角似爵而无柱,前后亦无流尾的区别,但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少于爵。青铜角出现于夏代,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已经少见。
图11 夏代晚期 乳丁纹铜角
夏代青铜角器身扁圆,口沿略加厚。一侧有鋬,鋬大且扁平,杯体一侧伸出管状流长是夏代青铜角的一大特色,上铸两个方折形棱脊,造型别具一格(图11);有的管状流较长,向外伸出,高于器口(图12)。杯体装饰弦纹夹乳钉纹,乳钉纹排列不太规整。
图12 夏代晚期 铜角
夏代青铜礼器在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为商周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作者:王金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