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五“广渠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创团队成员83人均为国家顶级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形式进行创作和表现,以“工兼写”的手法,还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门的功能作用和规划艺术,采用由外观内的方式,以通州大运河入通惠河过西便门讲起,绕皇城后至广安门结束。

|广渠门

林林书于年九十二

咏 广 渠 门 [清]尤侗

沙河口外草萧萧,落日西山影寂寥。

空绕紫城寻陌路,只看白塔起云霄。

|广渠门-作用

广渠门位置在外城的东垣南端,原有明代的皇木厂遗址,明代北京宫殿的建筑用木材都堆积贮存在那里,因此广渠门外原是皇家储木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城墙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曾称大通桥门,又称沙窝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1544年),主要包括广渠门城楼、箭楼和瓮城,与北京外城西侧广安门相对称,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城门。但是,它的瓮城大有故事,这里曾经过明末和清末两次大战,见证了两个朝代的灭亡,瓮城里盛满了血泪。正是:一门闭启隔时代,两朝兴衰见小城。

图为《京门九衢图》- 北京市原地税局领导观看长卷留影

北京只有内城的九个城门,后来,蒙族鞑靼部逐步统一了西北各少数民族,强盛而不可一世,不断向内陆侵犯。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其首领俺答率众到京,沿途大肆烧杀抢掠,民居尽被大火烧毁,百姓无家可归,惨不忍睹,史称“庚戌之变”。年轻的遇着寇众,不是被杀,就是被掳,年轻妇女被掳,自然也就保不住什么贞操了。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后来边患更为严重,北京外城有居民数十万户,商贾云集,如果不修筑外城,鞑靼铁骑再次袭击北京,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嘉靖皇帝命令修筑外城,原来设想外城将内城完全围在里面,形成一个“回”字形,等到工程开始后才发现,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有那个心没那个力,朝廷负担不起巨大费用,于是只得决定先修筑南面的城墙,因为南边商业比较发达,住户也比较多,所以形成了北京城现在的“凸”字形的形状。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广渠门 -门楼

广渠门门楼低矮,仅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瓮城呈弧形。箭楼为单檐山顶,正面及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正面每层7孔,两侧每层各3孔,共26孔。箭楼下开拱形门洞。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 -瓮城

广渠门的瓮城很有特点,一般城池的瓮城作为战备要地,里面没有建筑物和居民,而广渠门的瓮城里面有几家店铺。在瓮城里面两侧各有四五家店铺,形成一条小型商业街,很像一座微型小城。记得路南有一家中药铺、一家纸店,还有一家山货店。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广渠门 -箭楼

四周均是城墙,前边有箭楼的城门,后边有城楼的城门,城门关闭后,这个地方很是幽静,也很安全,幼年时每走过这里,都要在这里游玩很长时间,舍不得离开,心想如能住在里边该有多好,很羡慕住在里边的人。现在想来这个地方也很危险,如遇火警,无处可逃。城外关厢只有一个粮食集市,东南乡的农民把自家产的粮食拿到这里来卖,逢集的日子比较热闹,城内有一家老字号的裕顺斋糕点铺,它的炸排叉全市有名,很多酒馆都从这里批发排叉,卖给顾客作为下酒菜。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历史

广渠门虽然不算高大,但由于其位于外城一片相对荒凉的开阔地,所以看上去比实际的规模雄伟些,犹如从平地巍然耸立,睥睨着毗邻的城墙。清军围城的历史话题,清军向广渠门一带移动,现在看来是一个危险的征兆——时间上推至崇祯二年,在宁远、宁锦战役失利的皇太极率十万清军绕道古北口迂回北京,次年一月兵临城下,大明朝危在旦夕。督师袁崇焕闻讯急率9000关宁铁骑星夜兼程回京救驾,于广渠门外与清军展开了一场兵力悬殊的血战。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战场拉锯范围有十余里之广,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袁崇焕身先士卒,多处负伤。在明军的顽强抗击下,清军终于不支,败退15里。袁崇焕率军一直追杀到运河边上,清军劲旅阿巴泰、阿济格、思格尔三部被击溃。皇太极被迫移师南海子,以获喘息。此时他醒悟到,袁崇焕是其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于是策划朝内阉党设反间计加以陷害。昏庸的崇祯皇帝果然中计,于崇祯三年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争噉其肉,皮骨已尽”,铸成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冤。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然而,时间下迄至光绪二十四年,地点依然是广渠门外。此时八国联军已占领了天津、通州,之后直逼北京,在朝阳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便移兵至守备薄弱的广渠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清军已从进攻者转换为防守者,而大清朝已是国力衰败、风雨飘摇。由于兵力不足,朝廷只能把年岁已高的旗兵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日养尊处优,大敌当前已是力不从心,有的还有吸毒嗜好,守城时除带火枪外,另配烟枪,这样的军队与当年威风八面的八旗铁骑已不可同日而语,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很快城池告破,慈禧携光绪帝仓皇西逃,揭开了庚子之变的帷幕。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的巧合,270年间在广渠门的两次战事,见证了大清朝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一座城门一道河,原本是中国人防卫意识中坚不可摧的精神屏障,既庇护着统治者,也庇护着他的子民。然而,当一个王朝气数已尽时,任何坚固的城池,都无法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就如沉凝欲堕的夕阳,终将落入地平面下,唱响一个朝代终结的挽歌。大明朝如此,大清朝亦如此。广渠门作为见证者也许是一种偶然,但在历史的必然进程中,偶然也可成为必然的契机和推手,因而互为一种无法割舍的宿命关系。而经历了战火兵燹之后的广渠门已是弹痕累累,百孔千疮,难掩衰败颓势。所谓“通畅顺达”也成为其命运多舛的另一种讽刺。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其实,没有战事的广渠门外还是平静、祥和的。老北京是一座贵族精神和贫民意识交融并存的城市,而广渠门无疑是属于贫民化的。它本是北京城的另一个水门,运载民用水的水车,就从这里出入,相对专走“御水”的西直门,平添了一份低调、亲民的色彩。据《顺天府志》记载,当年广渠门外由于水源丰沛,池塘、运河两边芦苇蔽岸,垂柳梳风,景色居然颇为旖旎,现有地名“垂杨柳”就是最好的佐证。直到上个世纪中叶,这里还有成片成片的麦田,虽无长亭古道,但斜阳衰草间也是一派郊野风光。现在的广渠门外大街,还有以“马圈”命名的车站,它得名于早年间的儒王坟,每到清明时节,睿亲王府的人来此扫墓踏青,这里便是存放车轿、拴系骡马的地方。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广渠城门宽大开阔,略呈尖拱状,东出城关,是一条砖砌的护城河,上卧一座古老石桥,承接着来往的行客。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在其所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对广渠门外的邂逅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有一天我去参观这座偏僻的城门时,碰巧遇到一支婚礼行列经城门而过,一长列参加婚礼的人,跟随在五彩缤纷的花轿后面,用抬杆和长扁担载着各种礼品。队伍一过城门,就无法保持平稳的步伐,不得不时常跳过路面上的坑石,并放慢速度,以适应这段坑坑洼洼的土路。”其祥和的民风和糟糕的路况可见一斑。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 广渠门篇鉴赏

广渠门外的关厢地带,曾是一个粮食集市,东南乡的农民把粮食拿到这里交易,逢集的日子人来车往,甚为热闹。所谓“关厢”,是指城门外小商小贩和无业游民聚集居住的土街,环境杂乱,虽上不得台面,却有着鲜活的乡土和草根气息,成为老北京区域民俗的一种另类景观。据说广渠门外的马圈,就是北京的最后一个关厢。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创作资料用图

|长卷内容摘要

图为《京门九衢图》- 分段画卷

《京门九衢图》所展现的老北京城以宫城为核心,宫城中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在中轴线两侧,一些坛庙、寺观、苑林、府第、胡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对称布局。格局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这座著名都城独具特色的整体风貌。

图为《京门九衢图》-老北京城门创作资料用图

经过元、明、清三代发展形成的这座都城,是历史文化、科技艺术和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文创产品联盟主席,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生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被新华通讯社授予“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京门九衢图》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国传统绘画“工兼写”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六朝古都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门楼以城墙和护城河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建筑格局,展现清王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建筑、体育、民俗等方面壮丽广阔的场景面貌。

|背景介绍


大家关注此今日头条号,下一篇谷建华图说老北京城门的精彩故事等着您。

(0)

相关推荐

  • 老照片: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1—1924年(第三辑)

    本组老照片选自瑞典学者喜仁龙写真集<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前门城楼 前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正阳门,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 前门关帝庙 前门关帝庙俗称"老爷庙", ...

  • 北京1900年的21张城门照片

    记得梁思成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北京:"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可是,现在这座古都没了,永远的消失了,这个世界上再无北京城 ...

  • 北京外城城门的特征与辨析

    北京外城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本打算将整个内城围起来形成"回"字形结构,但在建成南面城墙后,由于财力拮据不得不将外城北垣收缩至内城南垣两侧,于是就成了"凸"字形结构 ...

  • 咱们一起聊北京廿三——“沙窝门

    广渠门是北京外城东垣的唯一一座城门,曾叫做大通桥门.广渠门是老北京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建于明朝的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当时由于诸多原因,只修建了城门楼,明嘉靖年间补建了瓮城.广渠门与外城西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五“广渠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六“左安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九“右安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正阳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正阳门(下)”|箭楼|前门|谷建华|正阳门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八“宣武门(下)”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二“西安门(上)”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在费孝通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关怀下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