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遭遇强迫时身体往往会僵硬、无法动弹?难道是自愿的吗

少女蕾贝卡正值花季,长相姣好,身边追求者众多,维埃拉便是其中之一。两人虽未正式确立关系,但是处于一种彼此接触的阶段之中。

有一天晚上,维埃拉将蕾贝卡约出来,两人共进晚餐。到达维埃拉精心定好的餐厅,面对满桌饕餮之食,蕾贝卡却无心进食,因为维埃拉对她的奇怪眼神让她感到不适。

草草吃了几口之后,蕾贝卡试图找个借口离开,尽快结束这种尴尬的场合,因为维埃拉对她的不正常的打量让她感觉快要窒息了。

维埃拉似乎也发现了蕾贝卡的去意,但是却并不知道是自己的不得体行为惹到了她,反而还想让蕾贝卡喝一些酒。蕾贝卡严词拒绝,然后就找借口起身离开,维埃拉紧随其后。

令人意外的是,在蕾贝卡路过一条小巷时,尾随其后的维埃拉终于下手了:他将蕾贝卡按在墙边,毫无人性地侵犯了她。

蕾贝卡犹如经历了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只是呆呆地经受着这一切,没有厉声质问,也没有拼死抵抗,只是任由维埃拉的各种行为在自己身上恣意妄为。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蕾贝卡才终于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她说:

我在一瞬间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花了一点时间才让自己从震惊当中恢复过来,才终于意识到那个混蛋做了什么。但是我全身都已经僵硬了,根本没办法做出任何行为,只能站在原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知道是在危害自己,却无法做出任何行为?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

在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概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效应”或者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指的就是在一些侵犯行为当中,受害人反倒会去维护犯罪人的行为和心理。

尤其是在女性遭受到侵犯的案件当中,女性受害人往往会出现这种类似的心态。

其实比较好理解,因为在这些案件当中,犯罪分子往往会精心挑选一些比较隐秘的角落,周边人烟稀少,比较不容易被人发现。甚至有时,还会随身携带一些凶器来威吓受害人。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受害者即使是呼救,或者是反抗,身边都是没有任何人会帮助的。

我们知道和成年男性相比,女性在力量和体能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呼救可能会反而招致犯罪分子的进一步加害。

加之事发突然,往往是在一瞬间,犯罪分子就会将受害者强迫至某些角落,然后加以威胁和恐吓。所以在一瞬间受害者的内心是十分紧张的,思维能力会大大降低,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会失去理性。

所以往往在这种情况当中,女性只会站在原地,束手无策,只能眼看自己被人侵犯。事后往往为了自我安慰,还会告诉自己是为了自保,不抵抗是明智的。

这就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女性被人侵犯的案件当中的情况,这种心态的核心其实是受害者内心对于自己所面对情况的认知与内心想法之间存在的差异。

想要去合理地调整内心对于外界事情的认知方式,其实是存在一些方法的,主要是三种。

首先,是态度变更。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让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符合对于当下事情的判断,这个途径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

其次,行为变更,我们可以通过变更自己的行为来调整原先对于某件事情的认知方式。但是在女性作为受害者的案例当中,由于身为受害者,所以这种方式是不现实的。

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寻找全新的认知因素,相比于之前通过“妥协来防止犯罪分子失控”自我安慰,不如更多地去思考一种类似于“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他不得好死”、“他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样的念头。

其实不光是在社会当中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女性会面对这种情景,对于男性而言,也有这种“任人宰割”、“动弹不得”的时刻,比如说面对突如其来的车辆、突然的出乎意料的要求时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进行一种对这种场景下变得“僵硬”的应对呢?

因为这些事情大多突发,无法进行排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在脑海当中为自己安排模拟的剧情来进行应对方式的思考。这样假如事情真的发生,起码不会手足无措。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chütze, R. (2016). Re‐thinking over‐thinking pain: What can metacognitio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catastrophis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20(3), 147–15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