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国裔考
吴 越 国 裔 考
——吴越钱氏若干重大历史问题考订建议之三(上)
杭州 钱奕富
吴越国裔不清,主要包括两层:一是自《庆系谱》记世,仅限于武肃王本宗而未及参与开国理政的全体亲、胞兄弟,更没有详细记述他们的职绩和贡献。二是武肃王诸子世系不全,没有完整准确的世系图。好在《吴越备史》在相关年份分别作了扼要记载。现代,亦有多部史籍进行了较详细论证和记述。这些都是我们认定国裔,确立武肃王“化家为国”的大家观念,并改变称谓——尊武肃王及诸弟为吴越钱氏一世祖的基本依据,所不足的是诸书都未对国裔进行明确界定,也不乏未详、矛盾和错讹之处,故应详考,以正国史、家史。
钱镠“化家为国”的大体过程
武肃王钱镠定下决心“化家为国”,其初衷是立足由九位亲胞兄弟所构成的大家。只要依据以下两方面主要史实即可作此基本判断。首先看镠为十三都指挥使前后主要骨干。钱镠从军,初为偏将,到任职十三都指挥使,主要骨干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原“扁担军”老友,如顾全武、成及、阮结、马绰等贩盐时的患难之交。二是八都镇兵老将,如曹圭、曹仲(后改宏)达父子、吴敬忠兄弟父子、鲍君福鲍修让父子、吴公约等,其中杜棱与杜建徽、杜建思、杜建孚父子兄弟实为一个家族(建徽为首任丞相、服务吴越五主七十年),高彦、屠瑰智、朱行先及其家族。这些老将有的后来带其兄弟、子侄服务于吴越;有的同钱氏结成姻亲关系:镠先后将三个妹妹嫁给马绰、曹圭之子曹宏达、吴仁德,马绰又将其女嫁给元瓘,镠还将两女嫁给成及子仁璛和吴程(弘佐时为丞相),他们都毕身事吴越;鲍君福、鲍修让父子为两代执宰、同相府事。三是钱镠诸弟。
其次看钱镠诸弟从政从军情况。《吴越备史》记载:888年九月,“镠命从弟带兵攻徐约于苏州。”这表明,镠在880年创立八都兵时即开始引领七名亲胞弟弟从政从军,先在其身边见习锻练,大体十年前后即开始以功授职至委以重任。这从《吴越备史》所载888年、锯897年、 镒903年、镖906年带兵出战等史实中可以得到证实。此后,诸多史实表明,镠四个弟弟除锜公未见职绩记载外,镖、铎、铧和从弟镒、、 锯、镇都担任要职,且政绩、军功较显赫。这样,便形成镠与亲、胞兄弟和姻亲组成的吴越国第一代执政团队的核心,并在其他骨干协助下成功治理吴越。
与此同时,钱镠还从长计议,采取两项主要措施,组建预备队伍,为第二、三代化家为国奠定扎实基础。第一,加大对诸子的教育力度,并在他们十四五岁左右,于900年前后开始授予副职,以利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其中重点培养元瑛、元璙、元瓘至二十岁左右即委以重任。这样,镠三十子中除元琏早逝,元琛、元璠、元璝、元勖、元禧922年后才出生,实际进入治国理政领导岗位即已达24人,孙辈也有十余人担任军政要职,充分显示钱镠化家为国强大后备力量和执政团队核心向本宗过渡的全新态势。第二,应媳马氏请,允子元瓘纳妾。马绰“以旧恩娶钱镠女弟。未几,镠复为元瓘娶绰女。”婚后,马氏一直未育,遂收养了四子。到926年四月元瓘监国,马氏便向父王请求允许丈夫纳妾。《吴越备史》载:“初,武肃王禁中外毋得蓄声妓(歌姬舞女),夫人以王胤嗣(后嗣)未立,及请于武肃王。王嘉之,曰“'我家宗祀,幸汝得主之矣’。因许王纳妾。”后元瓘连生十子,世称十房,这就为932年嗣位、特别是941年传位、吴越钱氏第三代“化家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一书的是,不论是元瓘嗣位还是第三代三王当政,吴越国执政团队核心均由叔辈、兄弟、子侄所构成,并吸纳一批文武干才,因而,钱镠开创的基业平稳过渡与继承。
这个过程集中反映钱镠力主“化家为国”所依靠的血缘关系、孝悌观念和兄弟同心三大基础。实践证明:“化家为国”是个大智慧,更是钱氏家族全部功德的基础和核心。
钱镠化家为国的血缘基础
吴越国裔不清的两个层次,核心是第一代执政团队构成不明,同时也连带第二代存在同一问题。因此,考证国裔关键是理清钱镠与诸弟的血缘关系。
钱镠与诸弟血缘关系应上溯自远祖第七十八世钱沛公。武肃王
亲制大宗谱世系自五十九世让公起,改变旧谱“只记本宗、不及旁支”记述办法,而在各代祖名下记子名,上下承接只及本宗,形成嫡亲直线,故钱镠从弟之父名字不详。依“从弟”史载称谓和词意(《辞海》:“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将镒、、锯、镇四公接在七十九世宇公名下为孙,而其父名俟详。
四代世系如下图:
钱镠“化家为国”的情感基础
不少文稿颂扬钱镠是个大孝子,实际上武肃王也十分重视践行悌道:和兄弟。钱镠正是重视血缘关系,立足“兄弟睦”、“家道和”、“国治平”的理念,积极引领宗族兄弟、子侄凝聚成治国理政的主导而又可靠的力量并成功开拓两浙,又以吴越国为依托将钱氏一族推向“两浙第一世家”。这应当是钱镠“和兄弟”的最高境界,也是构建吴越国裔的情感和组织基础。大量史实表明,实现这个理想和决心,作为长兄作了多方面努力,花费了大量心血,其中最突出的应是三条:一是教育启迪。这在《八训》、《遗训》中反映得相当突出。如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手足断难再续”;长兄对稚弟“不特现在之饮食教训,均宜尔等加意友爱,即成人婚配亦须尔等代余主持”;对中年早逝的兄弟“遗子尚小,亦宜教养怜惜,视犹已子,毋分彼此”,还有“戒听妇言而伤骨肉。”这些教导,子孙都认真践行。元中年卒,遗子幼稚,元瓘一人就收养仁泽、仁礼、仁硕、仁怿四子,还收养了元璝子仁佺,成人后均归本宗。二是表率示范。钱铧,小兄长近40岁(父逝时年仅五岁),由兄长养育成人成才,故铧视兄为父。镖公,镠二弟,出逃吴国后留下二子,亦如已子教养成人。这种示范效应延至第三代,忠懿王护卫兄长弘倧表现十分感人。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内衙统军使胡进思废弘倧,帅诸将迎弘俶于私第,冒称弘倧之命,承制授弘俶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侍中。弘俶的先决条件是“能全吾兄,乃敢承命。不然,当避贤路。”948年正月十二日,弘倧去衣锦军私第。弘俶虑胡进思图害废王,特遣匡武都头薛温带兵护卫,并告诫:“是行也,委尔保全废王;若有非常处分,皆非吾意,当以死捍之。”果然,当夜胡进思派其党方安等二人逾墙而入,欲刺弘倧。弘倧阖户大呼,声达于外,薛温率众而入,毙安等于中庭,保住了兄长一命。其后,弘俶为兄在东府会稽筑宫室,治园圃、花卉、山石、池塘、亭苑,并于951年四月从衣锦军旧宅迁新居,岁时供馈甚厚(皆与王同),自是废王无幽废之恨,终以疾卒。三是重用与管护相兼。钱镠“化家为国”,并非急于求成,而是抓紧培养、量才而用、以功晋职。以钱为例:886年十月,钱镠率师攻越州。此战绕经诸暨,凿山开道、水陆并进,钱当时还只是先头部队首领。军行三百里至曹娥埭,镠命弟往探要道,告曰:“通明等处,宜造坝闸,既可阻贼兵之遁路,复可蓄水以灌田”。镠急命赶筑。两天后(初入日),即破敌将韩公汶于曹娥埭,三日后拔越州。《备史》载,888年九月起,即独立领兵破除约,以功升苏州招缉使、镇守苏州,局面稳定后奉命将苏州交侄元璙。900年正月,又领兵战淮将康儒、徐从皋获胜。《十国春秋》对的评论是“颇以战功闻。”《备史》记述,钱镖公多次率师出战获胜,说明他很能打大战恶战,官至湖州刺史。但他有个弱点,常酗酒出事,为此,长兄经常派人管控,甚至命元瓘遥领湖州刺史,以防出错。而对于因战失利被虏的从弟钱镒,长兄也总想尽办法拯救。唐哀帝天祐二年(905)正月,两浙兵为淮人败于睦州,钱镒、王被虏。直到乾化三年,吴攻吴越衣锦军,元瓘出战,擒获吴之大将李涛,才以换俘的办法,以李涛易钱镒归国,任镇海军节度副使。
钱镠“化家为国”的职绩基础
吴越钱氏宗族的崛起与吴越国的创建密不可分,吴越国主导力量为钱氏一族,初期主要包括钱镠及弟镖、铎、铧(三弟均有官职与功绩记载);另有从弟镒、、锯、镇,其功绩散见于《吴越备史》等书,现摘其要:
镖,镠二弟,镠建八都兵时投其兄入伍。唐哀帝天祐三年(906)“润十二月,钱镠以弟镖为婺州制置使。”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九月,淮南兵围苏州,钱镠以弟镖等率师御之。”次年四月十六日,“吴越师大败淮将周本、吕师造等于苏州。”“淮兵攻苏州,攻城之法百出,吴越牙内都指挥使钱镖、行军司马杜建徽等率师来援”,“吴越兵内外合击,淮南兵大败”。“十月初六日,湖州刺史高澧附于淮南,钱镠以指挥使钱镖讨之。”太祖开平四年(910)“二月,钱镖攻湖州,高澧奔淮南”。三月,癸已(初六日),钱镠巡湖州,以弟镖为湖州刺史”。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十月辛亥朔,湖州刺史钱镖奔于吴。”后不敢南归,终于吴国龙武统军其职。
铎,镠三弟。忠厚勤谨。累官睦州刺史、领安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卒于官。
铧,镠异母弟,字辅轩。多艺、善画、尤精音律。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十二月,“钱镠命弟铧并僧清外等往明州鄮县迎释迦舍利塔。”贞明六年(920),“是岁,钱镠以弟铧为温州刺史。”元瓘时为两浙行军司马、温州团练使、顺化军节度使、明州刺史。后晋开运二年(945)三月初十日,年五十五,封楚国公,谥“忠简”。
镒,镠从弟,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九月,钱镠出师援杨行密,以指挥使杨习代方永珍攻睦州,”“又命从弟龙武统军镒率兵次宛陵(宣州治)”。唐哀帝天祐二年(905)“正月,两浙兵为淮人败于睦州,钱镒、王被虏”。乾化三年(913)四月吴攻吴越衣锦军,元瓘擒吴将李涛。后梁末帝贞明七年(921)三月,吴以钱镒易李涛,镠以镒为镇海军节度副使,卒于官。
,镠从弟。唐僖宗光启四年(888)“九月,钱镠命从弟攻徐约于苏州。”次年“三月初五,钱克苏州,破徐约之众,约亡入海死。”唐昭宗景福二年(892)“二月钱镠命从弟为苏州招缉使(安抚使)”,率军镇守,苏州局面得以稳定,后奉命将苏州交元璙。唐昭宗光化二年(900)“正月,淮将康儒、徐从皋等攻睦州,钱镠遣弟
往拒之”。《十国春秋》对钱的评语是“颇以战功称”。
锯,镠从弟。衢州刺史。其名屡见于史籍,但无专传,事迹不能贯穿,故从略。
镇,镠从弟。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四月镠遣弟镇与顾全武及武胜军都指挥使沈夏等将兵三千自海道救之(自乾宁二年十月,淮南将魏约围嘉兴,经年不解),已未(十四日)至城下,击淮南兵,大破之。癸亥(十八日),复破其十八营,虏将士魏约等三千人。又逐田頵,歼其众千人,頵自湖州奔还。”后任睦州刺史。其名同兄锯屡见于史籍,亦无专传。
以上记载表明,钱镠诸弟除锜公无职绩记载,其他诸弟在近五十年时间里跟随长兄钱镠从军治国,辅佐侄元瓘继承父业各显其功(即使像镖公911年“奔吴”,其前期积极表现还应予以肯定),这就构成了他们为吴越国裔的职绩基础。
上述过程及血缘、情感、职绩史实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
第一,在唐未五代乱世,武肃王决心“化家为国”是一项深思熟虑的正确决策和成功实践。正是有此决断和此后的精心安排,才保证武肃王及其宗族爱民、安民、富民执政理念和政策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吴越政权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也才能保证吴越国既善始又善终,并以七十二年的辉煌成就载入史册、铭刻在两浙人民心中。同时,适应“化家为国”、开国理政要求,吴越钱氏大力加强宗族文化建设,培育优良家风,为宗族长久兴旺发达、枝繁叶茂,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智慧源泉。
第二,吴越国裔,其前期由武肃王为代表和核心的全体亲胞兄弟所构成;以元瓘监国为标志,吴越国执政团队核心开始向武肃王本宗转移,其国裔主要由文穆王兄弟及子侄所构成。期间,吴越国招贤纳士重用优秀人才,甚至结成姻亲关系和家族式同盟,对治国理政作用重大,显示了吴越国人才战略和政策的独特与成功。
第三,武肃王九名亲胞兄弟参与开国理政各有其功,各宗派均应享有以“吴越”冠名各自宗派和宗谱的资质和条件。这是武肃王修大宗谱时确定的构想和遗愿。故九大宗派(锜公被授“定国公”,是否有后人待查考)均可冠名“吴越”。为区别宗派,武肃王一宗应沿用大宗谱名,称为《吴越钱氏大宗谱》(长兄称大宗),其他各宗派可定名为《吴越钱氏某公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