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钟才||情寄雁门关

情寄雁门关

文/郭钟才

最早对雁门关的了解,是幼年时读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中描写的十万火急的战争形势,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壮士们雄姿英发,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雁门关的仰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后来读《北宋杨家将演义》,更为杨家将忠心赤胆,气贯长虹,不畏强敌,前仆后继,血洒金沙滩,勇镇雁门关的英雄行为所深深地震撼。于是便产生了总有一天一定要一睹雁门关雄姿的夙愿,但总因诸事缠身,一直未能如愿。

雁门关全景

退休后定居在了忻州,天时地利皆备,终于能完成这一夙愿了。于是利用假日,由儿子和女婿各驾一辆车,兴致勃勃地向仰慕已久的雁门关出发了。

一路顺风,车行一个多小时便进入代县境内。由代县上雁门关有两条路:一条走关外,车沿盘山公路可直驶山顶;一条走关内,车驶入山谷后,还得步行攀爬一段。游关心切,我们选择了关外的路。车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缓缓地行驶,探身窗外,只见车轮下便是阴森森深不见底的山谷,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提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随着车子不停地左拐右转,约莫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快到山顶了,却遇上了堵车。听从山上下来的几个人说,已经堵了几个小时了,看来短时间内通不了。没办法,只好沿路返回,走关内的路。下得山来,因为路径不熟,我们边走边问,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抵达关下的山谷。谷口有一个大型停车场,我们将车停在这里,便开始登山。

青石板铺就的山路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我们徒步千年古道。偶尔可以看到路两旁曾经居住的人家,坍塌的墙头,残破的门楹,院内沉寂的石碾以及石砌的矮墙,似乎诉说着雁门边关村落的古朴与沧桑。再往前行,路两旁出现了一些似乎是新盖的泥房茅舍,有的还挂着酒旗或饭店招牌。听同行的游客介绍,这是拍电影《铁血雁门》时修的。我想,这些场景如果在电影里出现,也许会以假乱真,但在这实地却显得和古朴的雁门不伦不类。

古代守关将士的雕塑

越往前走,“关”的氛围越浓。路两边栩栩如生的古代守关将士的雕塑,古代打仗用的笨重的战车,汲水用的高高的水车,以及生活用的手推车,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石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大家游兴很浓,不知不觉间加快了脚步。我和妻子年龄最大,但却最先登了上去。我终于看到了雄伟的雁门关,我终于站在了伟大的雁门关上!此时此刻,我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真有一种穿越千年历史,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感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雄踞于山西东北部莽莽大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素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它依山傍险蹲伏于勾注山上,如同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俯看四野。雁门关两山对峙,形状如门,传说因南北往返的大雁必从其间飞过而得名。过去只在小说、电视里看到的雄关,如今已经真真实实地矗立在我的面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小北门,门额上书刻“雁门关”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两侧镶嵌相传为傅山先生手书的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门洞上的块块城砖伤痕斑驳,洞下青条石上残留着深深的车辙痕。透过这些古迹,我仿佛看到了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仿佛听到了悲壮嘹亮、惊心动魄的号角声声。

地利门

进入小北门后,我们先后游览了“地利门” 和“天险门”。 地利门为关城西门,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杨家将的故事是与雁门关有关的历史文化中最精彩、最辉煌的一笔。杨家满门忠烈,为了保国安民,不畏强敌,血洒疆场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人们所景仰!据《宋史》记载,杨业是太原人,而我们《保德州志》中也有记载,说杨业是地地道道的保德人。有一些地方志学者推断,因宋时保德州属太原府,所以志书的记载并不矛盾。出于老乡情结,我们更增添了几分对杨家将的敬佩仰慕之情。 想当年老令公杨继业率领“杨家将”镇守雁门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多次打败敌军的猖狂进攻,人称“杨无敌”。在与契丹的一次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恶战,两次冲出重围来到陈家谷口,却因奸人嫉妒而无人接应。身受几十处伤,仍奋力杀敌,终因寡不得众而被俘。敌人千方百计诱降他,但英雄杨业却舍生取义,绝食三日而死。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气节难道不值得我们千秋万载,永远景仰吗?

天险门

离开地利门,我们顺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天险门。天险门为关城东门,石座砖券,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天险门上建有雁楼,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楼上高悬匾额“中华第一关”。走出天险门,只见东门北侧有残存的寺庙一间,寺前有石狮一对,石旗杆一副,碑石一块,以及数株青松。经人介绍方知是李牧祠。李牧祠是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曾长期驻守雁门关一带,连续打败东胡、林胡、匈奴,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在临近赵国边界一带牧马放牛。他屡次巧设奇阵,诱敌深入,重创敌军,“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雁门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自己成了彪炳史册的人物。

李牧祠

杨业像

游完了李牧祠,我们回到了关城中央的最高处,  登上城墙我们可以看到位于天险门北坡的雁塔。雁塔古代为瞭望和传递军情之用,与烽火台构成传警体系。现已在雁塔原址上复建了高达21米的四边九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站在过雁峰上环顾,我不仅想起了明代王钥的诗“突危雁塔镇重冈,俯视穷边万里长”。真给人一种俯视天下,心旷神怡的感觉。顺着台阶下行,我们看到了代县县委、县政府为纪念修复雁门关而随着山势修建的大型碑林。上面刻有忻州市委书记、市长,代县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撰写的碑记,有历代文人墨客与雁门关有关的诗文。我想,修复雁门关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弘扬一种精神,就是由李牧、杨业等代表的这种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精神。铁打的雄关也总有被攻破的时候,但只要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信念,我们的民族就永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雁塔和碑林

站在雄关之上,我又想起了一位与雁门关有关的人物。一千九百多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位女子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从此不再回返。途经雁门关,望着漫天黄沙,孤雁南飞,一首《出塞曲》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而南飞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听着凄婉的琴声而扑落于平沙之上。弹奏琵琶的这个女子恐怕并不知道,从此自己将名垂千史。这一行,引出了“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这一行,也使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这个女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纪念王昭君的诗,最出名的莫过于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悯之情,溢于言表;千古遗恨,萧瑟凄凉。但我以为这曲解了王昭君。因为据史书记载,昭君和番完全是自觉自愿行为。这个美貌绝伦、有胆有识的奇女子,虽然深知前途未卜,吉凶难料,但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仍毅然请命和番。正因为此,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伟大女子,记住了她为我们民族做出的不朽贡献!而雁门也成为她人生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地方。

今天雁门的历史烟云早已散尽,走过风雨岁月后,雁门关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与启迪。今天,历史已进入21世纪,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正在走向幸福美满,雁门关也早已失去了它军事上的价值。但伟大的雁门精神——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千秋万载,永不磨灭!

沉思中蓦然看到西落的太阳,意识到天色已晚,我们该回家了。于是一家人怀着眷恋不舍的心情告别雁门,向山下走去。落日余辉映照下的雁门关,如同一位睿智的哲人,静静地踞座在那里,默默无语,仿佛告诉着人们更深的寓意。在这如画的景色中,我百感交集,凑成了如下诗句:

勾注山上风云散, 雁门关前缅先贤。

李牧英雄千古敬,杨业忠勇万代传。

徽钦蒙羞遗憾事, 平沙落雁友谊篇。

铁铸雄关总有破, 爱国信念最雄坚。

关门

作者简介

郭钟才,山西保德人,退休教师。采菊望山、含饴弄孙之余,偶有诗文发表。著有《闲云斋随笔》。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郭钟才||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再忆父亲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郭钟才||父亲的烟和茶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八景

郭钟才||人口咏叹调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郭钟才||保德历史上的文化教育

郭钟才||风雨古定羌

(0)

相关推荐

  • 郭进拴|雁门关抒怀

      [郭进拴原创]雁门关抒怀 金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雁门关. 我国有十大名关,顾名思义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山海关 ...

  • 【山西】张卫平丨散文/悲情雁门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卫平:山西代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给我一支枪>.<歌太平--萨都剌>.<永不放弃>等,长篇散文<走马雁 ...

  • 子若轻尘: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自小酷爱古典文学,喜欢极了满门忠烈威震三关的杨家将.因而,三关之一的雁门关是我很早就心仪的地方,只恨无缘往访. 此番执意前来,其实就是要了一个盼望已久的心底念想. 遂携两个极好的朋友, 一路向东行,天 ...

  • 山西五日(四)

    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应县木塔.到应县下车,就看到一个大土堆,那是应县古城墙遗址.应县西汉时置县,古城墙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 ...

  • 【散文】孙宗信/边塞的风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孙宗信 如果不是亲历,我们对边塞的概念是模糊而遥远的,毕竟那入梦的冰河铁马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是写在发黄的绵纸上的诗,那种悲怆和豪迈的情调,因了层层叠叠时光长久的 ...

  •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文/郭钟才 1998年4月,我到山西省教育学院参加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顺便看望了我五寨师范的语文老师,当时的省教院训诂学教授苏仰光.当时的苏老师已年届古稀,但看 ...

  •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文/郭钟才 出保德旧城南门,过南关街,然后向北行二三里,便是被当地人称作的"五通碑梁".其得名缘由是此地曾矗立着五通古碑,高大雄伟,气势壮观,可惜在十年浩 ...

  •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文/郭钟才 孙子的书柜 星期天帮助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整理课外读物,发现小家伙读过的书已经有了好几百册,在他的小书柜里放不下了,需要将一部分相对的"旧书"打包入库, ...

  • 郭钟才||父亲的烟和茶

    父亲的烟和茶 文/郭钟才 教书的父亲一生与两件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抽烟,二是喝茶. 旱烟苗 父亲抽烟抽的是旱烟,抽旱烟有两个好处:一是过瘾,二是省钱.抽纸烟得买,抽旱烟可以自己种.种旱烟简单,省事 ...

  •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据各县.区.市志书整理) 文/郭钟才 县名是县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来历,或依历史事件,或据地理特征.涵盖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在 ...

  • 郭钟才||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再忆父亲

    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 --再忆父亲 文/郭钟才 我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的烟和茶>在微信平台发表以后,收到不少网友的点赞.评论.一位网友的评论是这样写的:"我曾有幸近距离接触过郭 ...

  • 郭钟才||曲阜朝圣

    曲阜朝圣 文/郭钟才 曲阜"三孔"万仞宫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人们对孔子有了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儒家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一)——橘子洲头话“朱张”

    湘游杂记(一) --橘子洲头话"朱张" 文/郭钟才 高考结束,学校组织教师暑期旅游.线路分两条:一条是四川九寨沟,一条是湖南张家界.我选择了湖南线,与诸位同事及配偶于7月1日乘机出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文/郭钟才 凤凰古城是我们这次湘游的第二站. 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古城位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