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出自《道德经》第十八章,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提倡仁义。智谋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狡诈虚伪。

曾仕强先生解读

大道废,有仁义”,这句话听起来怪怪的,仁义不是很好吗?仁义当然好,但是如果能把层次再提高一点,就会恍然大悟。大道就是常道,常道是不会废的。但是人把高层次的东西丢掉了,却拼命宣扬低层次的东西,这才是自己害自己。

比如,每一个人都依道而行,那自然就合仁、合义;可是一旦标榜仁义以后,就有很多人假借大家所喜欢的仁义之名,来行不仁不义之事,所谓忠不忠,所谓贤不贤,历代都存在。一开始,这人是忠臣,最爱国,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大奸臣,大汉奸。

慧智出,有大伪。老子在这里不用“智慧”,而是用“慧智”,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君王用智来治国,那么整个社会通通都是假象。反正你要他怎么样,他就假装怎么样。

一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是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能改吗?不能。因为法治对我们来讲不是很高的层次,这是我们的民族性决定的。西方人可以,他们在法没有通过以前会有意见,但是法一旦通过,他们就完全没有意见。我们做不到。这没有好坏,各走各的道。

所有的法都是一时性的,满足不了变化多端的环境,所以最后一定很僵化。而僵化了又不能改,人就假装顺着那个法,在里面投机取巧,游走于法律边缘,这种人实在太多了。特别是学法律的人,有的就是钻空子专家:这有漏洞,我告诉你怎么走过去。

傅佩荣先生解读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在大道之中,本来有自然而然的仁义。儒家、墨家所强调的要行仁、要行义,那是刻意地有心要去做的,这是别人教的,有一些具体的作为。人们要模仿那个作为,达到某些标准,才能说是合乎仁义。

事实上,在大道里面有所谓的自然的仁义,大家在一起不要特别要求行什么善,不必特别谈到什么责任、义务,自然而然相处在一起,和和乐乐的,因为都在大道里面。

现在不行了,大道毁坏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翻译的时候就要加上“所谓的”,意思代表是人为的。换句话说,“仁义”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一种是人为的。现在大道毁坏了,只剩下人为的这一种,要靠学习和模仿来做到所谓的仁义。

《庄子·大宗师》里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几条鱼一起困在陆地上,互相吹气来湿润对方,互相吐沫来润泽对方,这实在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记对方。

“大道”是一个关键,所以,王弼在注解这句话时说:“鱼相忘于江湖之道失,则相濡之德生也”。江湖是比拟大道的。鱼当然希望在江湖中自在悠游,彼此互相忘记,但是奈何泉水干涸,就只好“相濡之德生”,以气相呴濡了。

智慧出,有大伪”。智巧聪明的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大伪就是严重的虚伪。这里所谓的“智慧”是智巧与聪明。

因为在上位的人使用智巧聪明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察言观色,知道如何避开各种祸患,就好像鸟会避开罗网一样。所以在上位的人使用智巧聪明,底下的百姓就会设法去伪装自己,作秀、演戏给你看,于是整个社会变成大家都在扮演某种角色,而忽略了人的真诚性与真实性,造成各种混乱的情况。

南怀瑾先生解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的历史哲学另成一格,大异其趣。只从文字上看,他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便提倡仁义道德,结果越强调越糟糕,适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对智慧。换句话说,知识越发达,教育学问越普及,人类社会阴谋诡诈,作奸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摆不平。

其实,老子并不反对仁义和智慧,他只是要我们预防其中可能产生的不良作用而已。孔子在《礼运篇》也讲得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此即儒道二家的态度差别之处,但是道理是相互贯通的。

孔子《礼运篇》上说:“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用人之智去其诈。人有了智慧,智慧的反面就是奸诈,用得好就是大智大慧,用歪了就是老奸巨猾,全在一念之间。

用人之勇去其怒。而大勇的人,往往气魄大,脾气也大。大勇的反面,就是多怒,佛家称之为“嗔”。假使一个大英雄、大丈夫,没有暴烈的坏脾气,那就很可贵了。

用人之仁去其贪,仁慈本是件好事,但是仁慈太过了,变得婆婆妈妈,待人接物软塌塌的,心理上难免有一种不自觉的贪恋、执著。因此,能够保持一片仁慈博爱之心,而无这层贪著之念,那便不会发生不良的副作用了。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日课018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1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坏时, ...

  • 第19讲 第17~18章 最好的管理是“相忘于江湖”【我读老子】

    第17~18章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

  • 小男孩名字:10个《老子》才思敏捷的男孩名,带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关注<吉生起名>小程序,免费起中文名. 英文名.乳名小名,查重名.查汉字五行! 人名具有社会性质,所以个人取名要服从社会习惯.民族习惯,既要考虑个人使用的方便,更要考虑社会使用的方便.好名 ...

  • 宝宝名:道德经神采奕奕的小孩名,不必知生平,入目即惊艳

    关注<吉生起名>小程序,免费起名 -- 宝宝科学取名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 名字不仅代表一个人的气质,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在社会关系上,人们交往中最初接触到的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 ...

  • 《道德经》通读 第十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间,老子以"国家"为象,讲有道而治, ...

  •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河上公注]大道之時,家有孝子,戶有忠信,仁義不見也.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智慧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 ...

  • 属牛宝宝名推荐:《道德经》风流倜傥的新生儿名,好听又独特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段历程,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上学读书,亦或是步入社会,名字都在每段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儒有名言,"取人名有五种方法,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生书.不以隐疾病命之. ...

  • 大道废 有仁义 智慧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混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18章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不通,出现仁义. 大道,天之道,为何会行不通呢?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 ...

  • 19.问道老子:什么是“智慧出有大伪”的“国家昏乱有忠臣”?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段话的大意是,"三皇" 时代的天下治理方式,就 ...

  •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39.问道老子:何为"大道废有仁义"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 道经之十八、大道废,有仁义……

    帛书校订本: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白话通译本: 所以说,大"道"被弃,才会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才会有诈伪出现.父.母. ...

  • 智慧出,有大伪

    在当今时代中,可以非常简捷方便地获取各类知识.比如说,一些古书受当时的客观因素所限,或是因于刊印乏资,或是受地域发行之限,甚或是私家秘本,现如今可以编辑再版,也可以通过扫描技术制作成电子书,通过互联网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提出的反对仁义和智慧与前一章讲到的天道自然相对应,从文字上看,老子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就 ...

  • 大道废,有仁义 | 《道德经》笔记

    第十八章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弼本 老子心目中是有一个理想社会的,大致相应于伏羲女娲时代.而孔子的理想社会,是尧舜时代.老子认为在 ...

  • 王蒙: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丢弃了,人们各行其是乃至胡作非为了,才会出现对于仁义道德的提倡彰显.智慧计谋发达了,心眼儿越来越多了,虚伪与欺骗才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