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驻村第一书记
布鞋草帽入村庄,甘把爱心留僻乡。
沟北三家教种菜,河东五户劝栽桑。
打开抖音寻销路,直售蟠桃到鄂湘。
老李身残早安顿,山坡放养黑山羊。
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首联描述书记之朴素可亲,直接点出其甘于奉献的精神;颔联以互文形式写其工作之忙碌、助人之热心;颈联进一步写其对农户的帮助——不仅鼓励栽种农作物,而且热心帮助寻找销路;尾联则通过写对一位残疾人老李的特殊安排,表现书记的细心、爱心,表现其能够因“人”制宜的工作智慧。语言朴实通俗,无一处抒情,却蕴含深沉朴素的赞美之情于其中,读之亦可见书记对农家的厚望与对乡村的深情。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描写形象、生动,穿布鞋戴草帽,甘于降低身份为民服务;沟北河东则授民以渔;“打开抖音寻销路”乃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对残疾群众则精准扶贫。由此,一个好书记的形象跃然纸上。
老支书(新韵)
欲辞何忍冷民心?重担长挑不惧沉。
白发常来瓜果地,瘦身遍访矮高门。
曾欣陋巷成新寓,更喜穷庄变富村。
每月领人学党课,举拳宣誓震星云。
此诗与上一首风格类似,摹写生活,塑造人物,真实朴素。开篇之问句尤佳,不能辞职,是因不忍“冷民心”,此句侧面写出了老支书在村民心中的威望——辞职,则民心必“冷”。另一方面,“何忍”道出了老支书的一片热肠,惟其“热”,民心方不会“冷”,故宁愿长挑重担,可见其对村民之责任心与爱心。颔联写其关心村民生活,“白发”“瘦身”写其老弱,“常来”“遍访”写其工作之热情。颈联写其对乡村变化之欣喜,实则写其工作之成效。尾联点出其工作之动力。结构一脉贯通,起承转合自然有致。首句直扣“老支书”的特点,年老本应安享晚年,但为了父老乡亲却“重担长挑”。颔联、颈联写人物行动,写村庄变化,点名老支书的功绩。尾联写老支书带头学习党课,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举拳宣誓震星云”,艺术效果尤佳。
临江仙·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
墟里斜阳浅照,山间莺懒封喉。门前烟斗鬓双秋。地荒天亦老,何处寄乡愁。 定向领航追梦,黎民持股同舟。再将天地细相酬。田园铺锦绣,黄土绽风流。上阕写办农民合作社之前的情景,通过写夕阳浅照、莺声静寂,渲染冷清萧索之氛围;“鬓双秋”一语尤为沉郁。下阕写办社与办社后的情景,画面充满生机,格调昂扬。上下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兴办农民合作社之效果。然部分造语读来似不到位,如“细相酬”“绽风流”,个见。上阙虽然描写优美,但感觉离主题远点,穷则思变的意思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下阙则直奔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的主题,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临江仙·外卖哥(中华通韵)
弦月屋檐斜挂,院中蛩语轻轻。鸣蝉枝上早收声。并非无亮曲,怕把梦乡惊。 只为速传温暖,街衢快骑如风。倦身酣枕已三更。桃源非路远,谁个不疾行?此词颇具匠心。一则构思巧妙。上阕以弦月、蛩语衬托环境之静,又写蝉“收声”,突出静寂;下阕写“外卖哥”深夜犹在“疾行”,突出其辛苦。上阕乃为下阕铺垫,上阕之景物描写烘托出下阕之人物形象。二则遣词生动确切。如“速传温暖”写“外卖哥”奉献之心,“如风”写其速度与力度,“酣枕”写其既疲劳又充实的感受。该词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进行环境描写,最后却笔锋一转,写外卖小哥因劳累而酣睡,前面为后面做足了铺垫,衬托主题,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结句以桃源比喻美好的小康生活,以疾行表示追梦,但与前面衔接稍稍隔了一点。
满庭芳·农家乐(新韵)
山野悄悄,曦光微抹,月藏星隐风清。半湖山色,霞染雾烟轻。多少人间故事,会聚在、庭院之中。小康路,农家来筑,日子乐融融。 欢声,一阵阵,催人上菜,笑脸相迎。柳前钓塘鱼,妙趣横生。女客菜园舞动,景色里、笑语盈盈。琴声起,黄昏已近,依旧点红灯。
此词以营造意境见长。上阕先写自然环境,写早晨曙光初现之情境,清新蓬勃,诗意盎然。之后点出农家生活之温馨快乐。下阕则写“农家乐”招待游客之场景,营造了和乐融洽的氛围,有声有色。人之欢声笑语、琴声之清越、灯光之温馨,如在目前。此外,此词选取了早晨、黄昏两个场景,可谓善于剪裁。该词描写了农家乐从早晨到傍晚的欢乐情形,以欢声笑语来扣合农民走上小康生活的主题,小中见大,饶有情致。惟语言稍显直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