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向天而歌>连载26
傍晚
出来就有欢乐
玉龙哭着的时候,李永兵却一直笑着。他比玉龙大十岁,也是这一带人。十五岁河里游泳,小伙伴们用泥巴打在他脸上失明的。
“你为什么跟上盲宣队?”我问永兵。
“在家生活不了。咱要是生活了,干吗还和驴一样每天背上铺盖走呢?”永兵不停地进进出出,笑着,唱着。
“跟上盲宣队好,还是在家好?”
“回家,别人干这干那去啦,咱一个人干什么?还是跟上大伙出来欢乐。”
“跟上盲人宣传队,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我问玉忠。
“我可不想回家啦。放假一个月,在家愁闷得不行。跟上宣传队挺有意思,可
以解忧。越是一个人的时候,越是愁闷。”玉忠说。
王玉忠跟上盲人宣传队二十八年了,因为活不了跟上的,原来愁得不会笑,刚进盲宣队几乎也跑回去,觉得受罪,坐在场上不是人的样子。即使已经在盲宣队待了一年了,王玉忠回了县城还是不想和盲艺人走在一起,不想一个人上街,和村里人又说不在一起,所以愁闷。
刚进盲人宣传队,王玉忠也和所有新失明的人一样,不能提眼睛的事。一次在西瑶村吃派饭,有人问:“你是怎么没了眼睛的。”王玉忠整整哭了一个早晨。所以,后来不论是刘双明哭,还是李玉龙哭,王玉忠都非常理解。“这种悲伤的心情,过几年才能好。”
这样过了几年,整天和盲艺人在一起红火,王玉忠逐渐地融入了这个集体。他说:“和盲艺人在一起的最大好处,就是给苦恼的人带来欢乐,这个行业是可以使绝望的人变得乐观的行业。边走边唱,路永远走不完,歌永远唱不完。”
2001 年,李永兵在榆次打工的妹妹和伙伴们上街看见一个纸箱,打开一看有个新生的婴儿,穿的衣服不好,但是有一块小毯是新的。妹妹用手机马上给家中打电话,
问:“有一个小孩,给永兵哥抱不抱?”
“男孩女孩?”
“女孩。”
“要。”
打完电话,永兵的父亲和姐姐就往榆次赶,第二天就把孩子抱回了太行。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三岁了,永兵一到村,孩子拉上永兵的棍子就往家里拽。村里人问:“孩子,你拉的谁呀?”“俺爸爸。”孩子说。每当这个时候,李永兵心里充满了幸福。
“你对孩子有什么希望?”我问永兵。
“希望孩子有脑筋念书,我就想办法让她念成书。自己无论怎么艰苦,都希望她成了事。”
“孩子怎样就算成了事啦?”
“念出书来,就是成了事啦。”
“你刚失明的时候伤心过吗?”
“哭了二三年哩。喝了酒心就难过。”
“假如再让你看见这个世界,你最想看什么?”
“瞧瞧小孩,瞧瞧父母。”
作者简介:
刘红庆
1965年生于山西左权。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导盲犬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曾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任编辑、记者或部门主任。
现在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文化研究所”从事《盲人百科》的编辑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