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乐土——小记家乡的丧葬习俗

永久的乐土

小记绥宁金屋塘地方的丧葬习俗

作者:袁光祝

在我家乡,老人去世称之为“白喜”,也不是所有与死亡有关的事情都渗透了悲伤,譬如打造棺材被称之为造“千年屋”。

家乡属古梅山文化区,巫术盛行,历来都是土葬,历史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丧葬习俗。

五十而知天命,自己这一辈子的“行头”到这个时候也可以置办了,造棺材当然是第一要事。依流传下来的规矩,棺材由儿子置办,老衣老鞋由女儿置办。其实家乡的人们只要自己还干得了,他们从来不想麻烦子女。

杆部周正,无虫蛀霉烂之处,老而发红的杉木当然是上等好棺材料。打造棺材的木工师傅来了,主人奉为上宾,第一餐饭要上“三牲”(鸡、鱼、猪后腿)。木工师傅和主人好像根本不是雇佣关系,而是至亲,席上双方把酒言欢,祝福的话语如飞珠溅玉一般。没人称棺材为棺材,而是称“千年屋”,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仿若幽幽冥界才是人们的第一故乡。当“千年屋”最后一块木板合拢时,木工师傅会高声恭喜主人“发子发孙、万寿无疆”。出嫁的女儿会挑着酒、肉食、糖果糕点前来恭喜添寿,有的亲戚亦会上门道贺,有些还燃放爆竹,似乎真的华厦落成、喜气盈庭。

老鞋是老式布鞋,或青或红的面子,布底子;老衣都是长袍,男式的有的还有一件马褂,一色的大红大紫,满眼的荣华富贵。在某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家乡的老人常常会把自己的老衣老鞋拿出来翻晒,惹得不晓事的顽童上去使劲抚摸、把玩。

当老人走到了生命的边缘,家人和相邻的人们会静静地守候着,守候他(她)生命消逝的那个时辰,用来给“地仙”作择日安葬的依据。家乡是不允许老人在床上去世的,否则这老人下辈子会“欠床债”(久病卧床的意思)。估计他(她)人之将死,就要把他(她)抱离床上,或者架着他(她)坐在火塘边,或者用木板在火盆上或凳子铺个床位,让老者躺在那里离世。也有的老人很清醒,会要儿女给他(她)洗个澡,往往洗完澡衣服尚未穿好就已仙逝。

虽说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一旦老人真的撒手往生了,儿女和一干人等仍会好一阵子忙乱。要沐浴,男的要剃头,女的要梳理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换老衣老鞋,停尸,烧“落气钱”,鸣炮举哀。举哀是重头戏,马虎不得,不管孝家男女是真的悲痛欲绝,还是感情平平淡淡,反正你得高声嚎哭。边哭边诉,抑扬顿挫,有情有韵者为哭丧之上乘。

待“落气钱”焚烧完毕,举哀暂停。一干帮忙人等在堂屋正中架好高凳,将“千年屋”搬进来,头里脚外安放好,移亡者入棺。还要给亡者嘴里放点大米,最好还要放点银器,意味着亡者下辈子将有钱有粮,衣食无忧。待烧过“落气钱”的纸灰没有了火星,就把这些纸灰用一块黑布包好,扎成一个包袱斜背在逝者背上,这是逝者去阴间的第一笔资财。如果“千年屋”里面空隙过大,需把亡者的衣物取来塞满、塞紧。然后棺材头上燃一盏油灯,据说,这盏灯能照亮亡者赶赴另一个世界的路。

家族里德高望重者自然是治丧的负责人。他首先安排毛笔字写得好看一点的人写讣告,告之某府某老大人或老孺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驾鹤西去,孝男孝女泣血顿拜,百身莫赎云云。接下来是实质性的人事安排,打金井的、跑采购、坐库房的、杀猪的、烧火帮厨的、擦桌抹凳、端茶倒水的……帮忙人等看看名单自然各执其事。

逝者的儿子要披麻戴孝去舅父家报丧,舅父家会来人看丧。看丧者掀开蒙在逝者脸上的红布,大放悲声,孝男孝女也要跟着嚎哭。然后看丧者会抚慰孝家:“你们尽到了孝心,节哀顺变吧。”

“开路”是家乡葬礼的重头戏,哪怕逝者家庭最困难,给逝者“开路”是必须的。棺材前面搭了灵台,插香点烛,供上牲醴(肉块)、斋粑豆腐,正前方插上亡者灵牌,堂屋两边墙上高挂仙界天尊,大士、将军、以及地府十殿阎罗、判官等神灵画像。还要从灵台顶部拉一条长长的布条直到堂屋外面屋檐下,那里搭了高台,也要在高台上插香点烛上供品。据说逝者的亡灵就是沿着这布条走上黄泉路。送亡的几位道士或师公忙着请神送神、召亡送亡,或站或跪,或以指洒下神水甘露,或抓了拌了茶叶的大米四周猛撒,或带着孝男孝女绕棺转圈,嘴里咿咿呀呀唱着颂词,鼓声激越,锣钹铮鸣,牛角呜咽。

“地仙”带着逝者家人就去山野寻地,这里看,那儿望。最后在某个山环水绕,靠山雄厚的山脊或山凹某处,经过“民主协商”,最后“地仙”一锤定音,“洞天福地,万古佳城就在此地!然后罗盘定向,拉好线,“地仙”宰杀公鸡滴血掩煞。高声唱颂道:“此鸡不是非凡鸡,金鸡头,凤凰尾,金色鱼鳞罩龙爪,别人拿来无用处,白鹤弟子用来掩煞气……”唱完,帮忙人就挥锄开工,为逝者挖出一个“万古佳城”。

“上祭”也是葬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白话文一统天下那么多年,上祭还是多用用文言文,当然致祭者自己用白话文写了祭文,主祭师也不反对;如果自己懒得写,那么主祭师就从古体祭文里面给你弄出一篇,张冠李戴是常有的事。主祭、陪祭灵前肃立、整衣冠、叩首,然后用哭腔说上一段之乎者也,接着口令致祭者整衣冠,下拜,陪祭就叫平身。然后主祭师还是用哭腔叫“奏大乐”,“大乐止,小乐长鸣。”又叫“上德禽(煮熟的雄鸡),”上肥腿(煮熟的猪后腿)”,上鱼鳞(煮熟的鱼)”,“上玉粒(米饭)”……东西上齐了,主祭师又叫致祭者拿了筷子,献这个献那个,致祭者一定要屈膝躬身,叫你献什么,你就用筷子把那东西指一下又朝亡者的灵牌指一下就行了。整场祭礼中,陪祭是不好当的,该你说你就说,不该你说你就不用多说。

不知始于何时,家乡有了一支又一支的乐队,办“白喜”不叫上一支乐队热闹热闹,似乎有所欠缺。一支乐队少则七八人,多则十多人,装备有整齐的服装和乐器。乐队上门了,总有一位器宇轩昂的男士要到灵前致悼词,也有一位姿容姣好、身段也过得去的女士主持祭仪和后来主持娱乐节目。乐队的悼词多是陈词滥调,什么“我们没有带来三牲祭礼,也没有带来香烟纸烛,我们带来的只有一颗沉痛的心”云云。最精彩当是哭灵,祭仪过后,乐队中某位“身经百哭”的女士跪伏灵前,大放悲声,并且语调清晰,哀婉动人,直哭得天地变色,草木含悲。灵台上有个盘子,哭灵者哭得越伤心,孝家放钱就越大方。

出殡的良辰吉日到了,“千年屋”上罩了棺罩,打扮得花团锦簇。抬灵者早已将棺材捆扎停当。儿子捧了逝者的灵牌,其他孝男孝女戴着孝,手拿哭丧棍,齐齐跪在棺材前面,送亡者祭完天地神灵,猛撒一阵茶叶米,高呼:“ 天皇皇,地皇皇,前面立起八金刚,后头立起四天王,升起呵!”众人立刻抬起棺木,炮火声声,鼓乐齐鸣,孝男孝女尽情举哀。就这样,一座“装载着逝者的千年屋”,很多人簇拥着它,慢慢悠悠,浩浩荡荡走上坟山,然后放进“万古佳城”,在那儿留下一个像馒头一样的坟冢。

古语云:人死如灯灭。大抵是不错的。然而,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把对生命的敬畏和留恋,寄托于来世,寄托于这个热热闹闹的葬礼,亦未尝不可。家乡人看来,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葬礼上所做的一切,都是对逝者魂魄的抚慰。其中有一缕魂魄会永远守护着自己的坟冢,自己这片最后的乐土,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寿。

(0)

相关推荐

  •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丧葬习俗

    乾县丧葬习俗 丧葬是人生的最后一场盛事,它属古代"五礼"中的"凶礼".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着儒家对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 汉族丧俗[汉族丧俗]

    简介 由秦汉及隋唐,丧礼臻于完备.主要包括丧葬仪规.丧服制度.祭祀活动三个方面. 丧葬仪规,有属纩.招魂.停尸.小敛.报丧.吊唁.入敛.出殡.下葬. 丧服制度,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分为斩衰.齐衰.大功. ...

  • 丧葬用品有都有哪些?丧葬用品贵不贵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独生子女人口的增加,加之子女生活压力大,有的人去世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后才被邻居发现,这种孤独死的情况着实人痛惜,不过生前契约和殡葬一条龙服务的发展,会让很多老人的葬礼变得更有体面 ...

  • 儿时的乐土----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溪东村边的小河是最美的地方,那里过去翠竹成片,流水清澈,河滩宽阔--那里曾经是我们童年的乐土,她几乎承包了我们整个儿时的欢乐--多年以来,一直都会到河边走走,每次来到河边,踩着沙石,趟着河水, ...

  • 棺材的种类 棺材好还是骨灰盒好

    丧葬文化是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的民间仪式,不论任何人离世,都会举行一场无比重大的送葬仪式,以视对逝者的悼念以及尊敬.由于我国在重新整治丧葬嫁娶大操大办的情况,所以此类仪式虽不能大办,但是仪式还是不能少的. ...

  • 宁海北路丧葬习俗考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孔林根 按:丧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实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 ...

  • 农村丧葬三大禁忌:客死他乡不可入村,犯者必冲煞气!

    在农村有着两件事情是非常重要和隆重的,一个是婚嫁一个是丧葬.每一种礼节都有着很多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我们在参加这些礼仪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些,否则就会被"不干净"的东西缠身.造成很不好的 ...

  • 【杨备战】浅谈孝通的丧葬习俗

    文/杨备战 浅谈孝通的丧葬习俗 人说十里风俗九不同,但在一个乡镇范围内还是大同小异的.这里谈谈孝通的丧葬习俗,以供大家茶余饭后一乐. 当一家有白事,第一件事先到门外大路上为逝者烧倒头纸,外加上一辆纸糊 ...

  • 王海亮风水大师谈:家乡的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虽然丧葬用品准备及丧葬程序在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沒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更是几千年灿烂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丧葬习俗懂 ...

  • 东北民间丧葬习俗——阴阳先生

    在东北这片沃土当中,孕育着浓厚的黑土地文化.东北人的习俗,也别具一格.今天就来讲解一下,东北的丧葬民俗. 东北丧葬民俗中的灵棚及球幡条幡 在东北地区,尤其以农村为主,都知道一件事,人去死后,要请&qu ...

  • 从丧葬习俗判断黄帝故里

    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崩,葬桥山." <列仙传>也说:"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史记? ...

  • 蒙古族丧葬习俗

    蒙古俗话说:"人即生墓始形".意思是说,人一生下来便逐渐走向死亡,作为生命的客观规律,死与生同样不可避免.就像人活着的时候状况各异,死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样,吊丧方式及其体现的风俗 ...

  • 瑞昌民俗《之六》 | 全套农村丧葬习俗(待续)

    图片源于:华商论坛 归 三宝 - 归 一.丧葬 殡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文化又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行为,而丧葬礼仪是礼 ...

  • 云南滇北禄劝武定纳苏彝人的丧葬习俗

    云南滇北禄劝武定彝族纳苏人历史上行火葬,从明末清初以来则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其土葬传统习俗可分为停尸.人殓.家祭.场祭.指路.安葬.脱孝等程序.现以老人病故为例,分别概略叙述. 一.停 ...

  • 土家族丧葬习俗—跳丧

    丧礼,属人生礼仪中的大礼.丧礼的基础是后代的爱亲.思亲和孝亲情结的极终表达.同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丧俗所表达的极终意义一样,土家族的殡葬习俗也是最能代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形式之一. 亲人去世,邻里齐聚,唱丧 ...

  • 农村为什么要在棺材一边“点头灯”,这丧葬习俗的意义何在?

    在农村,人们对于婚丧嫁娶有着非常多的习俗和讲究,其中有很多风俗由于时代的限制,在现在看起来有些迷信,但是仍然历经千百年还在被人们牢牢遵守着. 在农村有一种丧葬习俗是:人在去世入柩之后,要在死者头部那一 ...

  •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人死亡叫丧,处理遗体称葬.古时对丧葬甚为重视,衣衾棺椁.修坟树碑,稍有不逊,则视为不孝不敬.以后虽有简略,特别是1996年12月15日后全市殡葬制度改革,实行人死一律"火葬&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