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厥证者,先安未受邪之地也 | 《医聊斋》厥证医话一则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入门·经典·临床”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大夫《医聊斋》医话一则。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治厥证者,先安未受邪之地也
导读:
厥证,中医病名。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急性病证。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一厥不醒,预后不良。引起厥证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等,其病理性质主要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厥证常见气、血、痰厥,属危及重症,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西医学中多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癔症、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等,可参考进行辨证论治。
医聊斋 医道 270
谭嫂五旬,5年来时作头晕,严重时不欲言,不愿闻人声。多方以半夏白术天麻,天麻钩藤不应。余询之欲呕否,曰:欲呕不出。乃以泽泻汤和旋覆代赭汤,头晕大减,头目尚欠清爽。余思冉雪峰老用《普济本事方》白薇汤验案,乃取之合旋复代赭汤小其量方中,渐获全效,如愿乘飞机赴澳洲探儿。
许叔微谓此证“血少气倂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冉老以白薇汤合大补阴丸用于“晕厥”;合苏合香丸加潜镇化痰治“气厥”;合镇潜浮越,手戢孤亢而救“中风”;合复脉汤、大黄䗪虫丸治“干血痨”。各见殊功。
白薇汤证在于“阴不藏阳,气血上并”,气血紊乱、升降失序,气机壅塞。中老年晕厥,妇女为多,男性亦间有之,劳碌、动怒、暴受悲喜,甚则暴食酗酒,皆可发生,有危急为“薄厥”中风;亦有身如死人,目闭不开、口噤不言、恶闻人声,气过血还,移时方寤者,急症有缓兆,变化虽险峻,气机壅阻则绝非空穴来风。善治者,先安未受邪之地也。
白薇汤,前期文章有过论述。现做一简要介绍:
白薇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秤,各一两) 人参(去芦,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普济本事方》卷七
大补阴丸
【出处】《丹溪心法》
【处方】熟地黄六两(180g),龟板六两(180g),黄柏四两(120g),知母四两(120g)。
【制法】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淡盐水送服;或做汤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证,本方以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等为辩证要点。临床常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结核,肾结核,骨结核等。
【方义】方中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培本。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知母苦寒质润,上清肺热,下制肾水。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使用注意】若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实证者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大补阴丸。降阴火,壮肾水之要药。黄柏盐酒拌炒褐色、知母酒炒各四两,熟地黄、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和炼蜜为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九十丸。《入门》。”
《弄丸心法》:“丹溪大补阴丸。黄柏(盐水炒)四两,熟地酒蒸,龟板(酥炙)六两。用猪脊髓和蜜为丸,盐汤下。按此方以血药治血,而加龟板纯阴潜守之物,更加炒黄柏、知母以折火。丹溪谓龙雷不可折,当用酒炒知、柏辛苦以伏之。然知、柏究寒折也,未免有多服伤胃之弊,故后人改用六味地黄。褚氏有服知、柏无一生,服温补无一死之说,固有见矣。但阴虚而以寒降,亦是正治。若果血中热甚及相亢者,亦不可一概畏而不用也,不过其剂斯可矣。”
《集古良方》:“大补阴丸。治左尺肾脉洪大或数,遗精尿血,壮水之要药也。黄檗盐、酒炒四两,知母制同四两,龟板炙酥六两,熟地黄六两。上为末,和猪脊髓,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苏合香丸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苏合香(一两) 龙脑[冰片](一两) 麝香(二两) 安息香(二两) 青木香(二两) 香附(二两) 白檀香(二两) 丁香(二两) 沉香(二两) 荜茇(二两) 熏陆香[乳香](一两) 白术(二两) 诃黎勒(煨,二两) 朱砂(二两) 水牛角(浓缩粉,二两)
【功用】 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主治】 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心腹卒痛,甚则昏厥。亦治中风、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疠之气,属于寒闭证者。
【歌诀】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救急莫彷徨。
大黄䗪虫丸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十分(75克),黄芩二两(60克),甘草三两(90克),桃仁、杏仁各一升(各60克),芍药四两(120克),干地黄十两(300克),干漆一两(30克), 虻虫一升(60克),水蛭百枚(60克),蛴螬一升(60克),蛰虫(土蟞虫)半升(30克)。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3克,日三服。现代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克,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
【功效】破血消癥,祛瘀通经。
【主治】主治干血内结,五劳虚极,瘀结成块,妇女经闭,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潮热消瘦等。
复脉汤
【出处】《医门补要》卷中
【组成】炙甘草(12g)、西洋参(6g)、火麻仁(9g)、生地(12g)、麦冬(12g)。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功用主治】益阴生脉。气血阴液不足,心脉失于濡养,心悸心慌,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脉三五不调。
【附方】
一、名称:一甲复脉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生牡蛎。
用法:水煎服。
主治:温病耗伤肝肾之阴,脉结代,口燥咽干,神倦欲寐,大便溏泄,舌红少苔。
出处:《温病条辨》。
功用:滋补肝肾,复脉止泻。
二、名称:二甲复脉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
用法:水煎服。
主治:温病热邪深人下焦。温热日久,热灼真阴,发热不退,神疲欲寐,口干齿燥,舌红绛而干,脉细数,但觉手足蠕动,有痉厥先兆之证。
出处:《温病条辨》。
功用:滋阴清热,育阴潜阳。
三、名称:三甲复脉汤
组成: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症见身热肢冷,脉细促,心中情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出处:《温病条辨》。
功用: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小中医与老先生
编辑 | 宋铮 校对 | 刘晓蕾 审稿 | 黄小龙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金匮方歌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