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痔疮秘方(周末答读者问)
9.1 消痔饮
来源:彭显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朱砂莲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马勃(布包)、黄柏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马勃布包与它药同煎30分钟,水煎3次,总取汁500毫升,日服3次,每次服160毫升。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敛,消肿止痛。
方解:彭氏认为,内痔的病因以脏腑本虚为主,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如七情过度,饮食不节,便秘,痢疾,久坐以及负重,竭力运动等均可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湿热内生,下趋大肠,血脉不行,筋脉横结而成痔。方中朱砂莲味苦辛性寒,清热消胀,散血止血,既能收疮止痛,亦有抑菌杀菌作用;草决明甘苦寒,善能降泄壅滞以通腑道,清利软坚而润肠燥;煅牡蛎有收敛固涩之功效;马勃具收敛止血之作用;黄柏清火燥湿,清热解毒;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软坚收疮,消肿止痛之功,意在消除痔静脉的曲张和瘀血,促使痔核萎缩而痊愈。
主治:痔疮(内痔)。
加减:如便血严重者,可加槐角24克,地榆30克;红肿痛剧加黄芩,黄连各10克,黄柏15克;小便不利加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草15克;虚证便秘加火麻仁30克,生地15克,杏仁10克,郁李仁5克;实证便秘加熟大黄15克,枳实9克;伴气虚痔核脱出者,可加黄芪30克,潞党参,升麻,柴胡各15克;血虚加熟地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阿胶10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9.2 消痔液
来源:朱秉宜,《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乌梅1克,盐酸普鲁卡因0.5克,加水到100毫升
用法:治疗内痔,混合痔,用痔黏膜下层,高低位注射法,适当大剂量注射消痔液。治疗三期内痔,混合痔,同时取用四点注射法。治疗肛裂,用四点注射法。即将消痔液与0.5%普鲁卡因注射液1∶1稀释,于截石位2、5、7、10点作四个注射点,从距肛门缘中心约2厘米处,作肛门外皮肤穿刺,以放射方向至肛管直肠环平面稍下方的内,外括约肌之间,然后注射经稀释的消痔液,每点4毫升。
功用: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抗血凝。
方解:消痔液,经动物实验,具有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抗血凝等作用。局部注射用药,有解除肛门内括约肌痉挛或异常活动,从而改善痔血管的回流障碍,加之扩张血管,血管灌流量增加,抗血凝等直接作用,共同改善了局部血循环,血流畅通,使得痔静脉瘀血消退,达到痔核脱去,便血等症状消失,痔疮平复的目的。对肛裂由于内括约肌痉挛的解除,局部血循环改善,因而得以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本法可避免传统疗法所造成的术后局部疼痛,大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与后遗症。
主治:内痔、混合痔、肛裂。但痔组织大量纤维性变,血栓形成者;肛裂伴有化脓性炎症者为非适应证。
疗效:经临床实践观察,上述各证治愈率达95%以上。
附记:注意事项:(1)不可将药注入血管及后尿道部组织内;(2)普鲁卡因过敏者禁用。
9.3 消痔汤
来源:王芳林,《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槐花,艾叶,荆芥各15克,苦参30克,黄连、薄荷、栀子、枳壳、黄柏、大黄、白芷各15克,地骨皮,蛇床子各30克。
用法:以上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大砂锅内,水5碗,煮煎约为0.5小时,取出药包,趁热先熏患部,待温后洗浴约0.5小时,每日熏洗1~2次。每剂可使用3~4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风止痒。
主治:痔瘘肿胀疼痛,手术后创面过大,发炎、肿痛,伤口愈合迟缓者。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在同一书中,王氏还介绍了几首秘方,均经笔者临床验证有效,特转介如下,供临床选择使用。
(1)灭脓拔毒散(祖传秘方);明雄黄60克,轻粉,朱砂各6克,净乳香15克(祛油),冰片6克。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贮瓶备用,勿泄气。或配制成软膏剂,每日大便后,将创面洗净拭干,搽药1次,待3~5日创面新鲜肉芽生长时,再换搽生肌散。功能灭脓拔毒,化腐生新止痛。用于疮疡溃烂,肛肠病手术后伤面腐肉不脱,疼痛者。效佳。
(2)葱叶生肌散(祖传秘方)炉甘石60克,官粉30克,铜绿15克,煅石膏13克,轻粉,红粉,朱砂,冰片各6克,麝香2克,先将炉甘石烧红,在童便中激碎,再与其他各药(除冰片、麝香外)一起研为细粉,然后装入葱叶管内,放在火旁烤至焦黄色(绝不能烧黑),剥去葱叶后,将制好的药粉中加入冰片,麝香共研为细未,装瓷瓶内备用。或配制成软膏剂。每日大便后,将创面洗净拭干,搽药于患处1次。功能生肌收敛,消炎止痛。适宜用于一切创面肉芽生长期,肛门病手术后创面新鲜者。搽此药能促进愈合。
(3)痔瘘内消丸(祖传秘方):炒槐角、生地各240克,大黄150克,炒枳壳120克,当归180克,白芷、焦地榆、黄连、黄芩、炒二丑、栀子、甘草各120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服1~2次、每次服20~30粒,饭前开水送下,以大便通利为适度,服药后大便仍干燥者,可增服至50粒,大便稀泻者,须停服或减量。功能清热利便,止血止痛。用于痔瘘肿痛,大便干燥,肛门破裂疼痛下血者。效佳。
(4)象牙化管丸(祖传秘方);蒸槐角120克,焦地榆、黄连各60克,胡黄连,象牙末各120克,茯苓,刺猬皮,当归身各60克,黄芩30克,乳香粉24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40~50粒,饭前开水送下,连服至减轻或治愈。功能清热解毒,化腐止痛。用于严重复杂性肛门瘘管,凡不适宜或不愿手术者,肛门流脓疼痛日久者,用之皆效。
9.4 矾黄消痔液
来源:丁泽民,《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明矾15克,黄连20克,鞣酸0.7克,普鲁卡因5克,甘油1000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100毫升。
用法:先将黄连以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每次沸后继续蒸煎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克生药,加95%乙醇沉淀24小时过滤,留液去醇,再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加热近沸,并过滤水沉,然后将上述溶液过滤,加入明矾,鞣酸,普鲁卡因及甘油,溶解后再加注射用水,使制成量为1000毫升,加活性炭0.3%,再加热近沸,稍冷过滤,精滤并分装于瓶内,置100℃下灭菌30分钟,经灯检,菌培养合格后备用,每日1次,用法同上方9.2消痔液。
功用:使痔核硬化而萎缩消失,并有止血作用。
主治:各期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以及Ⅰ、Ⅱ度直肠黏膜脱垂。
9.5 槐花消痔汤
来源:蒲孝仁,《四川中医》(5)1985年
组成:槐花、槐角各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金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包),当归12克,升麻、柴胡、枳壳各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瘀消痔。
方解:方用槐花,槐角凉血止血,行血散结,消肿疗疮;配当归、生地养阴清热,活血调肠;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升麻、柴胡、枳壳、升提清气,宽肠导滞;滑石、甘草利湿通便,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瘀消痔之功。
主治:内痔。
加减:倘能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多数可免手术之苦。如出血甚者,加荆芥炭10克,地榆,侧柏炭各15克;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大黄各10克;小便短少者,加木通12克,车前仁10克;身体衰弱,或痔核脱出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熟地12克,重用当归。
辅助治疗;痔核脱出肛外嵌顿者,及时采用手术还纳,丁字带固定,如已发生绞窄,可用地肤子30克,枳壳20克,五倍子30克,煎水坐浴,水肿严重者,可用前药液少许,内加冰片3克,纱布浸药液覆盖,保持痔核湿润,待水肿感染消退后再助以手法,即能还纳,伴息肉,对外痔肛裂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疗效:治疗400例,其中1期210例,2期117例,3期73例,伴有混合痔110例,肛裂、感染、嵌顿102例。结果痊愈244例,好转123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92%。
附记:注意事项,多食纤维性食物,忌食辛辣煎炸之品,尽量避免负重远行,久坐久站,并多作收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