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张照片说起

今天下午沾了自学考试的光儿,额外多出了半天假的福利。浏览下国庆假期期间参观信阳市博物馆的照片,就看到了这张

正嫌弃图片上的字有些小,看着费劲呢,图片中出现了“提取图中文字”,我好奇点了一下,照片中的文字就单独出现在一个页面上了,而且还可以分享!这也太方便了吧!

我把提取的文字分享到自己的微信中,又细细地读了一遍。被其中记载的“分茶”的绝活再次惊住了,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那天参观时已经被惊过一次了。真有如此神奇么?我决定去问一下度娘。

百度搜索出来的很多,但我比较信服的是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盏”的介绍。现分享在此:

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艺,最初见于陶谷《清异录·茗荈》 ,其书卷六十一载,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 “茶百戏”。

《清异录》最早完成于五代末至北宋初,记述的是唐五代人对当时事物的新奇称呼,其中就将“分茶”称之为“茶百戏”。

今有技艺者通过日本茶道初步了解中国点茶法,经过对团饼茶和抹茶加工,于2009年初步恢复分茶技艺,名“茶百戏”。

另据《清异录》记载,分茶图案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纤巧如画的虫鱼花草,有气象万千的山川风物,更有笔力遒劲的书法艺术。

由此可见,该技艺实际上就是在点茶的基础上于茶面作画,可抽象可写实,然而其画作存世时间较短,常在须臾间便散灭,无可寻,只有缕缕清香在空中飘散,饮之则香泛齿颊。

分茶的效果与茶末碾压细致程度沸水搅拌均匀程度茶末与水的比例茶水冲力大小等息息相关,需要茶人反复摸索研究。

但是“分茶”技艺断代百年,古人分茶原貌是茶界学者乃至各界学者不甚了解的,我们仅能从文献记载中找寻踪迹。

除了《清异录》的记载,“分茶”还常出现于文人的诗文中。比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还有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分茶撷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元杂剧大家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庭》第三折也曾出现“撷竹分茶”

好了,关于分茶在此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陆游、杨万里诗中的「分茶」是什么玩法? | 宋人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