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证、方证

 桂枝—大汗后,心悸,气上冲心。
麻黄—喘咳,黄肿,无汗。
芍药—结实,疼痛,痉挛。
杏仁一咳喘
葛根—项背强。
黄连—心烦。
黄芩—一心下痞,下利。
桃仁一小腹满痛。
石膏—烦渴。
大黄—胸满、腹满、腹痛、便闭、尿不利。
芒硝—心下痞硬,小腹急结,便燥。
枳实——胸腹痞满而痛且便闭。
栀子—心烦。
茵陈—黄疸。
茯苓——眩悸而小便不利。
白术—一小便不利。
干姜—多唾,下利不渴。
附子—形寒肢痛,下利
细辛—恶寒不渴,咳痰清稀。
人参—纳呆,烦渴
半夏—呕吐不渴。
栝楼实—胸膈痞塞、大便不通
知母—烦热。
桂枝甘草汤证—汗多,心脏、胃脘部及腹部悸动喜按。
芍药甘草汤证—腹痛,脚挛急。
甘草干姜汤证—胸中冷,多涎唾,不渴,小便数。
甘草麻黄汤证—全身无汗而浮肿,小便不利。
大黄甘草汤证—大便秘结不通,食已即吐。
栀子甘草基证—心烦少气。
人参甘草基证—腹痛胃痞,消瘦气短。
附子甘草基证—形寒体痛,神疲汗多。(甘草解毒增效)
石膏甘草基证—烦渴,身热。
黄芩甘草基证—口苦,尿黄,下利。 
半夏、生姜—呕吐,恶心。
人参、生姜—干呕,心下痞。
干姜、附子一形寒肢冷,烦躁不眠。
黄连、黄芩一心下痞,胸脘烦热,下利臭秽。
柴胡、黄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白术、茯苓—目眩腿肿,小便不利。
厚朴、杏仁—咳喘。
      茯苓桂枝类汤治疗“悸动气逆,小便不利”,以腹部“悸动气逆”不同部位分别选择相对应的方药。                                   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悸动在脐下并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悸动在胃脘并伴恶心呕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悸动在心下或胸中并伴头晕目眩。
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心悸并咳嗽气急、面红、小便不利、头晕、手足厥逆、发热。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白术汤—颈项强,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发热。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汤—头痛  发热  汗出  气喘  烦渴。
核心方证的热化证和寒化证
对称性:
桂枝甘草汤(补阳)—芍药甘草汤(补阴)。
桂枝加桂汤(补阳)—桂枝减桂汤(减阳)。
桂枝加芍汤(补阴)—桂枝减芍汤(减阴)。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阳化)—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阴化)。
桔梗汤(阳化)—甘草—半夏汤(阴化)。
黄芩汤:黄芩  大枣   白芍  甘草(阳化)—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阴化)。
大黄黄连泻心汤(阳化)—半夏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阴化)。
猪苓汤(阳化)—五苓散—真武汤(阴化)。
大黄黄连泻心汤(阳化)—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阴化)。
白虎汤—青龙汤
黄连阿胶汤—真武汤
麻黄桂枝类发汗—甘遂大黄类泻下
附子干姜类温热—石膏柴胡类清热
麻黄、甘草、杏仁—
构成麻黄汤、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麻黄甘草杏仁薏仁汤。
大黄、甘草、芒硝—一构成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茯苓、桂枝、甘草——构成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白术汤、茯苓甘草汤。
甘草、干姜、附子—构成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