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版出来 | 54 位专家 68 项民商法实务技能,带你自信走向独立执业

01

每一个走向职场的法律人

都曾被迫打过无准备之仗

朱庆育老师曾经感慨:大概没有哪个领域会像法律这样,理论和实务如此难以沟通。

当一个接受了多年法学教育的法律人,带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走向职场,特别是当他真正开始独立执业,开始自己起草合同、检索案例、撰写法律文书、参与甲方谈判以及制定诉讼策略时,他很快就会发现:我们的法学院,教会了我们「是什么」,也讲述了很多的「为什么」,却偏偏没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怎么做尽职调查?

怎么写民事起诉状?

审查合同时,有哪些应注意的要点与准则?

如何从0到1,写出一份优质的法律检索报告?

庭审中,如何有效质证?

哪些做法能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负担?

大到如何分析一个民事案件,小到如何写好一封工作邮件,真的做起来,才发现,处处都是坑,每一个不起眼的技能,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整套大学问
这个时候,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前辈,能在旁提点一二,比什么都来得实用而珍贵。
然而,现实中,大家都很忙。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能硬着头皮,在一场又一场无准备之仗中,在一次次的踩坑中,通过不断「试错」来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无人指导,无人可问,只能摸爬滚打,野蛮生长,这几乎是每个实务法律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一些关键的实务技能,即便是工作多年的法律人,也未必能真正领悟、掌握通透。
也正因为这样,从学校走向职场,从打杂助理走向独立执业,也就成为了许多法律人成长道路上,最难跨越的一个阶段。
02
54 位实务专家,68 项必备技能
这本书专门教你「怎么办」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两年前,麦读与民商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务交流平台「高杉LEGAL」一起,推出了一本民商法实务领域的实战用书——《民商法实务技能手册》
与常见的法律用书不同,它聚焦「技能」二字,专门收录那些你在实务中最需要的救命知识,和前辈们在多年办案实践中积累的「江湖经验」
两年中,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许许多多的法律人读者,都以这本书为学习手册,在阅读与实践中收获了成长。
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结合初版读者的反馈,对它进行了超过60%的内容更新,并新增了40%的内容,汇集成了这本书的第二版:在原有的47篇文章中,保留31篇,又新增37篇,并且,最终收录的全部68篇文章,每一篇都由原作者根据《民法典》与2021年最新的司法解释做了全面更新
这一版的技能手册,内容更丰富广阔,由54位资深民商法实务专家撰写,全面覆盖68项常见民商事实务技能,是由主编高杉峻,从各地法务、律师、法官投稿的1万多篇实务文章之中,精挑细选,汇编而成。
从执业思维,到思路方法;从范本指引,到注意事项。关于民商法实务的道法术器,方方面面,均有涉及。以下是完整目录:
在这些文章里,既有专业严谨的文件范本:
也有真诚落地的“街头智慧”:

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一群流氓发生口角,被围住了。对方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单挑”(“挑”指打架斗殴),另一个是“群挑”。“单挑”指的是你一个人挑他们一群人。“群挑”呢?“群挑”指他们一群人挑你一个人。你该如何选择呢?正确的选择是不挑,快闪,跑到寂静处打电话摇人搬马,回头再战。

这种街头智慧实际上也同样适用于谈判哲学中。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饿虎还怕群狼”。笔者律师执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谈判所涉及的是一次船厂客户的罢工纠纷......

既有在无数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内功心法:
也有对细节处的叮咛提点:

提交法院的证据册每册不超过190页,不使用打孔装订、胶圈装订、塑料条装订、金属夹装订,而以侧面刷胶成册最佳,且必须前置证据目录;如有原审中未提交过的新证据提交,必须在文书正文和证据目录中做明确说明;如果二审、再审中没有新证据提交,也应在证据册目录页注明没有新证据。证据册之外零散提交的证据,必须手写注明案号、提交方当事人名称及提交时间;所有证据册最好额外提交一套不做任何装订的完整副本,以便法院复印、扫描或其他之用;诉状、代理词等关键材料,应加盖骑缝章。

以及实操中的注意事项与避坑指南:
54位经验丰富、乐于分享的前辈师傅,68个锦囊妙计,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填补学校与职场间的断裂,带你度过技能塑造的艰难成长阶段,自信走向独立与专业。
03
从他人的经验到自己的技能

张健(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福州办公室主任):非常荣幸自己的三篇办案指引入选高杉峻的《民商法实务技能手册》。这个时代,老师带徒弟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更多前辈无法拿出足够时间用来培养年轻人,这样对团队管理和整个行业发展不利。于是,想到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撰写指引。将自己的办案经验设计成可以复制和传播的规则,让团队成员在具体案件中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办案质量的预期效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被标准化了的经验,具有指导老师的部分功能。同时,这些指引也是团队协同的基础,有了共同认可并愿意遵守的办案习惯、办案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团队间的合作会更加有效。感谢高杉峻提供了这样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将自己的积累分享给需要的同行。让更多人受益,才是让作者坚持下去的最好激励。

从输入到输出,从他人的经验,到自己的技能。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与实践中,一代又一代法律人,延续着对民商法律实务持之以恒的钻研、更新与迭代。
所谓传承,大约便是如此。
最后,要特别感谢写作这本技能手册的每一位作者,正是你们的努力,才让这本书得以出版。以下是完整作者名单:
而即将拿到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希望有一天,你的名字,也能出现在这份名单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