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三届的中学生,1968秋我们离开学校后在家乡务农。1974年,我在家乡的生产队任仓库的保管员,工作是把仓库里的稻谷挑到水泥禾坪里晒干。那时有三个保管员,一个50岁老实的妇人是领导仓库钥匙由她保管,另一个是小于我4岁的男青年梁桂寿,他的父亲是商店退休人员梁兆标。那时梁兆标约六十多岁是个有背景的文化人,他的岳父李昌仁是松口镇洋坑村人,清朝末年举人,民国初年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梁兆标三十岁时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任职员2年。他的妻弟李文祥是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他妻子妹妹的丈夫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的古文捷教授。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梁兆标家中约千本藏书,这些书成为我的精神粮食。我要借看他的书是有条件的,我要用报纸与他换书。我的报纸是养父订的。1972年我养父在桃尧镇的小学附中班任语文老师。养父订的是《南方日报》《参考消息》,星期六回家时带回给我看,完后与梁兆标换书。那时我除了劳动,有空就看书,父亲订的报纸每张必看。《新华字典》是工具书,有不懂的字词查阅字典。在一年的时间里,梁兆标家里的藏书我都被我看完,有些书看了几遍。这些书有旧时的报刊杂志,故事书,中外名著等。有些是他儿女们的中学教科书,他有一个儿子是日本留学生,退休前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
我是文化大革命老三届的中学生,1968年10月老三届的初中、高中生全部毕业离校。那时有些书我看不懂,如高中的理科教科书数学、化学等。梁兆标经常与我座叙交谈,有关他的经历我清楚。他曾在中山大学任职员,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做曾是中文系的傍听生。因家庭生活的拖累而没圆大学梦。谈到他的亲戚古文捷、李文祥教授时都讲述了他们的家庭背景。
历史与我开玩笑,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后圆了我的读书梦。1998年我是中学历史老师、县文史工作人员,那时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的房学嘉和陈干华教授到松口田野调查,我协助他工作。房学嘉教授要我撰写约2万字的“松口人生礼仪”, 内容有写旧时松口的婚姻事例,其中有受西方文化影响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男女婚恋的故事。古文捷教授的婚姻正好符合“松口人生礼仪”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梅具松口镇圳头村人古文捷是法国巴黎大学物理系学生,回国后在广州中大学任物理系教授,他三十多岁还没结婚成家。同事李文祥教授为他的婚事而操劳。那时李文祥有三个妺妺没出嫁。有一年李文祥邀请古文捷到他家,那时他三个妺妺也在家里,二妺是大学生长得漂亮有文化,众人都认为她会被古文捷选上。古文捷问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四妹是汕头医士学校华业在一家医生当护士。四妹人长相一般被古文捷选中,原由她有医学知识对家庭有利。古文捷与四妹相恋才一个星期就结婚了。此婚例被我入录“松口人生礼仪” 中,注明资料提供人梁兆标。我想不到数十年梁兆标提供的资料有作用。在此撰文作纪念。
文/梁德新
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学历史教师、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梅县第10届政协文史委员、《客家人》特约编辑等,在国内的刊物发表文章,编著有《客家乡情》《客都民俗风情》《客家松口民间故事》等8本。2009年在梅县松南中学退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对客家文化有研究,聘为嘉应学院客家研院持约研究员,有学术论文在嘉应学院、三明学院、北部湾大学等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