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梅州客家香花文化“非遗”项目迎新春展演好精彩

2017年元月5日,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在梅江区东郊碧峰寺举行“2017年梅州市客家香花文化‘非遗’项目迎新春展演会”。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锐锋,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宗教科科长侯双琳,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武,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会长李国泰等领导嘉宾和“非保”中心及客家文化研究学者共200多人出席了活动。

活动现场

前排就座的领导和嘉宾

据了解,  “香花”是指流传在梅州市的一种佛教文化与客家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特殊文化载体,作用于救度和祈福。客家地区的香花派僧尼在举行法事时,说唱劝善和忠孝的故事,表演带民俗意义的舞蹈和杂技,融佛教仪式和民俗表演于一体,这种形式被客家人称为“香花”。

清朝初年,梅州兴宁县举人、著名高僧何南凤承袭了“变文”、“宝卷”的体裁,以客家民歌的形式将客家民俗故事和佛经内容整理改编成《客家香花经》,融合佛教仪式中的舞蹈和技艺表演,形成了“香花佛事”。

展演会由香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日师主持

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香花文化研究分会会长释惟灯法师讲话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廖武讲话

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宗教科科长侯双琳讲话

香花表演性技艺主要有:舞蹈、杂耍两类。舞蹈类有打莲池、鲫鱼穿花。

“打席狮”由表演者以一张草席卷成狮头状进行表演,模仿狮子行走跳跃的形态来表演。

“打铙钹花”表演主要有单转钹、双转钹、高空抛钹、黄龙缠身、猛虎跳墙、秕谷逗鸡、乌鸦卸翼、鹤立鸡群、赖地割草、枫树脱叶等108套高难度技巧动作。

目前全市登记开放的香花寺庙有253间,从事香花佛事职业的有近千人。梅州市外(含国外)也有60多间寺庵奉行香花。

记者现场采访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会长李国泰

目前客家香花文化成为国内外文化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梅州市政府的文化和宗教职能部门及也积极对客家香花进行保护和弘扬。2012年将梅江区慈云宫(老观音)确定为“梅州市佛教香花文化传承基地”,并挂牌授匾,从政府层面对客家香花给予确认;“席狮舞”、“铙钹花”、“莲池舞” “鲫鱼穿花”分别被列为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从文化层面给予确认;香花教职人员经过培训,颁发《佛教香花教职人员资格证》,从宗教层面给予确认。2015年举行了全国性的“佛教香花文化学术研讨会”,将客家香花文化研究上升到学术学科领域。客家香花博物馆也正在建设中;正在挖掘整理申报“非遗”项目的有“香花佛事”、“香花佛曲”等内容。(图文/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