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杨贵妃,唐朝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如果没有杨贵妃,唐朝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下面是文字版————

一千多年来,很多人都把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看成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索,将大唐王朝险些断送掉。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假设一下:如果唐玄宗没有那样宠爱杨贵妃,是不是就不会爆发安史之乱了呢?

酿成安史之乱的真正祸根,其实还是在唐玄宗本身,甚至可以追溯到唐初的一系列国策。

自南北朝开始,异族势力占据正统王朝主流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不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以是鲜卑、匈奴等异族,甚至王朝赖以维护的拱卫势力,也大量任用藩兵胡将,这不仅成为长达400多年牢不可破的惯例,更严重的是还被汉人缔造的隋唐两朝继承了下来,没有人觉得有“违和感”。

这主要是由于隋唐两朝的创建者本身就是具有鲜卑血脉的“胡化”汉人,无论生活习俗还是政治理念,都保留着大量南北朝就已经形成的胡风异俗。

为李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世民,其发家的王牌部队“玄甲骑”,就是活脱脱的突厥轻骑兵的翻版。所以李唐初建,本身在大量任用异族武士的基础上,又格外倚重突厥武装,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国策”,这无形之中也为后世的乱局埋下了祸根。

唐朝创建以后,国内长期太平无事,专力开疆拓土,从唐太宗至唐玄宗,先后平灭高勾丽、百济、东西两大突厥等几十个异族政权,与西南的吐蕃、南诏等国也征战不休,朝中胡将藩帅比比皆是。

不过,到了唐玄宗时期,这种胡将政策又跟唐初有着本质不同。唐初任命的胡将,大多都是因战争需要,在发生战争的边地选取任用的当地人,是“以夷制夷”策略的体现,拓边战争打完后,这些胡将也就完成了使命,并不能带领军队进入内陆,所以还不能对内陆有什么实质威胁。

而唐玄宗时期就不同了,唐玄宗由于猜忌汉人军事将领,听信奸相李林甫的损招,专一任用“寒门胡将”,觉得他们一是寒门异族,不管在汉人还是本族中都不会有什么号召力,不易做大。唐玄宗时期的名将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寒门”胡将,像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等等名将,都是如此。

所幸的是,这些人不少是唐玄宗早期、中期任用的胡将,尚属忠良,直到大唐百年一遇的克星安禄山、史思明的发迹,破坏力就比汉人野心家大多了。

安禄山是突厥、粟特混血,汇集了胡人的剽悍野蛮和汉族野心家的狡诈阴险,当他一步步骗取杨贵妃的欢心和唐玄宗的宠信,攫取了大唐十大军镇中最重要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军权之后,魔性大发,终于蜕变成为大唐最凶恶的克星!

既然大唐如此被胡人异族环伺,皇帝就应该有充分的警惕性,充实京畿及内陆的实力,以抗衡边境的异族军事势力,可惜,到唐玄宗晚期,大唐由于承平日久,百姓久不知兵,失去了忧患意识,造成了唐初制定的府兵制度趋于废止。

府兵制是役兵制,由各地兵府所辖男丁充当,本来这是很好的充实内陆防卫的措施,可是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被募兵制所取代。

募兵制就是朝廷一旦有事,招令天下勇士应募从军,虽然这样找来的都是本领高强的勇士,但也个个都有野心,都想跟唐初的薛仁贵等名将一样,以“奇行奇功”博得君王的青睐,博取功名,所以都想在最容易获得“奇功殊勋”的边事上崭露头角。

因此,即使是大量的内陆子弟,也纷纷到战事不断的边地去从军,安禄山谋反的军队中,除了西域杂胡、突厥、契丹、奚族等异族武士外,更多的竟然就是这些毫无民族大义、只求个人发迹的汉族人。

这样一来,唐玄宗本人的各种昏聩失误,连同大唐一百年来所积淀的祸根,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安禄山挟数十万胡汉精锐武士,面对的却是一个富庶繁华却又空虚无力的帝国,怎能不露出虎狼的本性?

因此,到唐玄宗晚年时,大唐帝国早已经是千疮百孔,即使没有杨贵妃作乱,像安禄山这样的胡族野心家,也照样会找借口叛乱。

所以说,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病根就在于大唐的国策,和唐玄宗本人的昏聩无能,至于杨贵妃,只是一个小小的替罪羊而已。

好了,欢迎点赞、关注历史客栈,王美丽每天都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