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冷月——当代著名“儿童体”书法大家,书法天真烂漫,化骨为绵
赵冷月是浙江人,生于1915年,2002年病逝,生前曾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和顾问等职,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学习书法,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与写字有关,是书法伴随着他的一生。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在日本等国内外举办个人书法展,取得了不同凡响。
赵冷月的书法别具一格,在早期的二、三十年代,他就对书法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进行了大量研判和临习,尤其是魏晋唐宋明清等书法名家的作品反复琢磨,他认为,书法不论是哪一种书体,都要反映出它的精神意义,古人的书法面貌都是各个不同的,自成一体的。不论汉字的形式如何表现,但骨子里的还是它的精神。
有人认为,赵冷月的书法是一种“儿童体”,但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正是这种“儿童体”,却使书法的风骨及精神意义得以实现,天真烂漫,自然天趣,稚拙天真正是书法所反映出的某种精神意义。对于赵冷月的书法,之所以要写成“儿童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化繁琐为简单。在书写中,人们普遍认为要遵循古人的法度,而在法度的约束下,有很多人则越写越繁琐,越写越复杂,最终在书法中还是失去了自我。如果用一个例子也许能说明这个现象,假如们要去三步之遥的对面拿一件东西,这时就选择步行最最好的办法,而一些开惯车了人却要去开车去拿,这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赵冷月在书法中化繁琐为简单,就是在这个路径中选择的最好方法。
第二,从有我到无我,实现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最能反映书写技能的是它的技法能力,这是每个学书人的必经之路,但光有了技法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而精神意义才是书法的高级阶段。学古人是有我,也是提升书写技能的不二法门,但如何才能在写字中做到无我,必须要抛弃古人才行,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强大的书写技能,接下来的就是要“我写我在”,最终达到自成一家。赵冷月的书法虽以“儿童体”示人,但其中就是“有我无古”的一种表现。
第三,用学养、眼光滋养书法。一个书法人,必是一位文化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每一位文化人、书法家终生所要去做的一件事,只有修养到位、学养丰富了,书法中的境界才能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之上。赵冷月一生都在写字,但他的一生也是读书、研究文化的一生,去尽繁华,必将是另一片彩虹的出现,他的儿童体是他对传统书法过滤之后的一种新的理解。
当然,对于赵冷月的书法,因为他是走上了反传统之路,也可以说是为了艺术而完全抛弃了传统书法的风格,因此,也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样的字也能算书法吗?也许,多少年以前,对赵冷月书法的看法就有了,例如,90年代在他所主持召开的一次书法批评会上,当时的一些书家对于他的书法创新就很有看法,据说那次的批评还是相当激烈的,矛头针对的就是赵冷月的“儿童体”、“丑书体”。
不论怎么说,书法的本质意义是在于作品背后所散发出来的精神意义,让人们感受到书法的价值取向。赵冷月先生的“儿童体”是质朴也好,是稚拙也罢,是一种返朴归真也好,是天真烂漫也罢,这些都是赵冷月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坚持,是一种书写艺术的创新,总之,他在技法水平之后,用书写的方式,以汉字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