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日特刊|宁海古代消防

宁海古代消防

文/应可军

宁海地处海隅,古城群山环抱,屏障天然。百姓住房尚可,宁海人一般喜欢聚族而居。因为从南朝刘义隆元嘉十五年(438)王澄自嵊县华堂迁至宁海三台山下上旺畈居住”后,至今陆续有多种姓氏迁入城区建房,诸如后街的赵家三台、董家三台,塘头的陈家三台、东门的龚家三穿堂以及各姓氏的大道地,及其翰香道地、糖坊道地、珠宝商潘宏泰道地等等。古宅有建于明代的环城西路王风华居所,崇祯年间建的一善巷王国章居所。民国时代建的民国风格的顾宅、及杏树脚方家食堂等等,都是近年从市民视线中消失。宁海普通人历来推崇;“有吃呒吃,三间朝南屋。”

居民老宅,均以砖木结构三合院、四合院式的二层楼和平房为多,三层楼极罕见,历史上还有几家高门第,这些显赫的门第人家,一般标配是花阊门、四檐齐、石板明堂、屋柱着袜(柱子上裹麻布桐油称屋柱着袜)垫石磉、牛腿均用倒挂狮子松鹤同春等等吉祥木雕。门口悬挂门第牌匾。充分展示了宁海五匠的优势,至宋嘉定年间,就有坊十一。明崇祯五年至清康熙十三年(1632—1674)城内有巷12条。且有大街。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的,最普遍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对于火灾,人们就总结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经验,我县传统民居多木结构的。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及时浇水扑救,火势就会迅速蔓延,建筑化为乌有。一粒火星会败倒世代簪缨之家,一把火能毁灭半座城池。

据资料反映;宁海失去一批古建筑,都是火灾引起,如黄坛四堂的居易堂、西店义门邬氏宗祠、长街谢得利房先后毁于火。因此砖木结构的建筑最恐怖的灾星就是号称“祝融君”的火。为了讨好祝融君,官府在明末在县前驿站旧址建 “三皇庙”祭祀他,为此留下了“三皇堂”的地名。而火灾没有因此减少,因而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从造房子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期望房屋坚固,免遭虫蛀、火烧。为了防火,宁海民居普遍都用马头墙,免得火势蔓延,如前童、黄坛、箬岙、力洋、清潭等等古村落的建筑,髟头墙往往用马头墙,马头墙有防火防风双重作用,屋脊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用鱼、草等水生动植物做装饰,梁枋被雕刻成翻卷的波浪,貌似整座房屋被水覆盖,古人提出;“龙是喜水之圣物,凡是有龙之地,必须有水,让龙得水,才能发挥神威。”

所以居住地、村落总有完善的、科学的水系设计,不仅为居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如城区有桃源河、玉带河、蒲湖、泊水塘月亮湖等,县前原有一个大水池及数以百计的古井,孔庙有泮池。东岙村有化龙池,前童的八卦水更是一绝,箬岙绕村渠道也有汨汨清泉。一般寺庙前都有放生池。引来充足的水源,无疑是一项高明的消防措施。

宁海民间也往往在道地四周安放硕大的水缸,即接纳屋顶天落水,又可养鱼,小许用水。主要可作消防用水。城区原有几处防火公墙,也叫封火墙,作用是阻止火鸟乱飞,火势蔓延万一有失,不至于“火烧连营”,每到干燥的冬季、街巷就会传来一阵阵“笃”“笃”“寒冬腊月、火烛小心”的呼喊声,督促居民按时熄灯,消除火灾隐患。这时,人们一般会看一看灶门有没有火星并将柴草清除,古时没有钟表计时,人们把一昼夜分成几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又把一夜分成五更天,并有专人按时辰报更,同时催促火烛小心。民间常用“穷柴仓,富水缸”等谚语。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

《礼记》记载,春秋时期,夜晚以火把照明,举火者被要求不准与别人打招呼,不准讲话,不准唱歌,必须做到专心职守、心无旁骛,用左手举火把,右手抱着未点燃的火把,因为火把容易烧完,必须备有随时续火的火把,还要准备一个大碗,随时接灰烬,以防残火乱溅。汉代消防实行分区划片制度。在汉代,水火盗贼不分家,消防未独立分离出来,并设置专门的机构,宁海民间就有消防组织,当时称“水龙会”会员都是自愿参加的农民,木匠、小铜匠、等手工业者,义务服务,不计报酬。救火设施放于固定地点,经费由当地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筹集,除了上海、宁波、杭州等年宁海同乡会和本镇的商人资助以外,还赡田29石,以其租息作为消防经费,或由商家殷户月捐,用来购置与管理消防器材,组织和开展各种消防活动,消防器材有水龙,又叫太平龙,是古代十分普遍、常见的救火工具。

民国时,曾由宁海旅沪同乡会捐赠小型救火车1辆,铜灯20盏,铜帽20顶,消防器材有固定放置的处所。地点有东门口、花楼庙门口、南门磡头顶、西门杏树脚,北门下河头钟鼓棚,中街大米巷妙相寺门口等地。这些处所一律漆黑木栅大门,水龙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机。水龙头就是一支喷水的水枪。为了给人们有常备不懈的警觉感,水龙浑身上下都漆着火红的颜色,除了水龙,还有许多提水桶,这提水桶和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只只都写着“太平桶”三字,平稳整齐挂在墙壁上。原在妙相寺钟楼每夜都有8人瞭望。一发现火警就击钟集队赴救,后在西门杏树脚、春浪桥溪椤树上挂有铜鈡一发生火警,就有人敲钟示警。

在宁海首家发电厂的楼屋顶上加装了一个小屋,作为义务消防队瞭望火警和报警用的钟楼。牙科医师钱坚白担任义务消防队队长。火警一发出,义务消防员毫不犹豫放下手头工作,抬出水龙赶到火灾现场。其速度之快是令人赞叹的。在扑救中,每人密切配合,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然有条,纹丝不乱。农村仅长街、前童桥头胡等较大的村族有消防组织,设备简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水龙已完成他的历史使命。已被现代化的消防设施所取代,但其义务的品德,消防的重视,仍值得我们学习继承。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厦门钟楼:厦门消防小史(厦门城建百年   十二 )

    厦门钟楼 图 1:1930年的钟楼(<厦门老照片>) 清末民初,厦门城区街道狭湫拥挤.有竹枝词唱道: 街市排摊闼两遍,绝无当道小周旋. 熙来攘往时争诟,只为相逢路窄然.[1] 人群相撞,引 ...

  • 古代消防那些事儿

    有道是: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频繁发生.破坏性巨大的灾害,其令人恐惧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人类,因此,我国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火政.     周 :火政官与举火礼    ...

  • 三八节特刊一一中国古代女性'四大'中国古...

    三八节特刊一一中国古代女性'四大' 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女:王母.女娲.孟母.岳母.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班昭. 中国古代四大帅女: 穆桂英.樊梨花.秦良玉.梁红玉. 中国古代四大 ...

  • 中国诗歌报缅怀凉山救火牺牲消防英烈特刊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赴山扑火献忠骨,三十英魂万古传.牺牲的27名消防指战员中,有党员8人.团员11人.预备党员1人及青年7人,按所在单位统计,包含西 ...

  • 清明消防:寒食节-我国古代的消防节

    我国传统节日当中非常重要的清明节.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其实就隐含了寒食节放假两天,清明一天的古代节日安排和习俗,有着深远的历史回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消防节,是我国先民从事农业 ...

  • 节日消防:普天灭焰为防火- 说说古代作为消防节的寒食节

    说起我国的消防节,大家异口同声,11月9号.可是为什么是11月9号?能说上来的人并不多.这和我国的报警号码的编码工作有关.我国过去的火警电话是"09",这是因为在70年代以前,我国 ...

  • 节日消防:年年岁岁又寒食-中国古代的消防节

    再过两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当中非常重要的清明节.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放假三天,其实就隐含了寒食节放假两天,清明一天的古代节日安排和习俗,有着深远的历史回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寒食节是我国古代的消防节,是我 ...

  • 【特刊】宁海首个乡贤议事会成立啦!

    青珠村乡贤议事 金鸡报春,春意洋洋.农历丁酉正月初二,长街镇青珠村的文化礼堂内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原来该村借本地乡贤返乡过年之机会,举办乡贤议事会成立大会,邀请县内外的近百名乡贤欢聚一堂,畅 ...

  • 【特刊】文化宁海一周年庆!

    文化宁海一周年啦! (2016年3月27日-2017年3月27日) "文化宁海"的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之春,是各行各业的爱宁海家乡的人们交集在一起的基地.他们利用业余时间, ...

  • 【特刊】宁海人有口福啦!胡陈的由良蜜桔红了!快点去摘吧!

        报!报!报! 快马加鞭! 十万里加急! 据前方探子来报! 胡陈的由良蜜桔红啦 桔场主家的俩个双胞胎小孙女也在帮忙包装桔子,准备销往全国各地,小圆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桔厂地址:宁海县胡陈乡响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