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守儿童 两位空巢老人

爸爸走了,妈妈在国外

这个中秋对她来说和平常一样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冰心《繁星·春水》

黑暗中手捧的一盏灯光,一旦灭了,旅人要往何处归?韩明珠每天都活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日子里。妈妈常年在国外打工,家人没有告诉她,爸爸也早在7年前就离开了。明珠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旦爷爷、奶奶也不在了,她的生活又会是怎样,谁也不敢去想。

昨个儿中秋,明珠没有想吃的,不想妈妈,就想和爷爷楼下溜达溜达。

一家“三口”的中秋节

早上七点三十分,韩明珠的大嗓门在租住的屋子里回荡,“爷爷,快来抱抱我。”

73岁的爷爷快步走到明珠窗前,伸长胳膊,将孙女抱到怀里。小孙女儿醒了,奶奶赶紧到厨房炖鱼。这鱼是一大清早,一直帮助他们的好心人送来的。

“还有月饼,过节了,得让孩子吃点好的。”奶奶一边忙活,一边催促爷爷赶紧放小桌,准备吃饭。

刚刚洗漱完的明珠,赶紧来帮忙,拿着抹布仔细擦干桌子,来回往饭桌上送碗筷、小咸菜。

一条鱼、几穗玉米还有新烙的黏饼子,三人坐到桌前,开始了节日的早餐。

这是一个朝鲜族家庭,虽然房子是租的,但是收拾的十分整洁,地革上整齐的放着书包、椅垫。爷爷接送明珠上学,奶奶操持家务,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

每天,明珠非要靠着爷爷才能吃下饭。“小心戳了眼睛,快,好好坐着。”这句话是奶奶每天都要说好几遍的话,但是对于明珠丝毫没有作用,吃饭靠着爷爷,偶尔将小腿搭在爷爷的腿上,这是她最爱的动作。

从不过问父母 心里似乎都明白

韩明珠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7年多以前,爸爸突发心脏病,离开了,家人一直瞒着孩子。明珠小学一年级报道,妈妈领着她来到学校,和老师交代了孩子的情况,第二天便飞去韩国,这一去就是5年。

“她妈妈去韩国第二年就出车祸了,差点丧命。”明珠的班主任辛老师说,抢救后,明珠的妈妈整个人都陷入了抑郁中,总在电话中哭,还想过自杀,但是放不下孩子,而这些,明珠也不知情。

一二年级时,明珠总是问奶奶,妈妈怎么不回来,爸爸为什么不来电话。奶奶总是骗她,妈妈忙,爸爸的位置太远了,电话没信号。

“后来她几乎再也没问过,好像知道了爸爸的情况,但是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爷爷说,无论是中秋节还是春节,如果孩子的妈妈不来电话,她从来不问,从来不吵着说,她想妈妈了。

空巢爷爷、奶奶领着留守孙女 孩子未来成隐忧

说到一家三口的平时生活,除了累,奶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爷爷73岁,奶奶也69岁了,明珠的爸爸是大儿子,目前已经离开了,二儿子在国外,老儿子在青岛。两位老人是空巢老人,明珠则是留守儿童。

去年,爷爷胆结石穿孔住进了医院,奶奶一个人家里、医院来回照顾,明珠跟着着急上火,也得了感冒。奶奶实在忙不开,只得向家人求助,当时明珠的妈妈在韩国康复,无法回国,爷爷的妻弟从和韩国赶回,帮忙照顾明珠。

“明珠现在很优秀,得了各种奖项,如果爷爷、奶奶有天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奶奶说,每天放学,明珠看到爷爷去接她,都会飞奔过去,抱住爷爷。

“她那么依赖我们,如果有一天……”奶奶拿出明珠的各种证书,眼眶一直微润着,“我孙女可优秀了,谁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学习好?”

“其实明珠妈妈出车祸时,我们想要把孩子送到国外的二儿子那,孩子也同意,但是她妈妈不同意。”爷爷说,当时明珠借宿在朋友家,为了照顾孙女,老两口才从乡下来到市里。

“明珠才12岁,因为父母的原因,已经在外漂了好几个地方了,现在才算是稳定下来,但是这种稳定,随时都是危机。”辛老师说,班级共有30个孩子,28名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为了搭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桥梁,辛老师建了班级博客和微信群。当日她,对于这些留守孩子的未来,谁也不敢多想。

辛老师拿出一篇三年级时,明珠写给妈妈和爷爷的信。信是用朝语写的。

给妈妈的信:

非常想念妈妈,我知道妈妈很辛苦,在国外挣了钱也不舍得花,都省下来,也不去医院治病。一年级妈妈拉着我的小手去了学校,第二天就走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见到妈妈,仙子阿想起来,妈妈的笑容都模糊了。为了想起妈妈的样子,我总是拿着妈妈的照片,昨天我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衣服,同学们都说好看,可羡慕我了。我很感谢妈妈给我带到这个世界,妈妈以前叫我吃货,以前我不挑食,以后妈妈叫我小鬼吧。我现在心眼可多了,可贵了,我是聪明的孩子,想法很多,妈妈叫我小鬼吧,我是聪明的孩子。

妈妈一定要身体健康,我们要一起加油,先说这么多吧。

你的小鬼女儿 明珠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世界上比任何人都疼我爱我的人,在记忆中,爷爷的爱超过了爸爸对我的爱。爷爷主要负责奶奶的安全,抬大米袋子、水桶。爷爷是家里的班长,我是纪律委员,我很羡慕爷爷,但是爷爷的责任太多了,我做不来,所以还是爷爷当班长吧。

我的爷爷是个多面手,家用电器坏了,爷爷总是拍打几下就好了,还给我做各种玩具,陪我运动。但是我爷爷,也是爱说谎话的爷爷,有什么好吃的,他都说自己不喜欢吃,还装作打饱嗝的样子,我知道爷爷把好的都给了我。爷爷说好了不喝酒,还总是背着我喝,喝多了总是咬我的鼻子。爷爷很调皮,总是躲在门后或者窗帘后面,等我靠近后,突然出来,看到我惊吓的样子,他就抱着我笑。有这样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爷爷,我真的太幸福了,爷爷一定要长命百岁,我们一直在一起。

对话明珠:我不想妈妈

新文化:你想去国外的叔叔那吗?

明珠:不想。我想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新文化:什么时候最想妈妈?

明珠:没有,不怎么想妈妈,妈妈昨晚和我视频了,我就不想了。

新文化:和妈妈说了什么?

明珠:没什么,妈妈问问爷爷、奶奶的身体,让我好好学习。

新文化:过节的时候不想念妈妈吗,比如摔倒了,你不是给妈妈写了信?

明珠:我不想妈妈,摔倒了,我最想见的是爷爷奶奶。(开始沉默,不愿提起那封信。)

新文化:有没有梦想?

明珠:我长大后想买飞机, 带着爷爷奶奶到处旅行。

新文化:中秋节想吃什么,想怎么过?

明珠:没想怎么过,不想吃什么,我就想和爷爷到留下溜达一圈。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组成的家庭,平时的生活来源,都靠老人的儿子和孩子的妈妈邮回来。

明珠是个开朗的孩子,但是那笑容又充满了无奈。明珠是一个早熟的孩子,总是趴着门,偷听屋内的谈话,听到表扬自己,就偷偷的笑,听到说起妈妈、爸爸,门后就没了声息。

明珠是一个心事重的孩子,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她不过问爸爸妈妈在哪,不向爷爷、奶奶要求什么,只要简单的和平常一样她就知足了。

不得不承认,明珠的早熟让人很心疼,她总是抱抱爷爷、奶奶,靠着爷爷,最开心的事情是老叔家去年生了小孩,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老韩家又多了一个人。

明珠的未来,更多留守儿童的未来,就如同手捧蜡烛 前行归家的人儿一样,父母的爱,对他们已经变成了偶尔的玩耍和美食,爷爷和奶奶的爱,才是那盏烛光。

(文中均为化名,如果您知道故事的主人公,请保守秘密,别让孩子知道,我们一起默默关注她。)

本报记者 温月 摄影 王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