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万牲园里品新潮生活

今年三月底的北京动物园

 旅英华侨蒋彝1941年著《金宝游万牲园》

 畅观楼旧照

位于西直门附近的动物园,历来是人们游玩的好去处。它建于清末,是当时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产物之一。当时,它也叫万牲园,是清末农事试验场的一部分。因为是“舶来品”,它在诞生之初,就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它对男女开放,园内除了品种丰富的动物,还有不少新式的建筑。游人可以品茗,可以照相,有实力的游人可以在动物园品尝咖啡,这在当时掀起一股热潮,以至于“游人争看万牲园”。

 清末考察宪政  先建万牲园

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端方、戴鸿慈等五大臣出国考察西方的宪政。虽然宪政最终没有学来,但是还有一些其他收获,端方一行考察后上折奏陈欧美各国“导民善法”,“曰图书馆、博物院、万牲园、公园四事”,他们极力推动设立万牲园与公园。当然,也有学者分析,建万牲园不纯粹是出于改革的考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讨好”慈禧太后。早先慈禧在观看德国汉堡动物园来京的马戏团表演后,就曾有过口谕:“我们也要办一个'万牲园’。”其实,在端方等人考察德国期间,他就已经买了不少动物。

可见,万牲园的筹建“箭在弦上”。光绪三十二年三月(1906年4月),商部奏请饬拨官地兴办农事试验场,以兴农业。在清廷的规划中,万牲园是农事试验场建设的一部分。

农事试验场位于西直门外,是在乐善园、继园以及广善寺、惠安寺两园两寺旧址基础上筹建,继园又名“可园”或“三贝子花园”(三贝子具体指谁说法很多,有说是康熙第三个儿子诚隐亲王允祉,也有说是乾隆时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

在筹建过程中,慈禧和光绪帝还曾召见农工商部官员问询情况,慈禧甚至亲自“拟选取各种鸟兽鳞介品类,选行豢养陈列,为动、植物院之基础。”这都加快了万牲园的建设进度。

在筹建万牲园时,端方在国外购买的动物抵达北京。光绪三十三年(1907)《大公报》6月7日(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报道,端方选购的各种动物共计五十九笼运送回京,其中有“大象一只,斑马一匹,花豹二只,鹿八只,各种猿猴三十八头,大狮二只,老虎二只,袋鼠四只,羚羊一只,塘鹅二只,驼羊一只,野牛一匹,鸵鸟四只,仙鹤六只,天鹅十四只,美洲虎一只,大熊四只,美洲狮类大兽二只……”,这批动物先是于农历四月二十五日运至塘沽,两天后抵达京城。

有意思的是,这批动物到京城后,万牲园还没有建起,只得把它们临时寄养在广善寺内,后来,这个寺庙也划归万牲园。

万牲园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19日正式建成。内设动物园、植物园、蚕桑馆、博物馆、茶馆、餐厅、照相馆等,当时的报纸赞叹为“博大富丽,包罗万象,为北京三百年来,中华二十一省,所没有见过的。”

建成之后,清廷还敕令各省上供各地的特产动物。据清宫档案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浙江布政使喻兆蕃解送山鸡、水鸭、水獭、野猪等动物;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广东工商局派知县曾昭声呈解琼州鹦鹉一对,琼州猴子一只,崖州飞蛇二对,海鹤一对;光绪三十四年四月,福建农工商局派候补把总林兴解送画眉二只,白鹦鹉一只,白燕四对,香雀一对,鹿一只,猴一只,松鼠一只;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将奉天海域所产动物解送北京,有鹰、青燕鸟、花纹鸟、叫天鸟等。

慈禧以及一些大臣也向动物园赠送了自己的收藏,比如慈禧珍爱的小猴,内务大臣赠送的八蹄马等,这也使得万牲园的各类珍稀动物愈加齐全。

 开放之初 男女分开入园

万牲园正式接待游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曾两次巡幸,参观园内的动物、观赏菊花,打赏园内执事人员,并题写了“自在庄”“豳(bn)风堂”等处的匾额。清人吴士鑑在《清宫词》中有诗《三贝子花园》曰:“豳风堂处驻虹斿,自在庄前辟绿畴。亲御麟毫题赐额,至尊侍坐畅观楼。”

当时万牲园开放时间,春冬季为早九点至晚四点,夏季为早七点至晚六点,秋季为早八点至晚五点,星期日及风雨天照常营业。园门外设有售票处和寄存物件处,游人须按时入园,按时出园,到时间不退场者,会被工作人员请出。入园票价为铜元八枚,儿童仆役减半,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入园可以享受免票待遇。这项措施体现了设立万牲园以及农事试验场的初衷,“本场为开通风气,改良农事起见,特于场内附设博览园,以便公众游览,得考察试验之成绩,发起农事之观念,并于博览园附设动物园、博物馆。”当时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以及畅观楼须另行购票:博物馆铜元五枚,动物园八枚,植物园四枚,畅观楼二十枚。

清末,万牲园对男女一律开放,可谓开风气之先。不过开放之初,依旧顾虑到“男女授受不亲”的旧礼,男女客分开售票,每周一、三、五、日对男性开放,二、四、六对女性开放。除了男女分窗售票之外,园内的各式茶馆、咖啡馆、餐厅也都分设男女座,严令“进者不得错乱”,尤其告诫随游男客不得在女座中往来行走,否则工作人有权阻拦;园内随处而设的座椅、游船也都明令男女不得同坐,就连游客在园内行走,“凡有女客观览处,男客不得近前拥挤,不得袒胸露背”。

但是这种男女分开入园的制度,遭到了舆论的反对,当时有报纸对此就提出批评:“男女分日,为地球万国所无。或者此后男女畛域融化,禁例便可解除。”没过多久,这条规定很快就被废除,从此开启了中国官方所设公共场所破除“男女授受不亲”旧例的先河。

民国时期,万牲园更是成为了男女青年情有独钟的公共空间。

  民国初 梁启超举办文人雅集

万牲园的开放,也为京城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万牲园内还有各种服务设施,比如设有茶座以及豳风堂、万字楼、观稼轩和咖啡馆等建筑,还有一处餐厅,中西风格兼备,供游客休憩啜茗。据记载,园中的西式咖啡馆,也叫西洋茶馆,当时还有诗云:“照人粉壁白于霜,几案杯壶净且光。一盏噶飞消宿食,胜游疑到大西洋。”噶飞就是咖啡。

园中还设有镜真照相馆,它是一座三开间的大楼,楼外有一大庭院,高搭天棚,陈设许多盆花和桌椅,亦可饮茶。馆内陈设十分华美,不仅可以在室内取景,园中景色亦到处可选取,因此被时人誉为“北京第一照相胜境”。不过,照相馆不允许游客自带相机入园,原因是担心“逢人窃照,致招是非”。而且当时规定,园内可以随意取景,但不许在桥梁道路旁或人多处取照,也不许拍摄其他游客。

清末,万牲园还有肩舆、人力车和游船等交通工具,为游人提供方便。

当时很多家庭携带一家老小前往万牲园游览,许多外地游客进京也会到此盘桓一番。当时的报纸非常关注万牲园,他们的诸多报道生动地反映了“游人争看万牲园”的情形,还有诸多游人在游玩之后写下详细的游记。

具有人文气息的北京竹枝词,记录了京城民众游园的盛况:“全球生产萃来繁,动物精神植物蕃。饮食舟车无不备,游人争看万牲园。”

大众的游览热潮也引起了西方的关注。英国的《泰晤士报》1909年9月3日刊发了这样的报道:“北京人,无论男女,另一种爱好的去处是万牲园。万牲园建造于西直门附近,品味绝佳。园中设有餐厅和茶馆,中西式兼备,宾客盈座,充满了生机,孩子们多彩的裙裾更衬得风景如画。”

万牲园开办四年后,清朝灭亡,但是万牲园得以保留,而且这里全新的生活方式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逐渐被人们接受。

民国二年(1913)4月9日这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传统文化中的上巳日。在古代,这天要举行修禊活动,即在水边濯身除垢、驱除不祥,后来演变为文人的诗酒之会。其中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王羲之兰亭修禊。

1913年的上巳日,距兰亭修禊一千五百余年后,梁启超在万牲园举办了一场修禊活动。应邀参加的有瞿鸿禨、易顺鼎、严复、林纾、姜筠、梁鸿志、黄秋岳等40多人。大家曲水流觞,吟咏抒怀,汇诗成集,这就是后来传为美谈的“癸丑续兰亭修禊”。

当时的《庸言》杂志第一卷第10号《癸丑禊集诗》收录了27人在这次修禊活动上唱和的诗共30余首。其中,梁启超亲自作了长达三百二十二字的七言长古诗:《癸丑三日邀群贤修禊万生园<兰亭序>分韵得激字》。梁启超的万牲园修禊活动,为万牲园全新的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注脚。

不过,在此之后,随着局势的变化,万牲园的命运变得跌宕不安。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这里迎来新生。1950年3月1日,万牲园以“西郊公园”的名义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更名为北京动物园,一直至今。(刘永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