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为什么把公主嫁给张骞和苏武?为什么苏武名气更大?

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位于前列,他们谱写了当时汉代全新的外交诗篇。汉朝和后世都给他们极高的评价,他们的壮举广为流传。匈奴甚至给他们娶妻生子苦苦相留。那么匈奴人为何如此呢?

苏武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苏武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汉朝和匈奴有时打仗,有时和谈,和平时互换高级俘虏回朝。

天汉元年(公元前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率队,护送回匈奴高级战俘回草原。

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他的副官张胜求功心切,勾结匈奴内叛乱,事情败露被捕。

匈奴王一怒之下扣下所有汉使。匈奴劝苏武说:“苏武啊,你太厚道了吧?在我地盘上造我的反。我这人爱才,希望你将功补过留下来当老师。”

苏武说:“我生是大汉的人,死是大汉的鬼,不可能在这里当支教”。

匈奴王无可奈何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去牧羊了。“北海”就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贝加尔湖

匈奴王好人做到底:苏武许配了一个匈奴公主,后来苏武和公主在贝加尔湖畔,生下了一个男孩,起名苏通国。苏武被软禁十九年之后,汉匈奴关系缓和,

苏武被释放回国。这就是苏武牧羊——一边放羊,一边和公主聊天的故事。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听说大月氏深受匈奴之苦,于是遣使前往:希望能形成军事联盟夹击匈奴。

张骞这个苦命娃,张骞率100多人,出使大月氏,一路西行直接被匈奴大军逮住了。

匈奴对张骞各种威逼利诱,可是,张骞心如磐石,不为所动。

尽管如此,匈奴单于也给张骞配了一个匈奴公主,张骞和公主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年也有了爱的结晶。张骞逮到机会,在公主的帮助下逃跑了(有一说是匈奴女孩被处死了)

张骞出逃后继续履行使命,千辛万苦途径许多国家,终于抵达大月氏(今乌兹别克斯坦)。这时的大月氏富饶平安,无意向匈奴复仇。

张骞只得东返,回归路上又被匈奴逮住,住了一年多,他乘匈奴内乱再度逃回长安(真该按照这个蓝本拍个《越狱》一定美轮美奂,荡气回肠)。

张骞出行时的百余人只回来两人。他此行途经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还对五六个大国精细调研,将所有信息详细汇报汉武帝。

以13年的困苦为代价,使中原得到闻所未闻的西域的知识,使汉文化的影响传播到“西极之地”。

他作为以中原王朝开拓西域外交第一人,对于中西文化、政治、经济发展有“凿空”的意义,功勋彪炳史册。

(公元前123)张骞跟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熟门熟路为远征提供了重要保障,封“博望侯”。“博望侯”太有名了,以至于后来的汉使,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再次西行,加强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此后,汉与西域的通使往来十分频繁,他在西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

传说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由张骞传入中土,他对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永不磨灭。

张骞在中亚的大夏时,得知巴蜀有通向印度的道路。汉武帝大喜,于是派使者从巴蜀出发打通和印度的交通——西南地区滇、夜郎等部族的联系密切起来。这条道路,有人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

让我们把眼光转向匈奴:

匈奴王是不是太善良了?不但不杀他们,还赠送女人,用温柔乡感化。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非常高。

一:苏武、张骞这类汉臣,熟知军政内幕,投降后可以知己知彼,拥有主动权。

二:即使这不投降,未来和汉朝打仗,可以拿苏武、张骞他们,来交换高级俘虏。

三:优待苏武、张骞这些高级俘虏,瓦解汉朝军心的作用,在战场上,可以向汉军喊话:你看苏武、张骞都在我匈奴吃好喝好,还有女人伺候!

四:苏武、张骞这类重臣有号召力的,一旦劝降凭借他们的地位、威望、可以帮忙劝降大汉的将军。

优待俘虏,其实是一种政治智慧,匈奴这样好心劝降,再配个女人用家庭来牵绊你,是有成功经验的,例如当年招降大将李广利、李绪、卢绾、卫律……等人。

把思路再拉向华夏大地:

苏武的敌营19年,不为威胁利诱所动,甚至“引刀自刺”,至死不降匈奴。他壮年出使,归汉时“须发尽白”,古人认为他实践了孔子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君子之风。苏武牧羊的形象,成为千百年来讲究“忠”与“节”的道德教育的榜样。

苏武死后位列麒麟阁的11位名臣之一。

然而与苏武同时的张骞,却没有能够在古代舞台上留下高大的成功使臣的形象。

正史记录中“苏武”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张骞”。民间文化的这种形态是与当时的政治导向有关。

在中国正统意识中, “张骞立功异域”不如“苏武不失其节”;“张骞怀致远之略”不如“苏武以秃节效贞”。

结语

张骞和苏武在后世文化位置的高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微妙心理;

也透露秦汉以来中华王朝的成立与巩固,国家意识得以强化的精神内核:

实现外交成功(如张骞“凿空”)和忠贞不屈(如苏武“全节”)两个方面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现代人对张骞功绩推崇备至,对苏武故事心动神牵。都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无论如何,他们成就了汉武帝励精图治的大时代; 形成了中国历史中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