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0

181、玉透雕双龙佩战国早期长12.9厘米 宽4.9厘米 厚0.3厘米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黄色,有酱黄色的瑕疵。玉质温润,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近横长方形。透雕成对称的两条卷龙形,两龙躯体相接处上方雕变形饕餮纹,表面刻网状三角纹,左右刻双勾云纹。双龙连接处阴雕同心圆三周。两龙的身躯皆作横向的S形,龙首朝上,张口,圆目,独角,曲身,卷尾。龙口内雕琢细密的阴线纹。吻部、独角和龙体表面雕琢阴线勾云纹构成的纹样。龙身边沿刻单阴线。两龙的上吻,咬着与龙身相连接的两条小龙,小龙的龙身亦以阴线勾云纹为装饰。此器造型奇特,雕琢工艺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工艺美术品。

182、玉虎形佩战国早期长9.6厘米 宽2.7 厘米 厚0.1 厘米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黄色,半透明。扁平体,颇薄,器形作伏虎状。圆目,凹背,卷尾。口部和尾端各钻较大的圆孔。以平行的双阴线纹雕出虎的轮廓线。虎耳、前后足以及虎斑纹皆以双钩曲线纹琢成。另一面阴刻鸟首、鸟的圆眼及尖勾状的喙和羽毛等纹饰。此器厚度极薄,而阴线纹饰又系两面雕刻。因此工艺极精,雕琢难度较大。

183、 玉方镯战国早期长7.2 厘米 高1.5厘米 孔径6.2 厘米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 馆藏玉料呈青黄色,半透明,玉质温润。有酱色瑕疵和裂痕。作圆角方形。曾出土一对,放置在墓主人的腰间。四隅各浮雕蟠虺纹,蛇首位于中央,躯体作顺时针方向回旋,两足外伸,尖尾上翘。蟠虺纹所夹的镯面,各雕两行卧蚕纹。此器色如新剥蒸栗色、可谓稀世之珍。

184、 玉半琮战国早期高 4.8 厘米 边长6.9厘米 厚0.8厘米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黄褐色,有瑕疵。呈V形。器形自不平沿射的两侧交会于琮一角,恰为外方内圆的矮体琮的二分之一。两射和琮体透雕成动物形。素面。其中一射为平沿,另一射不平。琮体三个角各刻一近似方形的小缺口。侧视琮体拐角处,若将平沿射朝下,不平沿射朝上放,不平沿的一射上的透雕动物,颇似两只对首相抵的虎形;若倒置,这对动物与拐角处的小缺口及其两旁的未穿透的孔连为一体,整个成为一个兽形,那对角抵动物则成为它的两爪。此器正置于墓主人的背部。像这样的半琮,实为先秦墓葬出土文物中所罕见。

185、玉蟠龙饰战国早期长9厘米 宽 7.1 厘米 厚0.4厘米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黄绿色,有酱黄色浸斑。此龙独角,张口,上吻长于下吻。龙体较细窄,蟠卷成螺旋状的圆形。脊背雕琢齿脊状的三足,略向外曲伸。通体光素无饰。龙眼处钻一小穿,以供系佩。

186、玉扳指战国早期长 4.3厘米 宽3.4厘米 高1.1 厘米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灰黄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局部含酱黄色杂质。体作椭圆形,上下平齐,平面呈前尖后圆的椭圆形,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穿孔,可套入成年人的拇指。后壁横钻一小孔,用于穿缀线绳。侧面突出一小钩,用于控弦。此器光素无纹饰。出土于墓主人左手掌附近。

187、玉带钩战国早期高6厘米 腹宽1.5厘米 腹厚 0.9厘米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色,有棕色斑疵。表面磨光,有光泽。侧视呈鹅首形,长颈扁喙,颈腹正面刻涡纹,两侧、背面及钮面,刻阴方格纹和圆圈网纹。

188、玉(王加屋)战国早期高4.8厘米 上径1.8厘米 下径2.1厘米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灰白色,质地纯净,有较好的光泽。分别出土于墓主人的左、右手处。圆柱形,两端平齐,磨光,一端小一端较大。器身上下两段各刻阴线云纹,中段琢斜线纹两周,其间夹雕阴线弦纹一周。两器大小相同。

189、 玉鱼形佩战国早期首尾长6.6厘米 身中宽1.8 厘米 孔径0.3 至0.4厘米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黄白色,半透明。器形弯曲如钩。颇似一条跳跃的鱼。鱼头尖斜,嘴旁钻有一孔。鱼身两面平直,边缘呈斜坡状,故横断面作八棱形。鱼尾尖锐,眼部钻一孔,中腰另钻一孔。

190、玉鸟首形佩战国早期长 9.3 厘米 宽 2.9厘米 厚 0.4 厘米1978 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白色,半透明。扁平体,近长方形。前端作鸟首形,后端平齐。尖喙,以阴线刻编索纹一周为眼圈,中部雕琢隐起的圆眼.鸟的背部钻有六眼透孔,中间的一孔较大,以供系佩。玉鸟的下边雕镂三足,足爪卷钩。后下方有垂尾,向前卷曲。鸟形的周边雕琢绚索纹边线,眼喙间琢有圆点纹。鸟身琢有双勾云纹。

191、玉琮战国早期高3.4厘米 边长 5.3厘米至5.4厘米 内径3.6厘米1971年湖南省长沙市浏城桥 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灰色,不透明,内圆外方,短射,表面光素无纹。自新石器良渚文化出现玉琮以来,至商周已盛极一时,春秋时期已进入衰退阶段,战国时期的玉琮罕见。

192、玉璧战国早期外径 10.6厘米 内径3.9厘米 边厚0.45 厘米1971 年湖南省长沙市浏坡桥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玉料呈青色,略带灰色,不透明。出土于内棺中墓主人头部。另两件平素无纹。此器两面的肉部皆饰阴勾云纹。在长沙楚墓中以玉璧随葬甚为少见。此器琢磨甚精。

193、 玉璜战国早期长 9厘米 宽 2.6厘米1982 年浙江省绍兴市坡塘 306 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白色。扁体,扇面形。上下边缘有齿脊。表面雕琢隐起蟠虺纹。中脊和两端中部各钻一孔。同形制的出土二件,可与他器组合成佩饰。

194、石片战国中期最大的长约5厘米 宽约4厘米1954年至1955 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 1723 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组石片皆以灰色璞玉磨制,器表无光泽。扁平体,共计23片(本图缺少一片),发现于墓主人的面部。其在墓主人额头处有一近圆形带齿边有钻孔的石片(本图未收)和一件三角形镂孔石片,在相当耳部的地方有两件圆形石片;在相当人的面部有一组像人脸形的石片,即以眉、目、鼻、嘴等形状的有孔石片组成人的五官;在上述石片的下边两侧有七件四边或五边无钻孔的石片。这些有钻孔的石片原来都缝缀于一块方形的外黑内红色的织物上,在墓主人入验时用于掩遮面颜的。此外,还有两件镂空的兽形石片置于墓主人的胸部。这些石片是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入葬的。

195、 玉璜战国中期长7厘米 宽1.4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料呈绛白色,半透明,体光素。两端刻边牙,略具龙头形态而无耳目。三穿在背及两端。

196、 玉璜战国中期长9.4厘米 宽2.1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祭祀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料呈黄绿色,中有白斑。体扁平,弧形。两端作龙首形,以龙口为孔,背亦有一孔,可供穿系。龙吻前探,向上弯曲,嘴唇紧闭,口部镂空。龙首琢有尖角。表面篆隐起卧蚕纹。璜体碾琢工整,两面纹饰相同。

197、玉璜战国中期长9.4厘米 宽2.1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祭祀坑 2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形制、色泽与上述玉璜成对。应是一组玉佩中的两件饰物。

198、玉佩战国中期长5.2厘米 宽1.2 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祭祀坑2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料呈淡黄色。器体如璜而边牙琢成卷龙形,背上拱有一孔。一端为首较宽,一端为尾略细。两面琢磨光滑,体态极富动感。

199、 玉圭战国中期长18.8厘米 宽5.8 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祭祀坑2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色灰白色,杂以黑斑。扁平长方形,锐首平柢。一边磨平,另一边留有切割痕迹。基部钻一小孔。通体光素无纹。器表遗留有绢帛残片,作朱白相间的条纹,可知此器系先用绢帛包裹而埋入祭祀坑内的。

200、玉册战国中期简长约22.5厘米 宽约1.2厘米 厚0.11厘米1950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1号墓祭祀坑2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玉料呈青色有白斑,半透明,质薄而匀。出土时50枚简相次成卷,发掘者依次取出,重新编组,集以成册,宽约62厘米。简面无字,亦无珠墨痕迹,或年代久远颜色剥落 或原本无字,仅具形式。

(0)

相关推荐

  • 新展来袭|吉玉永年——随州、洛阳出土西周玉器精粹

    它们温润纯厚,沁色秀美: 它们精光内蕴,凝脂内沈: 它们来自三千多年前的古曾国-- 2月3日,由洛阳博物馆与随州博物馆共同主办的2021"辛丑"年春节特展"吉玉永年--随 ...

  • 今天518博物馆日,带你看看祖国的文物有多精美

    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以下高清照片均由 二里头大单于特约文物摄影师 平如恒 先生提供: 平如恒,80后文物摄影爱好者,近年累计拍摄文物数万. ...

  • 【分金炉】愚昧与残暴的陪葬 历史的传承与扬弃

    历史的传承与扬弃之虞 --访随州曾侯乙墓有感 造访位于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旅游大巴司机把车开到大门口却不敢进去,因为曾侯乙墓至今还坐落在一个部队大院里,而且门口仅仅挂着阿拉伯数字部队番号的牌子,院子里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2

    蛇形玉饰商代早期长9.长径1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陵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质地均匀.蛇形,尾端残.横截面呈椭圆形.首端为蛇头,两侧圆凸表现双眼,中部以阴刻表现双身围绕. ...

  • 汉东大国:曾侯墓出土文物

    曾国, 史籍失载的西周封国, 随着带铭青铜器的不断发现 逐渐被世人知晓. "曾"与"随", 是否是一个国家? 曾国的创建者为谁? 曾国与楚国关系又如何? 这些困 ...

  • 这座低调的城市,出土了震惊世人的国宝,有着非凡的历史!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中国现有13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名城,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181.白玉双人耳礼乐杯 元 通耳高 7.5 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细润,随绺纹有黄褐沁.圆形,里外雕纹饰.里壁至底琢朵云,共四周三十二个.口沿外阴刻圈纹二十个.外 ...

  •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0

    178. 玉琮良渚文化高7.3厘米 宽9.6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器呈白色,分上下两节,每节为一神人像,双眼圈,两侧有眼角,蒜头鼻,神人上部各有两道弦 ...

  • 中国玉器大全(商 西周)10

    141.玉柄形器商代晚期长16.3厘米 宽2厘米 厚1.5厘米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商代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白色,有蓝黄斑,和田玉.长条扁方体,两端平齐,中心对钻穿孔.上端两侧内敛,素面.四角 ...

  • 中国玉器大全(秦汉---南北朝)10

    181.玉鞢形佩 西汉 长10.8厘米 宽3.2厘米 1986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河南省商丘博物馆藏 青玉琢成.中部为心形,上有一圆孔,两侧透雕对称凤鸟,一侧微残.以阴线刻饰凤鸟羽翅及流 ...

  •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

  •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2

    21. 石玦与石片春秋中期石玦径 4 厘米至 4.2 厘米 石片长 3.7 厘米 宽2.7 厘米至 3.3 厘米1955 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1号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石玦和石片皆青灰色璞玉(俗称玉根 ...

  •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3

    41.玉双系拱形起脊饰春秋晚期高5.8厘米 宽3.2 厘米 厚0.3厘米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玉料呈青白色,半透明,质地莹润,有光泽.器身拱起作盾形,正面中部起十 ...

  •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4

    61.玉冲牙春秋晚期高4.5 厘米 宽5.5厘米 断面直径 0.5 厘米1978 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墓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青灰色,有透明感.断面作梅花形.一端尖细,一端平齐有穿孔.器身雕琢左旋绚 ...

  •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5

    81.玉冲牙春秋晚期长7厘米 中宽2 厘米 厚0.1 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3号墓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玉料棕褐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两件成对,器形.尺寸相同.扁平体,弯作牛角状,其较宽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