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京剧创新失败的例子(摘自王元化《清园谈戏录》)
有人提出,京剧创新,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美观,戏曲是美的艺术,创新要让人感到美;
二是要便于演员表演。虚拟性、程式化和写意型是京剧的特点。脱离开她的特点,向写实靠拢,
妨碍演员表演,无论你是大师还是普通演员,都会面临失败。
这里有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大师创新失败的例子。
一、先说梅兰芳
据传,梅兰芳早年也曾试图改革京剧布景、引进写实的装置与道具。民国十七年,他上演的
齐如山编剧的《俊袭人》。台上布置两间相连的房间,一间卧室,一间书房,把家中的花梨木器、
紫檀木器、太师椅、多宝阁也搬到台上。这出戏有四个人物,梅兰芳扮演袭人,姜妙香扮演宝玉,
萧长华扮茗烟,姚玉芙扮麝月。阵容也算不错了,满想一炮打响。没料到因限于布景,演技施展
不开,那三人上上下下成了活动布景,梅兰芳也只能在两间屋里活动,没有机会使身段,只卖几
段唱腔。演完,梅兰芳觉得不理想,就挂起来不再演了。
对于京剧布景的看法:
程砚秋在1933年赴欧考察回国后写的《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中说:兑勒先生很诚恳地
说:“中国如果采用欧洲的布景以改良戏剧,无异于饮毒酒而自杀。”
史达可·扬在纽约看了梅兰芳演出后说:“从前听人说中国戏不真实,但现在看了,觉得中
国表演艺术非常真,不过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使观众看了比本来的真还要真。
京剧是怎样表现真实性的呢?裘盛戎一席话道出了个中消息,这就是“以神传真”这四个字。
六十年代北京排现代戏《雪花飘》,由裘盛戎主演。当时剧坛正流行大布景,剧团内有人要用写
实布景,飘落雪花也用实的。裘盛戎知道了,就对舞美设计说:“布景用实在的,再下雪,在台
上要我干什么?”
景,我的动作、眼神就是布景,上山、打虎、过桥都在眼睛里。”
一位爱好京剧的红学家曾发表一篇文章说:他有一次看京戏,背景变成了写实的,画上了大
片丛林,丛林中还画有道路,但戏里的人物不在的路上走,却在丛林前大跑圆场。他问道:难道
不是疯了吗?
京剧不仅在舞台布景上应是虚拟性的,其他方面如身段、唱腔、服饰等等,也都应是虚拟性
程式化写意型的。这才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再说马连良
就以服饰来说,写实的办法也是不可取的。这里也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相传抗战初,马连
良准备上演吴幻荪改编的《临撞山》,这出戏是采自《隋唐演义》秦琼救李渊的故事。配角邀请
的都是名演员。马连良为了使整个演出于史有据,特地跑到充州,去考察李渊的服饰。回来新绣
黄靠,改用四方靠旗。满想使观众耳目一新,谁想到演出的失败就坏在这四面方旗上了。
原来武将扎靠,靠旗都是三角形的,动作方便,起打也利落。背上四面方靠旗后,不仅转动
不灵,而且起打时所占空间较大,使对手不敢靠近他,怕碰坏了靠旗,这么一来,起打也就显得
松懈了。后来人说马连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他办了方旗这么一件糊徐事,头一场演完就后就
后悔了。从此这出戏就挂起不再唱了。
有时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专家,反而更容易看清真相。一九三二年,程砚秋访欧,在
莫斯科小剧院看到演员用木凳代替马,以木棒击木凳表示跑马,便向那里的戏剧家介绍京剧的趟
马动作。他们听了以后极其折服神情承认说,京剧中的马鞭是一匹活马,要比他们用木棒击木凳
好得多。
事实胜于雄辩,结论我就不用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