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怀疑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了解笛卡尔是从他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开始的。不过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按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这个哲学命题是从怀疑中得出来的,笛卡尔最初是在《沉思集》中开始了他的怀疑之路。
笛卡尔所怀疑的是人类的一切知识。
笛卡尔之前是中世纪的末期,他接受的也是经院哲学的教育,虽然那时人们把哲学看成一切科学的基础,但是哲学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存在争议的。
所以,笛卡尔认为在一切知识的大厦的基础都是不稳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笛卡尔认为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感觉经验。
由于感觉是变化无常和有错的,所以不可信赖,以感觉为证据产生的经验知识同样不可信赖。
笛卡尔认为我们的感觉和梦或者幻觉并没什么不同,因为我们没有一种标准能区分开梦境、幻觉和真实的知觉。
这个论证可以表达为:
1. 为了有知识,我们必须能告知幻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
2. 但我们不可能区分这两者;
3. 因此,我们不能确定任何知觉信念。
笛卡尔说,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一切,或许是一个恶魔利用感觉来欺骗人类。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不过是它想让我们如此感受罢了。
这种'恶魔的幻象'和后来希拉里·普特南提出的思想实验'缸中之脑'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问题。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书中,表达了一个假想,这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缸中之脑'。
假设,如果有一个人(也许是你自己,也可以是每个人),他的大脑被切下,放进一个维持大脑存活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在计算机上,计算机可以模拟出大脑的所有信息,这样就使大脑具备一切感受。
那么,对于这个人的大脑来说,由于运动、感觉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出来,所以好像各种事物还都存在,那么这个大脑如何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幻象之中?
说到这里,从'恶魔的幻象'到'缸中之脑',表达的都是对我们感觉经验的怀疑。
笛卡尔之所以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他开启了认识论的开端。而'我思故我在'正是他在对感觉经验的怀疑中建立起来的一个认识论问题。
在认识论中,我们的认识过程可以概括如下:我——认识的主体,对象——认识的客体,感觉——认识的途径。
如刚才所说,如果感觉不可靠,我作为认识的主体是无法保证对象的真实性的,这同后来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不可认识是一回事。
所以,笛卡尔对我们的感觉以及由感觉产生的一切生活现象都给予怀疑。不过他怀疑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个不可怀疑的基础,来作为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
笛卡尔是如何去克服怀疑论的呢?
首先,笛卡尔认为逻辑规律是有效的。笛卡尔在进行哲学思想之前,他还是一个数学家,解析几何就是由他创立的。所以,笛卡尔把数学看做是所有哲学方法的典范。
在笛卡尔看来,要建立一个哲学思想体系,一个和数学一样的确实性的体系,就得通过研究数学来掌握运用逻辑的规律。
通过某种方式让哲学变得和数学一样清晰明确,这是笛卡尔一直想做的事。
可是由于不信任感觉,笛卡尔认为通过感觉经验得到的关于事物存在说法也就无法确定。
即在我们的认识过程中,我思考是认识的起点,而感觉是认识的途径,现在途径不可信,导致了对象不可信。
下面我们看笛卡尔是如何从逻辑中推出'我思故我在'的:
- 我怀疑'我的存在'这件事,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我的怀疑是正确的,那么我就是不存在。但是此刻我在怀疑这件事是明白无疑的,由此证明,我思考时是一定存在的;
- 相反,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我的怀疑(我在思考这件事)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存在的(从反面证明了我不该怀疑我思考时的存在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认识的过程中,虽然感觉和认识的对象都不可确定,但是'我在思考/怀疑'这件事作为认识的起点,是无可怀疑的。
我怀疑我的存在这句话不可能是正确的,由此得出结论'我思故我在'。
所以,笛卡尔对自己在思考的存在性毫不怀疑,他认为这是一个确实的知识项。是清楚明晰的,即自明的。
就像数学的方法和标准一样,以不言自明的原则为出发点,以公里为开端,凡是对这些公式有所认知的人,都会对其抱肯定的态度。
笛卡尔因此把自明性作为知识的基础,凡是清楚自明的东西都是知识。
所以他认为在对其他命题进行推导时,便用这种原则作为出发点,若推理过程没错,那么从逻辑上讲,这一命题就是从这个原则演绎出来的,并且与这一原则有同样的确实性(上帝存在就是被他这么推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