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十件瓷器精品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瓷器是土与火的结晶,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
早在商代,中国便开始生产原始青瓷;东汉烧出了成熟的瓷器;唐、五代时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宋代为瓷业生产繁荣时期,汝、钧、官、哥、定等窑脱颖而出,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无论其造型、品种还是釉彩、纹饰,都比以前有所创新和发展;清代为中国古代瓷业发展的顶峰,其数量、工艺、造型和装饰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广西博物馆自20世纪30年代初建馆以后,就一直注重瓷器的收藏与研究。广西博物馆馆藏7000余件。这些制作于战国晚期到清代,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的如花美瓷,以其优美的造型、光洁的外表、鲜亮的釉色、丰富的装饰而为人们所珍爱,更以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而为世人所珍重。
名称:永福窑青釉彩绘花腔腰鼓
尺寸:长46.7厘米、鼓面径19.8厘米、另一端径11厘米。
时代:宋
来源:1979年出土于永福县窑田岭
腰身长而细,一端近球形,另一端为喇叭形。灰胎,胎中部较厚,表面施青釉,釉层稍薄。鼓身绘釉下褐彩花纹。
永福窑位于广西永福县南2公里的窑田岭,最具地区特色的便是釉下褐彩青瓷腰鼓。早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器》中便有“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窰烧之,细画红花纹以为饰”的记载。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
名称: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
尺寸:高7.5厘米、口径41.3厘米、足径27厘米
时代:明宣德
胎质细白坚致,釉色青白。折沿,浅腹,弧壁,圈足。底露砂胎,有火石红斑。盘青花纹饰为三层:折沿饰江牙海水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底心作缠枝花纹。
宣德时期青花用料为“苏麻离青”,其成分为低锰高铁,故青花呈色有晕散和浓重之处,有铁锈斑陷入胎骨的特色。
名称:明弘治款黄釉盘
尺寸:高4.5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13.3厘米
时代:明弘治
侈口,微弧壁,坦底,圈足。胎白坚致,内外壁施黄釉,底落青花双圈“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
明代弘治时期江西景德镇黄釉器最为著名,它的釉色像鸡油脂般娇嫩鲜艳。
明嘉靖青花双龙纹梅瓶
名称:明嘉靖青花双龙纹梅瓶
尺寸:高32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10.6厘米
时代:明嘉靖
浅洗口,高颈,弧腹,直胫下张,平底,圈足。胎体较重,施青白釉。青花绘画纹饰,颈、肩、胫部分别以边饰纹装饰,为蕉叶纹、锦地开光月影折枝花卉纹、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珠纹。
清雍正款珐琅彩百花纹五孔尊
名称:清雍正款珐琅彩百花纹五孔尊
尺寸:高9.5厘米,口径31厘米,底径7.1厘米
时代:清雍正
尊口微撇,矮束颈,弧坡肩,肩部竖起四个短圆管,圆弧腹,平底,圈足。胎细白坚质,器内壁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彩,外壁从珐琅彩绘画蔓草百花纹。器孔口边和足部作兰彩卷纹草边饰,肩部和胫部绘兰彩如意纹缀红珠边饰。底部落青花双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
名称: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
尺寸:高8.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2.5厘米
时代:清康熙
器的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暗花团螭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三竖行六字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量也极其少有。
名称:粉彩山水人物图螭耳大瓶
尺寸:高71.8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23.3厘米
时代:清乾隆
洗口,高圆颈,颈两侧贴塑螭耳,丰肩,长弧腹,高胫,平底,圈足。胎体坚质厚重。粉彩绘画八层纹饰:口边,颈部和胫部为洋红轧道花纹地,腹部以红、蓝、绿、墨彩绘松下九老对弈赋诗图。器内和底部为松石绿釉。口部、肩部、胫部分别作彩色底粉彩花卉边饰。耳部勾填蓝彩。
画面中的九位老者面容慈祥,均为文人墨客姿态。有的在苍松翠柏下下棋,有的在吟诗作画,有的站在松柏下畅谈,有的抱琴弹奏,有的对天仰望。每位老人身旁都伴有童仆,或端茶侍奉,或煮茶温酒、备办佳肴,或侍候笔墨,或聆听长者论道。图绘以石径和松柏为主线,整体上看,瑞松摇曳,梅花绽放加以点缀,远处瀑布飞流,仙雾缭绕,环境清幽淡远,实为人间的“桃源仙境”。
在唐代中期,出了个闻名九州的“香山九老会”,至今仍被称颂,百世永流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代文人吉旼、刘贞、卢贞、白居易等九位士大夫对当时制度的不满,看不惯世俗,又因志趣相投,在河南洛阳龙门之东的香山结成“九老会”,他们曾共同在洛阳香山履道坊作九老诗,绘九老在香山聚会宴游图。我馆所收藏的这尊瓷瓶所描绘的便是该典故的内容,图中刻画出这些文人退身隐居,远离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的场景。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九老中,白居易最小,在香山立会那年74岁,而最长者李元爽136岁。隐山遁水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居士晚年向往的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香山九老的形成记录了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也给自然山水风光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印记。
此题材从唐开始就非常兴盛,在瓷器、画卷、雕件上都多有体现,使得这种具有历史典故的题材能够较好的继承下来。
粉彩梅竹图梅瓶
名称:粉彩梅竹图梅瓶
尺寸:高20厘米,口径3.7厘米,底径7.9厘米
年代:清乾隆
此器物胎白,通体以白釉为地。腹部用粉彩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梅竹图,以简洁的墨彩绘出梅枝,再用胭脂红、绿、青等柔和的色彩点缀花朵及竹叶。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作盛酒用器,因口径之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
乾隆盛世的粉彩瓷器极为盛行,此器物形态饱满,简洁大方的粉彩图案呈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的风格,可见当时它不仅作为贮酒器又是一件精美的观赏品。
紫地粉彩莲花八宝纹花觚
名称:紫地粉彩莲花八宝纹花觚
尺寸:高28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2.7厘米
年代:清代
粉彩花觚胎白质坚,内壁和外底施了松石绿釉,外壁以紫地粉彩绘图,粉彩的主题纹饰是“勾莲托宝”纹。觚的口沿、颈根、胫部、座边都用金彩弦纹描绘,口边粉彩绘如意纹,颈部纹饰上下依次为勾连托杂宝、蕉叶纹,器座纹饰由上而下如意纹、托杂宝纹、菊花四出蔓茎纹,这与花觚上半部的纹饰相对应。底是黄釉地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觚盛行于商周时期,是一种饮酒器,但这件高28cm的精致粉彩花觚显然不能作为酒杯使用,它应是作为礼器使用。
此花觚的绘制精湛,粉彩温润柔和,纹饰寓意吉祥,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尽显出乾隆盛世粉彩瓷器的繁缛奢华。
名称:粉彩凤耳百鹿尊
尺寸:高45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24.5厘米
时代:清道光
直颈,溜肩,鼓腹,腹部对称附螭耳,平底,圈足。底落矾红彩篆书“大清道光年制”款,器身粉彩绘画苍松百鹿纹。
百鹿尊为清代皇室大型陈设器,多见青花器和粉彩器,以乾隆时期最为著名。此器身绘山水鹿苑,山峦起伏,溪流回环,花草争艳,大小鹿群玩耍于山石林间,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鸣叫,或是鹿群在苍松林中奔跑,在草莽间漫步,或卧于草地上嬉戏,或立于山石上踟蹰。这件百鹿尊画面景致丰富,层次清晰,疏密有致,是不可多得的清代陈设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