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永靖龙脉:刘伯温与永靖的交集,原来与所谓的龙脉有关?
作者:常志梅
(刘伯温)
我是一个不懂历史,但又迷恋历史的人,尤其对于民间传说的兴趣,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传说都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所有正史都是历史的真实。
辩证地看待,民间传说是对真实历史的演绎、杜撰,虽然加工、想象的成分较多,但往往基于真实的历史基础,有些是口口相传的“原始记忆”。比如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传说不是文明的根本要素,却有可能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中国历史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对历史的神往永久炽热!
今天,我要说一个来自永靖民间的传说:明代刘伯温在永靖斩龙脉的故事,这个故事总有几百年的岁数了。
(以下为一组永靖烽火台及地理图片)
一、刘伯温寻龙脉
先来聊聊传说的主人公——牛人刘伯温,刘伯温原名刘基,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闻名于世,尤精谶纬之学,当世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够牛吧)!
话说明洪武年间,种种不利迹象时有发生,让刚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小心脏狂乱不已,他觉得眼前总有一条金龙张牙舞爪(估计这龙是活得不耐烦了),让他日夜不得安宁。
于是,朱元璋忙派人找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大师,大师掐指算着,眼珠白多黑少,而后有力地晃着脑袋说:“龙者,天之骄子也,金龙扑殿,意寓草龙觊觎圣上江山。金者,庚辛之属,当指西方,意指真龙降生之地应在西方,并且,从卦象来看,此龙刚兴,必须马上斩之,否则龙飞九五,后患无穷,后患无穷呀!”
朱元璋一听,脸色黑中带青,血压骤升,顿时软在龙椅上:“不得了了,我的大明江山危矣,危矣!”随即用颤抖的双手攥了攥刘伯温的肩膀,仿佛揪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僵硬的舌尖下挤出三个字“靠你了!”刘伯温大师像中了魔咒,茶饭不思,日夜马不停蹄直赴西北,寻访龙脉。
(冯家坷坨烽火台)
那么,什么是龙脉呢?
最早提出龙脉这个概念的,是《史记》,不过当时的说法并不是“龙脉”,而是“地脉”。这里所说的地脉,与后世的龙脉理论有所接近。《阴阳二宅全书》云:“地脉之行止起伏曰龙”。《地理大成·山法全书》又云:“龙者何,山之脉也”。
龙脉说白了其实就是山脉。
传说龙脉所在地会诞生新统治者,所以古代很多帝王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往往会把当时天底下其他的龙脉斩断(不斩的话心里踏实不了,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嘛)。
我们的刘伯温大师认为,中华有三条龙脉,即三大主干山脉,皆发源于昆仑山。分北龙、中龙、南龙。
北龙是指自昆仑山连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燕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一线。
中龙是指昆仑山连巴颜喀拉山、岷山、大巴山、巫山、秦岭、大别山一线。
南龙是指昆仑山连唐古拉山、宁静山、横断山、云贵高原的大娄山、武夷山一线。
而刘大师在这里所说的西北龙脉,恰恰是秦岭一线,属于中龙。
(永靖墩豁豁烽火台遗址)
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那我们的刘伯温大师是如何利用他的风水绝技,实施斩龙计划的呢?
刘大师先是沿着秦岭主脉,一路寻寻觅觅,跋山涉水到达西北,当他赶到天水时,已累掉了半条命,这西北的山山水水,对他而言确实不是“善茬”,居然让大师有种招架不住的感觉。
他细查慎阅龙脉走向,谨慎闻着每一寸土地的气味,怕一不留神就让“龙”逃掉。最后,刘大师寻迹觅踪追查到了永靖,之所以说是最后,是因为他仰观天象,俯察黄河后发现,永靖这个地方山环水汇,群山眉聚之处,皆有龙脉博动的迹象,他预感到这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了。
(永靖焦河东湾烽火台遗址)
二、刘伯温斩永靖龙脉
之后,刘大师沿黄河顺流而下,晨曦中,黄河水在阳光下闪着点点金光,每一串水波都跃动着迷人的舞姿,但刘大师觉得这些美景不是一般的刺眼,他眯缝着的眼如两把锋利无比的镰刀,恨不得把永靖所有山顶都都割平了。
“等等!”(这是他一路走来最响亮的一句话)他用沙哑的声音吼道。所有随行的人仿佛被施了定身术,呆立在原地。“这奔腾的黄河侧面,群峰蜿蜒,如蟠龙飞舞,此乃龙脉之气呀!”他激动地说着,并四下扫视着,而后贼笑着(这一笑,因用力过猛,至少能多压出脸上原本三分之二的褶皱)用滚烫的双目锁紧永靖的王家大山,浑身哆嗦着说:“哎呀妈呀,原来你在这里……”
这王家大山如一条东西蜿蜒的巨龙,而刘家峡水库北岸的山顶,正是龙气汇聚处,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于是,刘大师命千名勇士,一溜烟地爬向山顶。到了山顶,他们高举特制大砍刀,使尽吃奶的力气,一起向刘大师所指的“龙气汇聚处”猛砍。
霎时,山崩地裂,电光雷石,几声如牛似虎般惨烈的吼叫震耳欲聋,黄河两岸所有人畜听到这吼声后,不禁仰头张望,或掩耳奔逃,伴随一股青烟的腾空而起,吼声隐隐走远,一切貌似又恢复了平静。
(永靖小岭烽火台遗址)
但是,刘伯温大师揪住的眉宇还是没有完全舒展开来,他根据风水地势,又在龙脉前后修建了烽火台,用于镇压(龙脉),以免它起死回生,说干就干。
刘大师所建的这些烽火台中最大的就是冯家坷坨烽火台,它的四周有梯形城墙,长38.5米,宽25.5米,高8米,城墙宽2.7米。城墙中央筑有墩台,为圆锥体,与城墙浑然一体。墩台长10米,宽8.5米,残高17米,台顶呈圆形,直径5米。城台全为黄土所筑,每一夯层厚20厘米。此烽火台依山傍水,屹立在黄河岸边,面朝莲花古渡,是县内23座烽火台中最雄伟,现存最完整的一座。
据专家考证,这些烽火台皆是明代所建,然而明时信息传递方式已很多了,所以烽火台作为古代的信息高速路已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因此它们用于镇压龙脉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做完这些,刘伯温理了理油亮的乱发,扯长脖子仰天大笑,而后叫道:“大明江山啊,你可万年延续了!”
当然,这只是刘大师或部分人的错觉,因为大明并没有因此千秋万代,毕竟历史的发展有它的必然性、科学性……而不是一个所谓的龙脉就能决定的。
不过据说,从那以后永靖所有的山上再也看不到灌木丛了,更别说花草树木,几乎成了秃山。有人说,这是因为风水走了的缘故。
在永靖县城,你若抬头向西南方向仰望,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被砍的山垭豁口子和烽火台,传说那就是当年刘伯温斩龙脉时留下的,或许就是所谓的龙气汇聚处。它们如叱如吼,如歌如哭,如吟如叹,依稀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假如当时刘伯温没有砍断永靖龙脉,那么,后来的永靖是否又将是另一个帝王出处,历史是不是也要重新改写呢?然而,历史终归是历史,传说终归是传说,我们可以去走近、探究传说,但不能去改写历史。
当然,无论(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多高,我想也没必要去争论,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崇龙,华夏文明之所以在经历了岁月的捶打之后还能如此崭新完好,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传说的陪伴!
风割不断联想的翅膀,思绪渐渐凝结成文字,望着那断裂的山顶,起伏的山峦不肯说话,脑海里萦回着脚下这块土地的沧桑,它尘封着多少曾经的真实,我感受到中华玄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根须绵延,生生不息。
(永靖黄河三峡景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