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分神作!两次被外交部点赞,300万弹幕刷爆,这个让中国网友哭惨的日本导演,真绝!
转载自益美传媒微信号(ID:YeeMedia)
作者 益美君
曾经被群山包围,坐落于悬崖之巅,连公路都没通的凉山州「阿土列尔村」因为只能靠攀爬由藤条和木棒编织而成的藤梯走出村子,被人称为「悬崖村」。
凭着“绝处逢生”一般的险境,这个村子广为人知,不过,真正走进那里的人却不多,了解它过去和现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为一解心中疑虑,竹内亮踏上了垂直高度近800米,嵌入悬崖之中的「天梯」。
虽然摇摇欲坠的藤梯已变成如今总长度2.8公里,宽1.5米的钢梯,但因为四周皆是峭壁,爬一梯都得手脚并用,完全是“步步惊心”。
这条蜿蜒在山间的天梯共有2556阶,刚走到四分之一,他两腿已经抖到不行。
竹内亮花了很大力气才克服内心的恐惧,一梯梯往上走,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钢梯实在太陡,他没有如愿走到最终目的地「悬崖村」,只好折返下去,到了山下的昭觉县。
以上就是发生在纪录片《走近大凉山》中的一幕,而竹内亮正是该片的导演。
纪录片一上线,立即成了B站的封神之作,网友们打出了 9.9的高分。
这个战绩的作品,竹内亮还有好几部。
2020年,他凭《南京抗疫现场》《后疫情时代》《好久不见,武汉》三部纪录片,成了被外交部发言人亲自点名表扬的日本导演。
作为一名日本导演,他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开始拍摄的?又是以怎样一种视角取材?
在一段采访中,竹内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坐在央视记者董倩对面的竹内亮,并不是一个沧桑大叔的模样。
他身上有一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气质,面对犀利的问题,不回避、也没取巧,而是像跟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
2020年2月,日本疫情爆发后,日本年轻人对于新冠病毒的轻视,让竹内亮很害怕,也很焦虑。
“他们只看到当时武汉的死亡率为2%-3%,并不知道背后是4万多医务工作者共赴武汉,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成果”。
为了让大家明白新冠病毒没有那么简单,也为了将中国抗疫的经验传给日本,竹内亮在南京疫情缓解后,就启动了《南京抗疫现场》的拍摄。
这部十来分钟的纪录片,竹内亮以自身体验,展现了抗疫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从居民一点点恢复日常生活、到公司复工需要准备的东西都一一记录下来。
《南京抗疫现场》一上线,立即登上了日本雅虎网站的首页,网友们还自发的把片子翻译为英文、韩文、西班牙等11国语言。
这对竹内亮来说,是意料之外的事,但相比于自己爆火于网络,他更关注和感兴趣的依然是抗疫本身。
2020年6月,武汉解封,竹内亮终于等到可以去看看的时机。
启动拍摄前,他已在微博上征集拍摄对象,最终从100多个报名者中,选择了10个。
他坦言自己是以外国人的视角,挑选外国人想知道的新闻来选择故事和人物,比如协和医院护士,雷神山、火神山工人、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人等。
在所有人都想浓墨重笔勾勒武汉如何走出阴霾时,他镜头里出现的是一幕幕熟悉的人间烟火气。
老巷中,大叔幽默的对话逗笑众人;一群大龄游泳爱好者相遇横渡长江,一切都如往常那般。
铭记伤痛,在失而复得后看似平凡的日常中珍惜普通,《武汉,好久不见》再次创造了上线24小时,播放量达2500万的高峰。
而被问起当初对武汉产生兴趣的缘由时,竹内亮给出的答案是:“我没有完全相信数据,也不相信流言,所以得亲自去看”。
这种客观,正是纪录片导演的一种特性。当然,除了保持客观以外,在竹内亮身上还有很浓的好奇心。
“中国是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走进义乌直播市场,亲自体验了一次直播,也看到了全民从零开始学习,拍抖音、做短视频的场景。
当国际贸易停滞不前的时候,中国能以一种全民直播的方式实现经济复苏,这种“人民的力量”让他为之感动,于是,第三部《后疫情时代》应运而生。
「不吹不捧,记录眼前所见」,竹内亮用这样一种接地气的、温暖的形式,让人看到了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取得的成就。
2013年,竹内亮与出生于南京的妻子赵萍决定将家搬到南京,并开始《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的拍摄。
定居南京这个想法,其实从2011年就已经产生的,那时,竹内亮是日本一名资深纪录片导演,经常给日本NHK、东京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拍片子。
因为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让他来到了中国,从青海到上海,拍了整整一年。
在路上,很多人得知竹内亮是日本人后,纷纷开始询问他山口百惠和高仓健的近况。
这让他意识到,即使在网络开始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也有可能不互通,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太少,像停留在八十年代。
那时候他就觉得,应该把一个现代的日本介绍给中国人,也把当下的中国介绍给日本人,但如果一直待在日本,做不了这样的节目,所以他和妻子从东京回到南京。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从上线到至今,一直保留着豆瓣9.3的封神高分。
片子通过拍摄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国人的生活,展示了两国的社会文化。
它是纪录片,但又像一部搞笑的娱乐片和治愈系的旅行体验片。
在他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炙热、温暖、满是希望的人间。
竹内亮最大的魔力在于,他很会发现平凡背后的耀眼之处。
他拍摄过在武汉大学附近开咖喱店的日本老人,70岁的他不为赚钱而工作,而是怀揣着,“希望整条街都卖咖喱”的梦想,每天做出一点努力。
还有那个住在大连的日本单亲妈妈,离婚后每天4点起床给女儿准备便当,然后坐班车来回4小时去大连郊区上班,坚持不回日本是「她想让女儿看到家庭的希望」。
以及那个住在日本的中国小伙,当着插画师的正职,干着经营民宿的副业,却想着要成为一名忍者。
这些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可他们活成了不一样的烟花。
「让平凡人看见平凡的力量,用生活片段打破文化沟壑」,竹内亮最终做到了他所想的那样。
在他的记忆中,那时候的大凉山完全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通车,只能靠驴驮着设备进山,山路两边也没有护栏,身旁全是峭壁悬崖。
山里的彝族人呈现出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模样,这让竹内亮非常震惊,离开后也久久不能忘,想着哪时候再去深度采访一次。
没想到,一别就是整整十年,这一次是因为公司的摄影师徐亮之前刚好在凉山州支教,也想着有一天要把真实的大凉山拍给大家看看,所以二人不谋而合,开启了「凉山州之旅」。
阔别十年,再见凉山州,眼前所见,已与当年完全不同,虽生活在深山,但当地70岁的老人已经会用微信、支付宝来收款了。
银行工作人员通过钢梯,把办理业务的机器直接运送到悬崖村,让村民们不下山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之前住在悬崖村的人很多都搬到昭觉县的安置房去了,一户出3000元就能购置一套干净明亮的安置房,其余费用,外加家用电器,都是政府补助。
孩子们还在皇马基金会出资修建的大球场上热血奔跑,还有西班牙的外教亲自传授经验。
彝族的女性也通过刺绣等传统手工实现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一切都给了竹内亮极大的惊喜,他从未想到,中国精准扶贫的这些年,能让一个地方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经济条件的改变并不是全部,教育作为发展根基,还有着任重而道远的路要走。
从回到徐亮支教的学校,再到深入到学生家里,与孩子家人一起干农活、烤肉、过火把节。
竹内亮以体验的方式和细腻的视角呈现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也让人看到了大凉山发生的巨变。
在竹内亮的纪录片里,很少出现什么数据,也没有刻意的痕迹,他完全不知道,到了凉山州会遇见什么人,一切随心而随性。
因为真实,所以共鸣;因为质朴,所以深刻;也因为从未偏离初心,所以火热。
很多网友都希望竹内亮一直这样拍下去,用镜头带大家看见他人眼中的光,也让大家知道,那个温暖、真情、生动的人世间,一直都在。
这个时代从不缺成功者,但缺像竹内亮这样纯粹的,能够治愈他人的,充满能量的人。
之前,有人质疑他是不是收了中国政府钱,帮中国政府拍纪录片时,竹内亮笑了,
“我当然没收中国政府的钱,我就是自己想拍”。
做自己爱做的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如此,便不负这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