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金鱼由来的秘密,竟是一个持续2千年的系统工程?

1、 金鱼的崛起

2019年一则关于高价金鱼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原来是一位资深金鱼繁育专家,历经30载成功育出一条外形俊美、罕见的新品种,最后被一个神秘买家以电话报价的方式买走,而卖家对于价格却是闭口不谈,业内人士分析价格最少几十万,甚至突破百万。

小小金鱼为何这么抢手,它又是怎么风靡全世界的?本来以此为起点,一窥金鱼的前世今生及它的诡异、神奇之处。

我国关于金鱼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山海经》,书中写到“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母粟、多文鱼”,这里的文鱼指的就是外形似鲫鱼的金鱼。南梁任昉的《述异记》中收录了“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的奇遇,经考证赤鳞鱼就是现代金鱼雏形。

金鱼的真正的崛起始于唐朝。唐朝佛教兴盛,而佛家提倡戒杀生和放生的信条,以此积累福报,外形靓丽带有丰富色彩的金鱼,自然成了重点的放生对象。唐肃宗曾下令在全国范围修建81个放生池,这是形体各异的金鱼第一次大规模的聚集。

金鱼的蓬勃发展发生在宋明时期。南宋皇帝赵构推崇金鱼,将其视为“神物”,派人四处寻找、搜集,并把他们集中饲养在德寿宫御花园专门修建的鱼池里。上行下效,皇帝追捧金鱼,引得朝中大臣、皇亲国戚争相购买、喂养金鱼,甚至催生了专门养殖金鱼的行当,名为“鱼儿活”。

养殖金鱼的师傅为繁育出更加俊美、艳丽的金鱼,不自觉地加入许多人为干扰、活动,即现代所说的“人工选育”。带有白色、花斑的金鱼,便出现在这一时期。

广州番禺宾馆养鱼池

经过宋朝100多年繁育金鱼的技术积累,到了明朝,人们已不满足将金鱼放养在宽阔的鱼池里,而是把它置于木盆、水缸里,然后摆放在大厅,自此开启了金鱼由家化到盆养的时代。许多中下层百姓,以前无钱购置宅院、修葺鱼池,但木盆家家有,金鱼的数量、种类从明朝起开始大幅度增加。

比如有的金鱼身体变短粗肥胖,有的金鱼出现了双尾,有的眼睛鼓起了“水泡”,有的则是背鳍突然的消失,有的则是几种颜色汇集在一起。也就是在明朝这个时期,以《朱砂鱼谱》为代表介绍金鱼养殖的书籍先后问世。

我国现代著名的动物学家、金鱼遗传学家陈桢教授曾将其形容为金鱼进化史上的最大转折,且为此做了总结。首先金鱼由池养改为盆养,金鱼的活动空间变得狭小,体型因长期受到限制,繁育的后代逐渐演化出一系列变化;

其次养殖金鱼成本骤降,大量老百姓参与其中,数量增多的同时,金鱼因变异产生新品种几率增加;最后是人与金鱼的距离拉近了,金鱼的优势、瑕疵清晰可见,为人们选育更俊美、靓丽的金鱼创造了便利。

宋明时期金鱼养殖空前繁荣,受我国文化影响,其他各国陆续从我国引进。1502年金鱼第一次传入日本;1611年葡萄牙趁着盆鱼养殖技术的成熟,不远万里将金鱼带回了国内;等到了17世纪末,金鱼首次现身在英国,引起当地群众的围观;十九世纪中后期,金鱼再次传入美国。

再回到我国,金鱼在清朝、民国时的种类得到进一步发展,金鱼繁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而到了近代甚至还引入了现代生物科技中的基因工程,金鱼品种已多达300种,其中龙睛、狮子头、兰寿、水泡眼、琉金、珍珠鳞、虎头等品种最为火爆。

同时金鱼已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泰国、日本虽然起步不如我国,但得以现代科技的运用,金鱼繁育同样做到风生水起。目前金鱼市场已形成中国、日本、泰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色彩斑斓的日本锦鲤(BrocardedCarp)

2、 金鱼终究脱不了鲫鱼的根

关于金鱼到底是怎么演化而来的,自古便引起人们的好奇与探究。古人已意识到,金鱼和鲫鱼有莫大的关系。在众多典籍和绘画中,金鱼和鲫鱼往往同时出现,特别是绘画,经常是多条鲫鱼里,掺杂着几条“赤鳞”。真正指出金鱼源于鲫鱼的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问题是关键是,这些往往是由人的经验、见闻获得,缺少更加牢固的证据。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陈桢教授结合金鱼杂交的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即任何一种金鱼,不管它的外形多么靓丽、怪异,与鲫鱼交配后都能产生后代,并且后代都有繁殖能力。1959年,陈桢教授的学生,遗传学家李璞将鲫鱼的胚胎和金鱼的胚胎做了全面对比,指出他们的胚胎在发育期的形体完全相同,发育速度也几乎同步。

另外鲫鱼和鲫鱼在一系列同工酶电泳、组型分析在内的分子、生化分析对比实验中,均能证明鲫鱼和鲫鱼是同一物种,金鱼是由野生金鱼经过多年的人工选育、演化而来的。

渔夫手中鲫鱼,夕阳柔光。Crucian carp in fisherman's hands,

那么问题来了?以金鱼和鲫鱼的颜色为例,为何前者红、黄、白多种鲜艳的颜色,而后者仅仅是灰白色?

事实上,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的鲫鱼的鳞片,它同样存在一定量色彩斑斓的色素。比如金鱼鳞片中主要的黑色素、橙黄色素及淡蓝色的反光组织,这些都能在鲫鱼的鳞片中找到。之所以鲫鱼并未“醒目”的呈现,而是以灰黑色的低调颜色体现,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鲫鱼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和水体颜色融为一体,以鱼为食的飞禽、走兽才不会轻易发现他们。殊不知自然水域中,绝大部分的淡水鱼都拥有的恰是鲫鱼的灰黑色皮肤。鲫鱼在人工选育的过程中,将这些因变异呈现的色彩提取出来,实际上是鲫鱼原有色素的重新分布、组合,及强度和密度的偏重。

最明显的地方是,金鱼在幼苗阶段多是灰黑色或灰褐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才转化出成鱼时的红色、黄色、黑色。另外一些金鱼随着年龄的增大,常有褪色的情况,专家指出这是因为金鱼细胞老化,控制细胞显色的能力减弱。

金鱼如今已被选育的“千奇百怪”,其实人们选育牛、羊、狗并无本质的区别,前者满足人的视觉审美需求,后者满足人的果腹需求。

原创:老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