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一年keep,肌肉变大了,但是体能成绩却没有提升,体能训练≠健身

最近跟单位的几个体育骨干一起交流经验,大家说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刚开始大家有计划地自己训练时,一般都会跟着类似keep的健身软件里面的课程进行训练。

一般来说,刚开始练,训练效果都还不错,坚持个半年,肱二、肱三、背部、腰腹的肌肉都渐渐地有了点形状,但是一搞体能考核又费了,引体向上勉强拉个及格,仰卧起坐做到50、60就再也起不来了。

其实有不少同志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类似的情况,肌肉维度变大了,但是力量似乎提升不明显。今天值班员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肌肉和运动能力的问题

一、肌肉是力量的基础,但二者不正相关

一个非常瘦弱的人,其力量肯定是有限的,力量不是凭空产生,必定是依附于肌肉的。

▲篮球运动员字母哥的进化之路

但也不是说肌肉越大,力量就越大,没见到哪个健美冠军在大力士比赛中也能夺冠的。要搞清楚力量和肌肉的关系,要先看看肌肉的构成。

我们的肌肉主要由许多根肌纤维构成,而肌纤维又由肌原纤维和肌质组成。

肌原纤维具有收缩能力,是肌肉力量的来源,本质上来说,肌肉力量的增长,来源于肌原纤维的增长。我们的神经募集对肌肉的控制,也是在控制肌原纤维收缩。

通过训练的刺激和超量恢复(了解超量恢复请点我),肌原纤维可以变粗,同时带来肌肉收缩能力的提升,这叫做功能性肌肥大,也是江湖传说中的“活肌肉”,但遗憾的是,肌原纤维的尺寸增长潜力并不大,无论如何训练,其体积并不会变粗太多。

而肌质则恰恰相反,肌质是肌原纤维的营养液,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收缩功能,其主要成分是细胞器、糖原、水分等等,所以肌质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经过反复地刺激,肌质的总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肌纤维的体积变大,肌肉维度明显增粗,这种叫做非功能性肌肥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健身房“死肌肉”了。

所以肌肉维度大,力量并不一定就强。

二、神经募集能力是关键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肌肉收缩是神经与肌肉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是力量的“发动者”和“控制者”。

举例引体向上,可能你具有硬拉20个的肌肉量,但是你平时练得少,对动作模式不是很熟练,那你肯定不能完全发挥20个的实力,你的神经募集能力,只能让你调动部分的肌肉,其余的肌肉依然在“睡觉”。

所以要想在某项运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经常训练,掌握动作要领,让神经系统对动作模式非常熟悉,才能尽可能地发挥肌肉的能力。

三、核心肌群常被忽视

Keep等健身软件的课程安排,可能更多的是追求诸如手臂、胸部、背部等“表层肌群”的锻炼(毕竟容易出效果),而常常忽略了核心肌群的锻炼,毕竟核心肌群看不见。

一般来说,所谓的“核心”区域,并不是指人体的某块肌肉,而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核心肌群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力量传导,用来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力量,全身不管是哪个部位需要用力都要通过核心肌群来传导。

所以很大程度上力量小是因为核心肌群太弱,就算某部分的肌肉再怎么发达,肌肉的力量也无法发挥出来。尤其是像引体向上这类复合动作,需要多个肌群协同发力,核心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了。

四、改变训练模式

说到这,大家基本上也就明白了,keep的课程,大多数是以健身为目的的,是为了让肌肉变大,让身体变得“好看”。

仔细查看它的课程,你会发现大多数都是5(组)×12(次)的模式,这是典型的中等重量训练,主要是糖酵解供能,目的是为了让肌质更快地增长。

要想增大绝对力量,提高运动表现,就要从改变训练模式开始,更多地采用大重量训练,例如:5(组)×5(次)甚至5(组)×3(次)的模式。

▲大重量功能性训练必不可少

同样是锻炼是身体,同样是举哑铃,但是不同的出发点,会带来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最后达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体能训练与日常健身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在塑造肌肉的同时,别忘了加入功能性和大力量的训练,告别健身房“死肌肉”,有效提升体能考核成绩。

训练组数与训练目标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