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的先见之明
叶廷芳先生是浙江衢州人,1936年生,小时候不幸跌伤,失去左臂。他自强不息,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1年毕业,留校教学。1964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社科院外文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文艺理论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当选全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叶廷芳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德语文学专家,以研究卡夫卡见长。他在人口问题上的建言,比德语文学领域的成就更有社会影响。
因为专业的关系,他有机会前往欧洲,观察异国社会解,从而较早地了解欧洲进入人口的冬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人口再生产的周期长达20多年,不像水龙头一样,想关就关,想开就开。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固然不是一日之功,进入人口的冬天想要回暖,则更加困难。一些欧洲国家人口连年下降,用金钱鼓励生育也难以奏效。一个民族,进入人口的冬天,会造成难以逆转的社会、经济恶果。发达国家经过100年,形成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可能只用2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他看到,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其一是导致一些家庭采用人为方式生男不生女,新生儿性别比不断增高,男性高于女性百分之二十左右,性别严重失衡,给未来一代的婚姻家庭造成巨大隐患。
其二是独生子女在人格方面的缺陷,比如合作能力差、心理脆弱。从孩子的成长看,独生子女不能跟兄弟姐妹一起玩乐,只能成天围着父母转,自然成长的天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健康成长。从人的情感层次讲,至少可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方面包括父母之情、夫妻之情、叔叔婶婶、舅舅舅母、姨父姨母及堂兄妹、表兄妹、姨兄妹等。现在堂、表、姨这些层次都没有了!人伦的缺陷,会导致人性的变异。
其三是人口老化。预计到21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亿,比现在欧洲的总人口还多。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尚不完善,经济困难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晚景尤其惨淡。
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他在政协委员中寻找志同道合者。起初,一些委员不理解叶廷芳的想法,觉得他是挑战国策。但叶廷芳没有放弃,一个一个耐心解释,终于得到28位政协委员的认同。2007年,他们29名全国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停止独生子女条例的执行,停止对生育二胎的限制。
叶廷芳等29位委员的提案被媒体披露,引起热烈的回响。搜狐网评选当年两会“最受关注的提案议案”,得票高居榜首。二十多万人参加投票,赞成者超过96%;反对者不到4%。然而,国家计生委不接受这个提案。他们给叶廷芳等29位全国政协委员一份长达5000字的书面回复,核心观点就是:不能开放二胎。
对这样的回复,叶廷芳又写了三千字答复计生委。此事再无下文。
政协换届,叶廷芳任届期满。他又请连任政协委员的王名等人继续提交《关于放开二胎、调整我国人口政策建议》、《关于停止一胎化、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呼吁》、《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关于全面放开生育的人口政策调整建议》等提案。每年提交,每年得到否定性答复,直到2015年国家开放二胎生育为止。
现在,中国的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叶廷芳的先见之明,已经得到了活生生的印证。
我在《炎黄春秋》编辑部工作期间,力主向叶廷芳约稿。他和执行主编冯立三是好朋友。冯立三建议邀请他参加杂志社的小型座谈会。他一发言,果然不同凡响,杜导正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力作《我们为什么缺少思想大家》在《炎黄春秋》2015年第8期刊出,得到读者的好评。
叶廷芳先生今年85岁。我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继续向社会贡献思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