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心若向善,神在心中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君子的修养:
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殊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也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第七》
陈司败,陈,是陈国,司败是官名,掌管刑狱的。昭公,即鲁昭公,是鲁国当朝国君。
陈国的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干脆利落地回答道,「知礼」。而后,孔子便退出了谈话。
随后,陈司败招呼孔子的弟子巫马期,向他一作揖,请上前来,问道,
我听说君子不结党营私,你老师不是君子吗?他有没有偏私了呢?那鲁昭公,娶了吴国同姓女子,叫她吴孟子。这都是知礼的话,那还有什么人是不知礼的呢?
巫马期便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是丘的幸事,我犯了错,就有人给我指出来。

要读懂这段话,我们首先要明白,鲁昭公与吴国同姓女子是怎么回事。
吴国的来历,根据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是:
周文王有两个伯父,秦伯和仲雍。此二人为了让古公亶父把位置传给弟弟季历的儿子姬昌,便托名采药,离家出走,躲到了族人找不到的地方,把当地野人组织起来,做了吴国的国君。
鲁国呢,则是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后代,所以,鲁昭公与吴国公主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人,按照当时的制度,同姓通婚是失礼的。
孔子呢,他肯定是知道的呀。
只是鲁昭公是他的国君,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国君失礼,这肯定不是做臣子该做的,所以,孔子才会把这个锅给揽到自己身上,维护了国君的名声。
如此,善则归君,过则归己,既不为昭公掩饰误天下后世的价值标准,又不直接对外批评国君,以失国家的尊严。
圣人的处世风范跃然纸上,令人折服。
02.
请神是因为心中有敬,
不是为了得到好处。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ei,3声)曰:祷尔于上下神祇(qi,2声)。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生病,子路请求祈祷;祷,是祈求神的保佑的意思。
孔子问道,以前有发生过这种事吗?子路回答道,有的,《诔》里就有向天上地下众神祈祷的祷告词呀。孔子回道,哦,那我已已经祈祷很久了。
老师生了病,弟子们都很担心,以至于要求神保佑,但却忘记老师以前说过,
祭神,是因为心中有敬仰,并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为了求保佑。不然的话,神岂不是成了天底下最大的贪官了?
孔子因为一直就敬天、敬地、敬人伦,所以他才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这里,我们还能够看出东西方宗教观的差异。
很多人都说东方人是没有信仰的,不信教,没有一个共同的神;但是,这样是说法是不对的,东方的信仰是人的信仰,祖先就是我们的神。
我们清明去为祖先扫墓,上坟就是去拜神,平日里按照祖先的教导,好好地生活,做对得起祖先,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也是敬神。
因此,我们只要对祖先心存敬畏,对长辈的孝顺,对子女的慈爱,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便是有信仰的人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论语·述而第七》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