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4)山东部分4
双龙形玉佩西汉
长11.3、厚0.3厘米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菌汉墓出土,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白玉质。透雕,两端似龙首,中间靠上部有一穿孔。表面光亮,制作精细。
玉籍西汉
长11.6、厚0.3厘米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茵汉墓出土,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白玉质。一端为龙首,另一端似弯角,透雕,正中部有一穿孔。
玉璜西汉
长104、厚0.2厘米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岗汉慕出土,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白玉质。浅线刻二龙合体,两端刻龙首,正中外缘部有一穿孔。
龙形玉佩西汉
长19.8、宽9.4厘米
山东省曲阜市九龙山汉墓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白灰色,沁色较重。作片状弧形,两端镂雕精美的对称龙纹,龙背隆起,龙尾交接,双龙回首遥相呼应。
玉剑瑜西汉
长7.36、宽2.2、厚1.05 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沁为鸡骨白色,玉质松软。表面饰勾连谷纹。
玉猪西汉
左∶长10.05、宽2.2、高2.75厘米右∶长10.6、宽2.06、高2.87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1对。玉表沁为鸡骨白色,间有青褐色斑点。形制规格大体相同,保存基本完整。为由长方形玉料雕饰而成的卧猪,刀法简洁,线条流畅生动,属于比较典型的"汉八刀"工艺。
玉窍塞西汉
再赛小端直径0.78-0.79、大端直径0.87-0.96、高1.63-1.73厘米;鼻塞小端直径0.8-0.9、大端直径1-1.07、高1.55-1.57厘米;口玲长3.8、宽1.75、厚0.95厘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再寒一对,路作圆台形,圆顶,鸡骨白沁。鼻塞一对,圆台形,平顶。小端边棱呈圆抹状,鸡骨白沁。口晗呈蝉形,鸡骨白沁,雕工为"汉八"工艺。
肛塞、阴茎罩西汉
肛塞大端直径224、小端直径1.69、高7.1厘米;阴茎罩内径6.5、外径7.4、凸棱径7.84、高3.4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肛塞为圆柱形,鸡骨白沁,有青灰色斑∶阴茎罩为灰白沁,有青灰色斑。圆筒状,无盖,估计原来应有其他质料的覆盖。外壁有两道凸棱,向内的一端有两个对称的小穿,应为敛葬时系缀而设。
玉璧西汉
直径19、孔径2.05、厚0.44 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青绿玉,无沁,背面边缘有两块白色暇疵和暗红色污染。其两侧各加饰一横月状纹,表面光洁度稍好。应为特意制作的随葬品。
玉覆面西汉
复原长约26、宽24、厚0.45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由额片、印堂片、颊片、颊中片、唇片、耳片和鼻罩等18件组成。受沁较为严重,但局部仍可见玻璃光泽。
玉枕西汉
复原规格为长29.6、宽7.66、玉板厚1.1 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一组。玉枕足为青绿玉。兼施透雕、凹面浅雕和线雕三种工艺,整体作变形兽面状;玉材底板长方形、青绿玉,一端沁为鸡骨白、另一端有油清状污染。向下的一面有线刻装饰,中间为弧边菱形网格纹,两侧为卷云纹;玉材面板为几何形薄玉片,沁蚀严重,沁色多为黄土沁,间有灰白、红褐色和灰褐色斑,断面皆为灰白色;侧边板沁蚀严重,均为灰白色;正面饰阴线勾连云纹,背面无纹,均作长方形条状。
熊面纹玉饰西汉
高6.26、宽7.6、厚2.3厘米,顶端孔距2.9厘米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青绿玉,苍灰沁色。为方形玉块雕琢而成,兼施浮雕和线雕两种工艺。阔嘴,隆鼻,圆目,短耳,近似于熊头。造型生动活泼,雕工细腻精致。顶部各有两个圆孔以与核心木板组合。
玉璧西汉
直径14.5、孔径1.97、厚0.38 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心蚀严重,正面灰白,背面间有青灰色斑点。制造精细,表面抛光,有光泽。出土时残为16块。两面纹饰相同∶以中间两道弦纹和短斜线组成的绳秦纹为间隔,外圆为三组曲体、卷尾、作回首顾盼状的凤鸟纹、线条流畅、圆润,内圆为蒲纹。
玉璧西汉
直径15.92、孔径4.66、厚0.5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苍灰色,可见青色石线,沁蚀严重,有褐红色污染。出土时残为10块。形制规整,制作精细,光洁度较好。
玉璧西汉
直径14.12、孔径2.34、厚0.5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心蚀较重,表面呈青灰色,间有红褐色斑点。出土时残为10 块,略有残失。做工粗精,圆度较差、部分边缘较薄,表面略经打磨。
玉聚西汉
直径21.22、孔径2.53、厚0.66 厘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济北王陵出土,现藏于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青绿玉,间有白色纹线,无沁。两面纹样相同。内圆纹饰为蒲纹,外圆纹饰为三组正面夔龙纹,中间以绳索纹间隔。毛还的圆度和平整度尚好,雕工粗糙,表面未经抛光,雕刻前的放样线及雕刻工具留下的擦痕末作任何处理,应是特意为葬礼赶制的随葬品。
玉猪汉代
长10.4、高2.6、宽2厘米
山东省莒县刘官庄镇齐家庄村汉慕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乳白色带翠绿。器圆雕而成。猪作卧状,两端平齐,头伏于丽足上,后足前屈。凹线刻目嘴和额。下颌下、尾上各有一小穿孔
玉壁汉代
直径22.2、厚0.6厘米
山东省莒县涤纶厂汉墓出土,现藏于莒县博物馆。绿色,有土黄浸蚀。器为圆形,扁平。周缘起棱,两面雕刻的纹饰相同。纹饰分两组∶一组满布谷纹;二组为凹线交织在一起的一首双身的夔龙纹。谷纹与夔龙纹之间有绳索纹相隔。
水品鹿镇纸明代
长10、高6.3厘米
山东省邹县(今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无色透明。雕刻成卧鹿的形态,刀法简洁明快。为文房用品。
花形玉杯明代
高3.2、口径7.3厘米
山东省邹县(今邹城)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白玉。内底花蕊凸起,镂雕的枝叶组成杯柄与杯托,枝叶脉络清晰可见。将玉先天的丽质和绝妙的灵感巧妙结合在一起,可谓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