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多深,情有多深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全力护林爱林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崇山峻岭,草木葳蕤。清明节期间,一支身穿迷彩服、打着绑腿的队伍没有休假,仍然在密林中巡逻,在山水间跋涉。

他们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护林员。

常年在蟒蛇、眼镜蛇、蜈蚣、山蚂蝗、毒蜂等出没的热带雨林巡护,那是一种怎样的极致体验?那是一种怎样的惊险经历?

护林员在雨林中巡逻。 图片由受访对象陈学波提供

打卡追踪

每天巡山十公里

皮肤有些黝黑,浓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今年51岁的陈学波,是吊罗山热带雨林的一名护林员。

“我们每个护林员管护约4000亩雨林,每天都要'打卡’追踪,从山脚下出发到山上巡逻10多公里。”陈学波自豪地展示了他手机上的“奥维互动地图”。这是一款可以查询、定位的地图软件,防止护林员在密林中走失。

别小看这地图上的10公里,那不是在马路上漫步,而是置身于荆棘丛生、陡峭难行的山林中。护林员们要自带干粮、水壶,早出晚归。

一头钻进莽莽原始森林,远远没有“打卡”或“到此一游”式的浪漫,更多是猝不及防的危险。

陈学波介绍,平时巡逻时,单个人是不允许深入密林的,因为随时可能遇到蟒蛇、眼镜蛇等危险动物。

护林员们6人一组,每人手持一根木棍,走在最前面的人要用棍子拨开草丛,不仅是探路,也是为了“打草惊蛇”,以免一不小心踩到蛇身上。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多次遭遇危险动物。

“遇到危险动物时,要赶快让开,不要与它对峙。”陈学波看似平静的语气,其实是经历无数次的惊悚后磨炼出来的。

危险不仅仅在于自然界,还可能不慎被盗猎者放置的“山猪钳”夹住,或是坠入陷阱里,甚至遭到报复。

2009年夏季的一天,陈学波等护林员巡逻时制止村民盗伐雨林,在返回途中,突遭十余名蒙面者伏击。陈学波等3名护林员被打得遍体鳞伤,在陵水医院住院半个月才出院,一个多月后才基本痊愈。

历史嬗变

伐木工成护林员

其实,陈学波等护林员,不少是伐木工出身。

今年60岁的王勇,是典型的“林二代”,父母都曾是林场职工。

“1978年我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进了林场,那时的任务是根据国家计划采伐林木。”王勇回忆道,海南热带雨林中的不少珍贵林木采伐后被直接运往外地。

在伐木中,有一次王勇被一棵大树压住,右腿骨折。后经多方治疗和加强锻炼,他才没有落下残疾。

历史的嬗变让王勇、陈学波等伐木工的身份也得以转变。

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海南热带雨林不再下达计划进行大规模采伐,而是进行保护。于是,这群曾经的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

“完成伐木任务是给国家作贡献,巡山护林也是为国家作贡献。”王勇感慨地说,现在要更加全心全意地爱林护林。

让王勇、陈学波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一批年轻人积极加入了护林员队伍,让护林事业后继有人。

2020年6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实施。从此,热带雨林保护工作翻开新的一页。王勇、陈学波等护林员更是迎来新的转型。

青山不老

雨林情深深几许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403平方公里,跨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市县,包括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黎母山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南高岭等6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5.56%。雨林中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577 种,各类保护植物432种,海南岛特有植物428种;脊椎动物627种,海南特有动物33种。

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夏斐介绍,在巡护队伍建设上,我省除了强化专业的护林员队伍,还发动社区参与,探索建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会志愿者队伍服务机制,让更多人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中来。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初步构建起“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随机样地+公里网格样地”四位一体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系统,启动以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为试点的国家公园智慧雨林项目。一旦有外来者闯入,电子围栏就会立即成像和报警,指示护林员等第一时间到达,进行巡护和处置。

“科学巡护让我们更快捷,但我们更要尽心尽力完成步巡任务,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作贡献。”陈学波、王勇望着四周的青山,动情地说,“雨林有多深,我们的护林之情就有多深!”(本报椰林4月5日电)

原标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护林员全力护林爱林 “林有多深,情有多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