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产后身冷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马老师治疗产后身冷验案一则 高楚楚
初诊:2011年8月3日。林某某,32岁。“产后2年余,反复恶寒伴双上肢麻木”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29天,经期7~10天,末次月经7月14日,量中,色鲜红,夹血块,有痛经。2年余前产后出现恶寒不适,伴双上肢麻木,双手掌遇风遇冷时疼痛不适,现诉全身肌肉酸痛明显,遇风遇冷更甚,不能进食生冷。生育史:2-0-1-2,2次剖宫产,现已结扎。舌稍淡,苔薄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产后身冷(风湿)。
治则:补肾和营,健脾祛湿。
方药:鹿角胶(烊冲)15g 鹿角片10g 鹿角霜10g 桂枝6g 白芍6g 生姜4片 炙甘草6g 大枣6枚 猪肾(煎汤代水)1个 淡豆豉10g 生黄芪15g 威灵仙10g 白芥子6g 炒白术30g 淡附片6g,7剂。
二诊:2011年8月11日。末次月经8月9日。量可,色红。
方药:右归丸加炒白术30g、仙鹤草30g、党参15g, 7剂。
二诊:2011年8月18日。症如上。
中药守8月3日方7剂。
三诊:2011年8月25日。寐浅。
中药守8月3日方加柏子仁15g,7剂。
四诊:2011年9月1日。身冷,四肢冷,舌脉如上,神倦。
方药:中药守8月3日方去淡豆豉,加淡附片至9g、五加皮10g,7剂。
五诊:2011年9月28日。患者诉服用五加皮后口唇麻木,吞咽不利。身及四肢冷已除,不能见风,手不能触水。
方药:中药守8月3日方去淡豆豉、淡附片,加淫羊藿12g、仙茅6g,14剂。
六诊:2011年11月10日。症如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中药守8月3日方去桂枝、淡附片,加续断10g、党参15g,7剂。
七诊:2011年11月18日。小腹隐痛3天,便软,余候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平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压痛,左附件压痛,右附件无压痛。
方药:中药守8月3日方去桂枝、淡附片、淡豆豉,加荔枝6个、当归10g、乌药9g,7剂。
八诊:2011年11月25日。手足冷,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8月3日方去豆豉,加金狗脊10g、柏子仁10g、淡附片加至12g,7剂。
九诊:2012年2月7日。身冷,咽干,末次月经2月1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鹿角胶(烊冲)15g 党参15g 炙黄芪12g 川石斛12g 淡附片9g 当归9g 淫羊藿12g 菟丝子15g 仙茅6g 桂枝5g 炒白术15g,7剂。
十诊:2012年2月14日。腰尻疼痛。中药守上方加杜仲12g、续断10g,14剂。
十一诊:2012年3月5日。双目干,咽干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川石斛12g、天花粉10g、北沙参10g,7剂。
十二诊:2012年5月24日。末次月经5月21日,量少,头部怕风。
方药:四物汤加益母草15g、香附10g、鹿衔草15g、鸡血藤15g、丹参10g,5剂。
十三诊:2012年6月2日。头部怕风改善。
方药:温经汤7剂。
十四诊:2012年8月20日。胸闷气短。
方药:升陷汤加黄精10g、玉竹10g,7剂。
十五诊:2012年8月27日。上症已除,左手麻,纳可,寐浅,乳胀。
方药:黄芪逍遥散加合欢皮10g、夜交藤30g、桑寄生15g,7剂。
十六诊:2012年10月16日。无明显不适,二肩痛,颈椎不利,跟痛,二手指自觉皮肤变薄易损。
方药:温经汤7剂。
按语:患者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初起为表证,故见恶寒不适,病邪深入经络,故见肢体麻木。邪郁肌腠,稽留皮肤肌肉,营卫不和,故见身冷,肌肉酸痛。其病起于风寒湿邪,故遇风冷更甚,阳气亏虚,寒邪直中,便不能进食生冷,舌稍淡,苔薄白,脉细弦,气血亏虚,经络气滞,不通则痛。此为痹症,初起易治,缠绵两年,难以速愈。当补益肝肾,祛湿除痹为法。马老以桂枝汤为底,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加猪肾为药引,煎汤代水,入肾经;鹿角胶、鹿角片、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助阳,益精添髓;黄芪补中益气,豆豉宣郁除烦;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白芥子温散皮里膜外之痰;白术健脾燥湿,附子温阳散寒。全方补肾阳健脾阳,调营卫散风寒,扶正兼以驱邪,内外兼治。守方治疗,避开经期,身冷甚,添附子、五加皮,温阳散寒;阳虚怕风,添仙灵脾、仙茅,补肾壮阳;服药2月后表证缓解,畏风畏寒好转,去桂枝汤、淡附片,加续断、党参补气血,壮筋骨。患者小腹隐痛,添荔枝、乌药、当归行气散结;手足冷,加狗脊补肾强腰,逐步加重附子剂量。急则治标,缓则图本,每每感寒加重,即以温阳散寒之品纾解;症状缓解之时,以补肾益气、益阴养血为主,前后治疗近1年,身冷症状缓解。